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壹现场丨电动车禁入高层住宅本月实施 那些“火”起来的小区改了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8-11 17:26

81日,应急管理部公布了《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其中第四十七条明确“在高层民用建筑的公共门厅、疏散走道、楼梯间、安全出口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为电动自行车充电,拒不改正的,违反本规定将由消防救援机构责令改正,对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罚款,对非经营性单位和个人处500元以上1000元以下罚款。”

2021510日,成都市成华区一小区发生一起电梯内电动自行车起火事故,导致电梯内5人不同程度烧伤,其中包括一名5个月大的婴儿。而在3天以后,北京西城区某小区一住户家中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起火,该事故导致1人死亡,1人轻伤。连续几起电动自行车引发的悲剧发生后,舆论反响强烈,各地开始纷纷整顿电动自行车进入高层住宅。

如今,应急管理部有明确法规出台,从法治角度对电动自行车的停放和充电进行管理,对于违规者也可依法处罚。北青-北京头条记者近日回访了北京部分发生过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小区发现,这些小区均建了电动自行车的集中停放充电点,但个别小区仍“旧疾”难除。

回访一 通州银河湾小区

多亏了充电车棚 这场火没造成大损失

202177日,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银河湾小区14号院突发火灾,好在物业人员迅速响应,先用干粉灭火器扑救火情,而后又从楼内接出消防水带,在几分钟内就将火焰熄灭。

起火点是小区内停放电动自行车的车棚,85日,记者来到该小区时看到起火的车棚已经维修好,但几辆被烧焦的电动自行车还堆放在里面。充电车棚上贴着一张告示,上面提醒居民充电桩已重新安装,检测调试完毕,可以正常使用。

“当时起火的电动车就停在车棚,幸亏没放在楼道,否则就麻烦了。”小区保安告诉记者。充电车棚距居民楼有数米远,火苗虽然很高,但没有波及到那里,没有造成更大损失。

记者注意到,类似的充电车棚在该小区每个居民楼下都有一个,可供16个电动自行车同时充电。

小区物业客服部主管任书源介绍,银河湾小区建于2018年,小区楼层高,密度较大,而且由于是公租房,使用电动自行车的业主很多。物业接手后,担心发生电动自行车火灾的事情,便着手在每个居民楼前都修建了集中充电车棚供业主使用,由公租房管理处协调统一进行了设施安装,并在车棚上方安装了防盗摄像头。后来物业又找了充电桩公司,增加了充电设备,该设备可以在充满电后自动断电,最大限度保证安全,而充电费用也低于一般的商业用电。

不过即便有了充电车棚,但仍有居民图方便而将电动自行车推进楼。任先生说,对此,物业一方面加强了宣传,另一方面引进了一套拦截系统,该系统可以通过摄像头在电梯口扫描拍摄,识别到电动自行车这样的设备,就会自动报警,电梯门就无法关闭。这样一来,再也没有业主能将电动自行车推进电梯和楼道内。

回访二 朝阳明天第一城

火灾后建了集中充电点 仍供不应求

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的建设,帮助银河湾小区躲过一劫。银河湾这样的新建小区,在建成初期就配备了集中充电棚,相对来说,那些因为电动自行车起火而后建充电棚的小区,就显得十分被动了。

2021517日,北京市朝阳区明天第一城7号院一栋楼房内发生火灾,当地消防部门迅速出警将火势扑灭。据通报此次火灾过火面积约15平方米,未造成人员伤亡。当时判定起火原因为屋主在室内对电动自行车电瓶进行充电过程中发生电器线路故障,引燃周边可燃物导致。

85日,记者再次来到该小区看到,居民楼内都贴上了“严禁电动车进入电梯楼层充电”的标识。小区6号楼旁有两个面积不大的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其中一处有18个充电位,但部分区域被人力三轮车、自行车占据,还有的电动三轮车则占了至少两个充电位。另一个充电棚只有电线,目前还无法使用。在车位处堆放了很多杂物,还晾晒着毛巾、衣服。

一位居民表示,原来很多住户都是从窗户甩出一根线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火灾发生后,居民们的安全意识有所提高,很多人都表示如果发现违规停放电动自行车或者在屋里充电的一定会举报,所以这段时间好了很多,再没见到推车进入楼的情况。

在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棚,一位买菜回来的大爷告诉记者,这个充电棚是在火灾发生后建成的,但还不到一个月就停满了电动自行车,有些普通自行车或者三轮车也会停在这里。这位大爷认为,整个小区只有两个充电棚,其中一个还不能使用,还是太少了。

回访三 朝阳区百环家园

电动车乱停顽疾难除 到底该咋破?

