北京青年报
《数学的逻辑》:从日常发现数学的灵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16:15

过去很多人都觉得数学是绝对理性的,因为数学通常来自于严格强加的规则,这就是为什么它会引发恐惧。但《数学的逻辑》的作者用自己多年学习数学、研究数学到成为数学教授的亲身经验告诉我们,数学是理性的,但也是感性的,甚至越是高深的数学研究越是富有感情的,也正是这些类似“1+1为什么等于2”,微小的问题在推动着数学前沿的发展。而数学之所以要建立在严格的规则、基础上,要有那么多公式、方程,正是为了让它经得起各种现实世界的质疑,所有的、深刻的质疑,保护我们美好的、完整的现实世界。

《数学的逻辑》作者郑乐隽是剑桥大学数学博士,芝加哥艺术学院常驻科学家,之前曾任教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著有《超越无穷大》《数学思维》《逻辑的力量》等多部数学科普畅销书,英国《卫报》曾授予其“科学与自然类新秀作者”奖。同时,她还是一位举办过音乐会的钢琴家,能够流利地用法语、英语和广东话交流。

“消除世界上所有人对数学的恐惧”是郑教授终身奋斗的事业。郑乐隽认为,人们对数学的惧怕既来自对大量原本并没那么重要的原理、公式的畏难情绪,又与对这些原理、公式本身限制性的、缺乏想象力的解释有关。郑乐隽认为,这是真实的数学与人们对数学的认知之间存在的鸿沟。这本书的写作目的就是希望缩小这个差距,用最简单的问题而不是只有数学家才能看懂的公式,帮助惧怕数学的人,用更开放的方式重新理解这些数学原理和公式,重新认识数学。与很多数学科普书不同,郑乐隽非常擅长从日常发现数学的灵感。所以我们将跟随郑教授在厨房里做面包、切蛋糕到给孩子扎麻花辫的不同场景,重新理解微积分、范畴论这些难搞的数学名词真正的含义,在她的数学科普视频账号中,常常能看见函数与拉小提琴的画面神奇的结合在一起的神奇画面。

在郑乐隽的书里,学数学就像做手工一样,通过一些零散的数据探索其中的规则。仿佛是在思想的荒原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 《数学的逻辑》不是一本数学教科书,也不是一本数学历史书,而是一部改变你对数学畏惧心理的数学情绪调理手册。数学看似源自一套僵硬的规则,似乎数学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回答一些卷纸上的问题,但是数学研究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其实是如何提出问题。这本书中会讲述一些类似“2+4是否等于4+2”这种貌似天真幼稚的问题是如何把我们引向最深奥的数学研究课题的。数学源于好奇心,它来自人类本能的好奇心理,以及人们不满足于既有答案,试图进行更深入探索的欲望。在探索的过程中,做数学同做手工一样带来实操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嘉
编辑/弓立芳

相关阅读
新知|以数学为起点,以思考为快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数学有意思!北京市第一六六中学举办首届数学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14
“数学点亮梦想” 北理工举办首届数学文化月活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26
新知|17段改变人类文明进程的数学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23
《哇,原来数学这么有趣》 培养数学思维,让孩子爱上数学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6-0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