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文学|黄浩:怀念那油墨飘香的日子
作家联盟 2022-10-03 20:00

作者|黄浩

有一天,在整理那些陈旧书本时,不经意发现几本装订成册、已经发黄的油印复习资料(1978年),有《语文》《政治》《物理》等。打开看看,道道题目,似曾相识。亲切感油然而生,思绪也随之回到那油墨飘香日子,太多回忆,太多美好!

在那个没有电脑、打印机、打字机和复印机等较为先进设备的年代里,“油印机”便是最佳选择了!所以说,“油印机”与随之配套的铁笔、蜡纸、钢板,它们是机关单位和学校办公、教学必配的办公用品。

——像我就读石井小学,创办之初,购置教学设备,也包括油印设备。

所谓的“油印机”,并不是什么“机器”,只是一个简单的木制构件。一块长方形的木板作为底板,钢丝网固定在铁框内,一条伸缩拉杆与底部相连,便于上下翻动。底板和网都安装了细细铁条,用于固定纸张、蜡纸。此外,还有一个磙子、一个装油墨用的盒子和一把小铲子。

钢板,表面有许多垂直交叉的均匀细纹。买回来后,基本不换,它可以长期用下去。

而铁笔、蜡纸就不一样了,是“消耗品”。专门有生产厂家,像我们常用的就是由“勤业蜡纸厂”的产品,并在商店出售。以筒为单位,按“筒”卖,里面装有一支铁笔、十来张蜡纸。

——铁笔,钢针的笔头加上塑料的笔管,空芯笔管里,一般都配有几支备用的笔尖(笔尖旧了就要换过)。蜡纸,是一种表面涂了蜡的特制纸,由专门工厂制造。有不同的型号,分别竖格、田字格、横书格等。

在当年,像发文件、写材料、出试卷等,印刷数量大,都是“油印”的了!于是“刻钢板”一事,那时候的老师、干部也必须要掌握的一门“手艺”。

在学校,除了出试卷外,还有很多很多的“教辅资料”,也都是油印的。

——1978年,在“杜泽中学”复习迎考更是。恢复高考不久,那时现成教材很少,许多考试知识点都是新的。各学科老师为了帮助学生,想方设法,像《政治》《代数》《几何》《物理》等课目,有针对性找点复习资料,选出相应的试题,排版、刻写。之后,送到传达室工友“老王”那里“油印”,因是这样,在高考前夕,他是全校最忙的人,起早摸黑,夜以继日,日复一日!

也有些时候,实在太多了,连老师也忙不过来。由学校出钱,请外面一些人(必须有高中毕业文化)来刻写,几毛钱一张。

“刻钢板”是个技术活。铁笔和钢笔不同,用铁笔写字,除了蜡纸外,还必须在蜡纸下面垫上一块专用刻字“钢板”才行。蜡纸不能折叠,否则印刷时就会留下痕迹。因此誉刻时要把蜡纸展开,平铺在钢板上,刻写时要小心谨慎在钢板上写字。不能像钢笔写那样流畅,讲究运力技术,不能潦草,一横一竖要分明,需要一股韧劲,力量的大小要恰到好处。刻重了,容易把蜡纸划破,油印时会漏油墨;刻得轻了,不能把刻在蜡纸上的字印出来。要一笔一划要写清楚,一次下来,要需要化费一二小时。

蜡纸刻好了,接下来就可以开印了。油印也是个精细活,打开油印机的盒盖后,会看到盖内嵌有一块玻璃,是用来供调和油墨的。先将纱框擦干净,然后把蜡纸蒙到纱幕下面,蜡纸必须铺平整,千万不可折皱。油印机的底放上一叠白纸。再在玻璃板上倒上适量的油墨,滚筒在上面来回滚动,将油墨调抹均匀。油印时,握着滚筒,把手适当用力按下,在纱幕上滚动,从这头滚到那头。印一张,翻一张直到印完为止。

曾经有过那几次的“刻钢板,”这段经历,让我记忆犹新,难以忘怀!

在周家初中读书时,是我第一次接触“刻钢板”。“刻”的是“点名表”,内容是:“名字与课时(上午四节课、下午三节课”)。点名这件事,一般由学习委员“承担”的。刚接到“任务”,不知从何下手,班主任宋炳根老师,手把手辅导我,经历几次“失败”,尤其画表格。渐渐掌握了要领,也就慢慢学会了!

——两年后,推荐到“杜泽中学”上高中,当上学习委员,班主任王兰香又叫我负责点名了!“刻钢板”就轻车熟路了。但“课时”多了一项“晚自修”。

1982年7月,毕业分配到杜泽公社工作,当上了一名公社干部。那时公社干部文化程度很低,初中毕业很少,高中文化就更少了!报到不久,本由陈贤化(文书,师范学校毕业,当过老师)做的“文件起草、写汇报材料”这块工作交给了我。

根据领导要求,先写材料,给他把把关,后交领导看看。接着的刻写、油印,这些全由我来完成。

1996年9月,进入金华市委党校在职干部大专学历培训班,开始为期二年的学习。期间,当选为学员会宣传部长,并安排校刊《党校生活》编辑,这项工作由我全权负责。每期在付印前,先要把版面布置好,然后就是“刻钢板”……

进入九十年代后,有了铅字手动打字机,“刻钢板”一事,已经在历史长河消失了,但“油印机”还同时存在了几年。进入电脑时代,随着复印机的产生,“油印机”也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这些都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的记忆!

2022年9月21日

编辑/王静

相关阅读
网约车司机 开始怀念上班的日子了
第一财经 2024-06-01
“北京大视听”文艺精品展创意足 《上甘岭》等三部大剧点亮2023服贸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04
文学|刘绪源:八个瞬间,和永恒的怀念
文学报 2023-08-25
文学|《有人跳舞》要跳要舞,只要日子还在继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8
书摘 | 我们所说的​​“书香”,是一种什么香味?
凤凰网读书 2023-04-1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