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保市场主体 稳就业大局 银行业为经济运行注入强劲动能
金融时报 2022-05-30 15:39

“保市场主体可以创造就业,通过稳就业的方式增加居民收入,有助于扩大内需,促进稳增长。”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今年以来,受国内外超预期因素影响,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为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迫在眉睫。

“3月份以来特别是4月份部分经济指标明显转弱,一些重点地区更为突出,物流不畅,部分行业和企业困难加剧。”日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云南主持召开座谈会时强调,要加快和加力实施宏观政策,着力稳市场主体以稳增长保就业保民生。

纾困市场主体,金融的支持不可或缺。面对疫情给市场主体带来的经营压力,银行业积极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帮助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走出困境、恢复生机。

加大市场主体信贷支持力度

市场主体的恢复和发展离不开信贷的大力支持。

近日,针对当前受疫情冲击影响部分行业企业困难增多以及金融机构内生动力不足、外部激励约束作用发挥不充分等问题,人民银行印发了《关于推动建立金融服务小微企业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的通知》,从制约金融机构放贷的因素入手,按照市场化原则,进一步深化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金融时报》记者注意到,为了保市场主体稳就业,今年以来,人民银行持续优化金融政策,多方位支持信贷恢复。

日前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将今年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额度和支持比例增加一倍,对金融机构延期贷款本金的激励比例也由1%增至2%,将有效推动小微企业贷款延期。

“银行业要围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需求,充分利用好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释放的低成本资金,按照市场化原则积极支持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娄飞鹏表示。

作为国有大行,工商银行坚持靠前发力、精准发力,进一步加大对小微企业的融资支持,一季度,普惠贷款较年初增加近1800亿元。中国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较去年下降约32个基点。截至4月末,中行已累计投放1800亿元线上贷款,支持了超10万户小微企业。

人民银行数据显示,2022年4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20.7万亿元,同比增长23.4%,连续36个月保持20%以上的增速;普惠小微授信户数5132万户,同比增长41.5%,是2019年末的1.9倍;4月新发放普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5.24%,处于历史较低水平。

“为有效提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能力,实现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稳健货币政策将继续用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适时加大支小再贷款额度。”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商业银行可以适度降低拨备率等风控指标,扩大信用贷投放规模。

降低中小企业经营负担

中小企业是国家财富的重要创造者,也是提供就业的主渠道。在疫情的冲击下,中小微企业抗风险能力下降,出现短期内经营困难,还贷压力加大,进一步引发了资金链紧张。金融让利助企纾困,对于中小微企业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日前,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稳增长稳市场主体保就业座谈会时提到,我国仍有1.5亿多户市场主体,通过稳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保民生,要引导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贷款缓交利息。

今年以来,在政策的持续传导下,金融机构不断优化内部资源配置,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银行业围绕小微企业尤其是受疫情影响较大的特困行业小微企业加大支持,对暂时遇到财务困难的小微企业不盲目抽贷、断贷,通过贷款展期、调整还款安排等方式支持小微企业。”娄飞鹏对《金融时报》记者表示。

工商银行积极让利实体,巩固减费让利成果,一季度,小微企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60个基点,切实降低小微企业经营负担。同时,工行做好贷款接续,通过中长期贷款、展期、续贷、再融资、调整计息周期、设置还款宽限期等方式,切实缓解小微客户短期资金压力。

兴业银行则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完善数字供应链产品服务体系,加大民生领域核心企业供应链上下游和电商平台的金融支持力度,以实际行动助防疫、稳民生、保市场主体。

为打通民生保供金融服务链条,兴业银行聚焦产业链客户结算场景,创新推出数字供应链金融新产品,通过“线上化交易数据传递+智能化模型审批”,助力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融资跑出“加速度”。自去年9月该产品上线以来,兴业银行兴享供应链金融平台预审批通过供应商700多户,户均提款金额超过300万元。

助力企业复工复产

伴随着疫情的进一步控制,按下“暂停键”的城市正在逐渐恢复活力,支持小微企业复工复产成为当前一项紧迫的重点工作。银行业及时“输血”受困企业,助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一系列援企纾困措施密集出台。

日前,工商银行深圳分行积极组织辖内28家支行,动员全行400多名客户经理,主动对接辖内小微贷款客户金融服务需求,建立复工复产重点企业名单,对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市场主体做好受困企业存量融资接续,合理调整企业存量融资还款计划。

浦发银行制定了《疫情期间小微企业贷款延期及宽限付息操作方案》,对还款暂时出现困难的客户积极提供延期服务,提升小微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同时,对于疫情防控期间受影响较大的民生保供企业重点关注,提供无还本续贷、展期、借新还旧等服务,不增加贷款条件及担保方式,做到“应延尽延、应续尽续”。

针对疫情防控期间对“无接触式”服务的需求,华夏银行积极运用债务融资工具,通过线上申报和审批等形式,积极开展在线融资业务。作为上海某生物医药有限公司公司供应链上的重要一环,上海某制药企业因受疫情封控影响,资金未及时回笼。华夏银行上海分行通过远程信贷系统,保障线上申请、线上审批,迅速为企业提供融资款4000万元,及时满足了企业复工复产资金需求,支持生物医药企业复工复产稳步推进。

帮助市场主体恢复发展,不仅要做好金融服务的“加法”,也要做好费用的“减法”。为助力企业复工复产,兴业银行一方面扩大减费让利范围,进一步将8个收费细项调整为免费;另一方面,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企业综合融资成本,面向复工复产企业员工及抗疫一线人员提供“兴闪贷”最低年利率3.85%的优惠利率。

编辑/范辉

相关阅读
以金融活水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人民日报 2022-08-30
上半年北京地区累计投放央行低成本政策性资金超千亿元 直接支持市场主体超3万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7-27
年中经济观察:留住“青山” 中国如何激活市场主体信心?
中国新闻网 2022-07-23
多方求解 金融如何更好“解渴”市场主体
经济参考报 2022-06-16
1.5亿市场主体如何“稳”怎样“保”
经济参考报 2022-05-27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