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青快评|公司团建活动不能搞“家长作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7 16:54

为了增强团队凝聚力,眼下,越来越多的企业组织职工团建。团建活动在提升团队沟通能力、协作能力,提高工作效率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媒体调查发现,一些企业组织设计团建活动时,因占用休息时间、活动方式没有广泛征集职工意见,使得一些职工产生抵触情绪。(11月27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团建活动逐渐成为企业的标配。很多企业将团建视为重要的集体活动,希冀增强团队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然而,相比企业的乐此不疲,不少职工却并不感冒。微博曾有个投票:你喜欢公司的团建吗?有7768人参与投票,其中6087人选择了“不去,团建是大型尴尬现场”这个选项,占比高达78.36%,团建活动的不受待见可见一斑。

事实上,职工并非打心眼里不喜欢团建。在接受采访时,不少职工表达了对于“简单而有意义”的团建的向往,希望在愉悦的活动中增强跟同事的情感交流,同时领略企业文化的魅力。在他们看来,形式新颖、轻松好玩的团建活动,能够让他们增强了体验、增进了感情,收益颇丰。而一些团建活动之所以不受待见,关键在于企业大搞“家长作风”,不尊重和征求职工意愿,导致团建变了味。

有网友吐槽:“各企业的团建内容可能会有千差万别,但是在时间上都一定是安排在周末的。也不知道团建的时间安排是如何做到‘全国统一’的。”在职工看来,利用周末搞团建,不过是换个说法的变相加班,占用了自己的休息时间。此前,一些地方已经有将周末参加培训、团建定义为加班的劳动仲裁。此外,也有一些企业组织团建活动时有些“跑偏”。比如,有的开展荒野求生式团建,危险系数较高,超出了部分职工的心理和生理承受能力;有的要求职工互扇耳光、跪地磕头,有侮辱人格之嫌。

企业组织团建,出钱又出力,却不受职工集体认同,凝聚人心变成散了人心,这显然有悖于团建活动的初衷。对于团建活动来说,一开始的组织设计环节就应该体现团队精神。广大职工不能仅仅是被动的参与者,更应成为主动的组织者。从时间安排,到方案内容,企业都应该充分征求意见,做到集思广益。团建活动只有取得职工认同,才会使其全心投入,达到预期效果。而从法律上讲,《劳动法》明确规定劳动者依法享有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参与团建活动的民主决策也是应有之义。

反观当下,一些企业存在简单粗暴的“家长作风”,在组织团建活动时更多是从企业管理者自身的立场出发,而不是考虑职工的实际感受。比如,担心占用工作时间团建会影响工作,就安排在周末进行,牺牲职工休息时间。强制要求员工必须参加,将不参加者视为缺乏团队意识,以此体现管理者的权威。团建活动主题也是企业负责人拍脑袋决定,并不征求职工意见。“强按牛头不喝水”,企业一意孤行的团建活动,难免会遭到职工的反感和抵触。

对此,企业必须认真反思,重新审视,充分尊重职工意愿,让团建活动符合职工需求。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凝聚人心,建设团队的作用。

文/张涛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北青快评|职场“空窗期”不应成为就业“绊脚石”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3-26
北青快评 | 别让“工作群负担”压垮职场“打工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1
企业团建不能成为“强扭的瓜”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8
工人日报调查:团建活动不受一些职工待见,问题出在哪儿?
工人日报 2023-11-27
北青快评 | 职工科创如何避免陷入“被动创新”怪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