集中充电棚为何不够用?这个问题明天第一城小区物业没有正面答复,但记者在走访另一个电动自行车起火的小区时,获知了部分答案。

525日,北京市朝阳区百环家园2号楼地下室发生火灾,肇事元凶是一辆正在充电的电动自行车,所幸火灾很快被扑灭,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和更大损失。

84日,记者来到百环家园探访时发现,在居民楼的公共门厅、消防疏散通道门口都已经贴满了“此处禁止停放,后果自负!”的警示牌。不过,警示牌旁边,便是三三两两停放的电动自行车,红的、绿的、蓝的,各种颜色都有。

百环家园小区楼层较高,基本上都是28层的高楼。小区马路两侧、公共门厅外,只要有空地,基本都停满了电动自行车。

记者走访时,一位60多岁的老人正从楼门口出来,手里提着一块电动车电池。老人说,刚在家给这块电池充完电,正要给放在路边的电动自行车换上。

对于81日施行的《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老人表示自己很清楚。“但不解决集中充电棚的问题,这个政策很难落地。”他说,小区内很多居民都依赖电动自行车出行,但现在小区并没有给充电桩或充电棚,居民基本上都是把电池拆下来拿回家充电,也有不少直接推着车上去充电。

“最近电动车起火很多,我们小区也有。”老人说,起火的根源在于电池而非车辆,这样拿着电池上楼充电,也同样危险。老人告诉记者,现在最为紧要的,就是解决电动自行车的充电、停放问题,解决了刚需,大家自然不会推着电动自行车上楼。

“其实推车上楼很麻烦,而且居民意识都提高了,看到了都会阻拦。”大爷说,因为这个,居民偶尔还会发生争执,大家都很难。

个案探因

需求太大!小区一半用户都有电动车 

记者从小区物业了解到,百环家园小区建于2005年,建设之初并没有给电动自行车规划区域,而给自行车规划的停车区域都是在地下室,物业要求电动自行车停在地下室时要摘掉电池,但并非所有居民都会按照此要求操作。此前起火的电动车就是在地下室停放的。事故发生后,物业在小区围墙外建了电动自行车充电柜,可以给电动自行车充电,但目前的情况是供不应求。

该小区物业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工作人员表示,前几年,物业就在考虑解决这个问题,“但在资金、法规和地点选择上存在很大障碍。”

该工作人员拿出一张小区平面规划图,他指着标有自行车的区域说,这是他考虑改造成电动自行车停放点的地方。据他介绍,该小区是密集型经济适用房区,楼层高达24层,一层有12户,整个小区共4500多户,其中一半都有电动自行车。小区里有将近1000户租户,他们主要以送外卖、送快递、闪送等为生,这大大提升了该小区的电动自行车拥有量。

目前,小区围墙外侧已经放置了十几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柜,主要提供给在小区租住的外卖骑手。记者发现,每个充电柜基本上都被占满,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该物业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小区配电室的功率是额定的,每天能够给小区外充电柜提供的电量是有一定限度的,因此无法提供充足的充电柜。

记者发现,这类充电柜全都安装在小区外,小区内却没有安装。对此,该物业工作人员解释,小区内很难寻找到合适的地点安放这类充电柜,即使找到,很多时候也因为居民不同意而作罢,所以只能放在小区外。

他带记者来到小区的一个花园,有几个小朋友在这里玩耍,也有老年人在这里乘凉。在花园一侧,地上有一块2米长、半米宽的水泥地,上面一根黑色的杆子,里面的电线裸露在外。据他介绍,这是他两年前,为放置充电柜而硬化的地面,但后面因为与居民协商不成放弃。

难题太多!急需有关部门介入规范

最近一个月,他协商下来一块地方,就在两个居民楼中间。记者去往现场,发现那里地面已经硬化,地上堆放着几十根铝合金条。

物业工作人员表示,老旧小区并没有规划出电动自行车停放处,在小区搭建车棚,会涉嫌占用绿地、道路等,甚至会被算作违规建筑。即使跟基层单位沟通过,但法律上并没有规定,在小区内搭建车棚这不算违规。“缺乏法律支撑,我们还是不放心。”

其次,建立这样一个充电棚,大概需要20万。他算了一笔账,该小区居民电动车持有量大概在2000台左右,需要至少8个充电棚,也就是160万。资金短缺是他现在面临的第一大问题,目前物业一年最多能够建立两个充电棚,很难在较短时间内满足需求。

最后,他告诉记者,充电棚建好后,后续需要保养,出现问题需要责任承担,这就需要挑选一个合格的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公司,避免其短期内倒闭,导致追责无门。但目前电动自行车充电设备花样繁多,质量参差不齐,公司的筛选也是一大问题。他提到,若小区充电棚内采用商业用电,电费价格是居民用电的几倍,这也会大大降低居民充电的意愿。

在《高层民用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施行当天,他已经在微信群里收到了通知,并进行了诸如贴标语、贴通告等形式的宣传。但不解决充电棚的源头问题,他表示,政策还是难以落地实施。

对此,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他希望,政府可以统筹各个小区需要充电棚的数量,据此进行一定额度的资金支持,并推荐不错的电动自行车充电企业,以避免后续企业跑路,追责无门。同时,他希望政府可以出台法律,避免电动自行车充电棚被算作违规建筑。由于商业用电较贵,他希望中国电网可以加入,给予电动自行车充电一个合理的定价,让充电棚建设完之后,物尽其用。

实习生 陈银霞 刘萌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白龙

相关阅读
当欧洲电动车完成“转向” 会发现中国同行已经等在前面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0
警探号丨黑龙江一步行街发生冲突致3人死亡 警方通报:情感纠纷引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6-06
寒潮到哪了?近7成国土已体验速冻 18省会级城市气温创今冬新低
中国天气网 2021-12-26
北京房山治理扬尘污染启动“一镇一策”管控新模式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1-09-12
“回天地区”将建7个养老照料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19-08-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