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北京市去年新设市场主体同比增5.25%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3-02 07:45

截至去年12月末,全市市场主体存量236.12万户,同比增长5.57%。去年1-12月,新设市场主体27.14万户,同比增长5.25%。《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2022年营商环境建设白皮书》近日发布,过去一年,市市场监管局深化“放管服”改革,积极落实国家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城市、北京市优化营商环境5.0版、助企纾困等各项任务,在提升便利化水平、完善监管机制、维护公平竞争、增强服务效能、助企纾困发展等方面开展一系列改革,助力首都打造国际一流的营商环境高地。

白皮书显示,在构建高效智能准入模式方面,本市试点市场主体登记确认制,修订市场主体告知承诺制,实施除名标记制度,畅通企业名称自主申报渠道,探索经营范围自主公示,推进住所登记智能化,深化“证照联办”改革,试点餐饮企业事前服务,优化分支机构办理模式。2022年,已有超10000户市场主体通过确认制方式办理登记注册,1000余户企业进行了经营范围自主公示,为近300户企业提供了“证照联办”服务,办理餐饮企业咨询服务513户次,全市96%以上的登记注册业务通过信用承诺制办理。

同时,本市还创新监管机制,开展“6+4”一体化综合监管试点;加强风险分类管理;加强食品安全、特种设备、产品质量、广告导向等重点领域监管;强化公平竞争审查、加强反垄断合规指导,构建公平有序市场环境;出台不予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清单、审慎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柔性监管举措。目前已在31个场景建立行业主管牵头、归口部门负责的一体化综合监管机制。此外,去年针对“信用风险较高”以上等级市场主体开展部门联合抽查检查2.76万户。轻微免罚政策实施以来全市市场监管系统依法不予行政处罚案件3917件,免罚金额约1.7亿元。针对疫情期间市场主体无法按时年报或暂时失联情况,采取审慎经营异常名录管理等柔性管理措施,已有14471户市场主体移出经营异常名录,实现信用修复。

本市去年进一步深化市场主体登记智慧网办,推进市场监管领域数字服务建设。截至去年12月底,85余万户企业通过全程电子化办理企业开办,全程网办率超95%;已有175104人通过线上领取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电子证书。

在执法方面,本市与天津河北签订《京津冀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框架协议监管执法领域子协议》;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执法,2022年全市推动向市场主体退还(含核免、整改)各类费用超7.08亿元,惠及市场主体近1.5万户;建立知识产权案件繁简分流制度,全市市场监管系统知识产权类案件平均办案时限压缩超20%。

针对助企纾困,服务企业发展,本市推行歇业备案制,开展企业许可证延期工作,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展远程核查。截至去年12月底,全市歇业市场主体存量320户;共有17家企业通过告知承诺方式在线办理了工业产品许可证延续、变更等业务;95家企业分别享受食品生产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有效期届满自动顺延;通过远程核查的方式为 4家保健食品生产企业办理了许可核查。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崔毅飞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包容审慎柔性执法 北京水务部门去年为各类市场主体实施免罚、减罚3000万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6
2023年密云区新设立市场主体同比增长46.53%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1-9月 昌平区新设市场主体超3万户 同比增长27.79%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18
北京:对市场主体失信处置由事后惩戒向事前预防延伸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0-07
今年以来北京市场监管部门已为2.67万户市场主体开展信用修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