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入驻企业——云知声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港股主板。作为园区人工智能领域的标杆企业,云知声开盘价报205港元/股,成为年内港股表现最亮眼的科技新股之一。其背后的“摇篮”——由老旧家具厂蝶变而来的金隅智造工场,作为首届“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的项目,再次以硬核实力印证了首都存量空间焕新赋能产业升级的成功路径。
6月30日上市仪式现场,云知声创始人黄伟博士与联合创始人梁家恩博士共同执槌敲锣。黄伟在致辞中表示:“云知声将肩负‘用AGI(通用人工智能)创建互联世界’的使命,以香港为支点,推动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全球化发展的责任。”
云知声的成长轨迹折射出中国AI产业的崛起之势。据招股书披露,2024年该公司营收达9.39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25%,其智慧医疗解决方案已覆盖166家医疗机构,API月调用量峰值突破10亿次。此次上市募资净额逾2亿港元,约45.6%的资金将投入技术研发,将持续加强公司在AI领域的技术优势。据了解,云知声的研发总部扎根于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的核心金隅智造工场。这片曾轰鸣着天坛家具生产线的老工业基地,正是北京城市更新“最佳实践”的典范之作。
园区改造并非简单的推倒重建,而是精准把握硬科技企业的核心需求,创造性保留了高达85%以上的工业遗存空间。6-27米的层高、5吨/平方米的地面荷载,为云知声等需要特殊研发环境(如小试中试、重型设备布局)的硬科技企业提供了难以复制的空间载体,使数据管线在昔日的生产骨架中奔流不息。
金隅智造工场代表了北京在城市减量发展背景下,探索“腾笼换鸟”、推动产业迭代升级的智慧,与怀柔区金隅兴发科技园等一道,构成了首都盘活存量空间、培育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图谱,为全国超大特大城市工业遗存转型提供了可复制的“北京方案”。
云知声从技术研发到登陆资本市场的历程,折射出科技园区“空间载体、产业服务、资本链接”的创新生态闭环。
通过“物理空间租赁+产业租赁(孵化)+创新产业服务”运营服务体系,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为企业提供从创意种子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长成参天大树的全生命周期成长需求。
园区运营方金隅文化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海淀区政府设立“金隅海淀”科创基金,已投资十余家科技企业。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搭建的产学研资源网络为企业上市对接产业合作伙伴提供重要支撑。
园区内院士工作站集聚了朱日祥、王华明等十余名院士专家,创新人才占比近半。依托“央地人才对接”“千人进千企”等专项计划,云知声核心团队吸纳了来自顶尖高校的科研力量,成为技术突围的关键支撑。
随着云知声的成功上市,中关村西三旗(金隅)科技园的创新裂变仍在延续。目前园区已集聚旷视科技、银河航天等二百余家科技企业,诞生了国内首台高功率飞秒振荡器、首颗24Gbps低轨宽带通信卫星等一系列重大科技成果。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宋霞
编辑/刘忠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