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企为啥争造人形机器人
经济日报 2025-01-25 10:45

继大模型后,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成为车企追逐热点。近日,广汽集团发布自主研发的第三代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GoMate,计划2025年实现自研零部件批量生产,并率先在广汽传祺、埃安等主机厂车间生产线和产业园区开展整机示范应用。

此前,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称,“100%会做人形机器人,理想是一家人工智能企业,要做的不是汽车的智能化,而是人工智能的汽车化,并将推动人工智能普惠到每一个家庭”。而在小鹏汽车“AI科技日”上,全新一代人形机器人“Iron艾伦”正式亮相。该款人形机器人已进入小鹏汽车广州工厂开展生产实训,未来将会聚焦工厂和线下门店等场景。

除广汽、理想、小鹏外,目前包括特斯拉、上汽、长安、东风、奇瑞、小米、赛力斯等10多家车企,正在加速驶入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赛道。“在路上”是智能汽车,“飞上去”是飞行汽车、低空产业,“立起来”是人形机器人、具身智能,汽车行业在人工智能时代出现的这一现象,引发热烈讨论。

车企竞相争造人形机器人,原因不难分析。从技术层面看,造车特别是造智能电动汽车,与造人形机器人在自动驾驶环境感知、人机交互和运动控制等方面具有技术同源性。业界曾用“轮子上的机器人”形容不断进阶的智能电动汽车。车企在“三电”技术、轻量化材料、传感器、机器视觉、人工智能等方面的技术积累,能为人形机器人研发提供坚实基础。

从供应链看,制造汽车和制造机器人有大量供应链重叠,车企可利用现有的供应商网络,快速获取制造机器人所需的各种零部件,降低采购成本和生产周期,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

从应用场景看,在工业制造领域,人形机器人可广泛应用于智慧工厂,具有工作质量稳定、持续工作时间长、适应恶劣环境等优势,承担汽车生产线上一些复杂的装配、检测和物流任务,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智能制造水平和竞争力;在办公场所,可以承担文件传递、会议组织等工作;在医疗健康领域,可作为辅助医疗设备,为患者提供康复训练和日常护理等服务。此外,人形机器人还可用于接待、导览、送餐等场景,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人形机器人正在从科幻走进现实。有机构预测,2026年我国人形机器人产业规模有望突破200亿元。到2035年,这一数字或将增长到3000亿元,不断拓宽的赛道和应用场景蕴藏了无限可能性。面对车市竞争加剧,利润普遍缩水,车企通过布局该领域,无疑有助于其将汽车制造中的技术和资源优势迁移到人形机器人的研发中,实现技术的共享和应用的拓展,构建新的增长曲线,为未来的战略转型提供支撑。

关键还在于,人形机器人充满创新探索和前沿技术。车企跨界进入该领域,一方面可以接触到最新的材料科学、生物力学等技术,为车企的技术创新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另一方面还可以通过人形机器人的研发,在消费者心中塑造更具科技感的品牌形象,从而更好地获得资本市场支持。

比如,特斯拉发布的擎天柱(Optimus)人形机器人,不仅继承了特斯拉在汽车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更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新与突破,旨在打造一个能够全面理解环境、高效执行任务、与人类和谐共处的智能机器人。特斯拉的股票,也因此享受比其他车企更高的溢价。或许,这也是众多车企竞相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不可忽视的动因之一。

文/杨忠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车企“开卷”人形机器人赛道!百亿市场规模背后,成本仍是挑战
每日经济新闻 2025-01-26
巨头扎堆入局 人形机器人量产渐行渐近
证券时报 2025-01-22
走出“拿着锤子找钉子”怪圈 车企争相入局人形机器人赛道
证券时报 2025-01-21
车企为啥造起了机器人?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5-01-16
抓住关键发展人形机器人
经济日报 2025-01-10
马斯克引领潮流,中国车企纷纷布局人形机器人:能力可高度复用
澎湃新闻 2024-12-28
嗨购岁末不打烊 中免打造年终超级购物盛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8
​半两财经 | 车企缘何纷纷押宝人形机器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