镜头里的非遗年|越韵绕梁迎春来
新华社 2025-02-06 18:00

春节前后,是浙江绍兴大大小小的越剧团一年中最繁忙的时节。这是在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桥里村举行的戏剧村晚中,文化特派员过君英演唱越剧《花中君子》选段(1月21日摄)。

在城市的各大景区,游客能欣赏到特色越剧片段表演;剧场里,新春越剧专场上演着观众喜闻乐见的经典剧目;各色迎春庙会上,越剧和其他曲艺成为烘托气氛的最佳文化载体;古戏台上,民间越剧爱好者自发集结,吹拉弹唱不亦乐乎;乡村文化礼堂内,送戏下乡的演员在村民好奇的打量中化好妆、穿上戏服粉墨登场。悠长的越剧唱腔传递着浓浓乡韵,营造出欢乐祥和的节日氛围。这是在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莲增村,民间越剧团晶蕾艺术团为村民表演越剧《五女拜寿》(1月25日摄)。

越剧源于浙江绍兴,兴于上海,以柔美婉转的唱腔、细腻的表演和丰富的剧目闻名。代表作包括《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等。2006年,越剧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在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清水塘村文化礼堂,下乡演出的嵊州市越剧团为乡亲演出越剧《双桥结亲》(1月21日摄)。

近年来,越剧的保护和传承得到了各级政府的重视,经典剧目和流派艺术得到系统整理和推广,新编越剧佳作不断涌现,这一充满江南特色的戏曲正焕发着青春活力。这是在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莲增村,民间越剧团晶蕾艺术团为村民表演越剧《五女拜寿》(1月25日摄)。

在浙江绍兴嵊州市三界镇清水塘村文化礼堂,下乡演出的嵊州市越剧团演员在临时隔出的区域补妆、更衣(1月21日摄)。

在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莲增村,民间越剧团晶蕾艺术团成员在为表演越剧《五女拜寿》做准备(1月25日摄)。

在绍兴市越城区,演员在“绍兴古城过大年”活动上表演越剧《何文秀》选段(1月29日摄)。

在绍兴市嵊州市三界镇清水塘村文化礼堂,村民在观看嵊州市越剧团下乡演出的越剧《双桥结亲》(1月21日摄)。

在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莲增村,民间越剧团晶蕾艺术团的演员在为表演越剧《五女拜寿》做准备(1月25日摄)。

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桥里村的戏剧村晚(1月21日摄)。

在绍兴市越城区,演员在“绍兴古城过大年”活动上表演越剧《何文秀》选段(1月29日摄)。

绍兴市柯桥区夏履镇莲增村村民在村口的戏台前观看民间越剧团晶蕾艺术团表演的越剧《五女拜寿》(1月25日摄)。

在绍兴市嵊州市三江街道桥里村举行的戏剧村晚中,上东潭村村民、越剧爱好者袁军燕(后)和搭档陈月萍在表演越剧《孔雀东南飞》选段前做准备(1月21日摄)。

在绍兴市越城区,群众在“绍兴古城过大年”活动上欣赏越剧表演(1月29日摄)。

摄/新华社记者 翁忻旸

编辑/胡克青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