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至今广州非机动车道里程增加144% “一路一策”让“电鸡”行得舒心
广州日报 2025-01-06 10:05

上月,《广州市电动自行车管理规定》实施。其中提到,交通运输、公安机关交通管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结合电动自行车通行特点,在道路具备条件的情况下,设置非机动车道,完善非机动车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同时,驾驶电动自行车上道路行驶,应遵守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等相应规定。广州非机动车道建设情况如何?市民对非机动车道建设有什么看法?

因地制宜设置非机动车道

此前,金沙洲大桥增设“电单车专用道”受到广泛关注,大桥东岸新建临时坡道,电单车从坡道上桥可直连金沙洲大桥非机动车道,有效解决机非分流情况。“电单车不用再和机动车在上下桥位置‘抢道’。通过‘电单车专用道’可以直接进入桥上非机动车道,避免‘有非机动车道大家不走’的情况。”设置临时坡道的效果显而易见,桥上更有序、行车速度加快。但东岸下桥位还未改造,通道较为狭窄,在晚高峰时易造成拥堵。针对高峰期非机动车道下桥困难、易拥堵的现象,广州市道路事务中心正在会同交警等部门研究相关措施。

许多设置在市政道路的非机动车道以护栏隔开,确保非机动车骑行空间,以及对机动车和非机动车进行物理阻隔保障行车安全。记者在体育西路天河城门口看到,此处非机动车道以护栏隔开,骑车的市民在非机动车道骑行,较为有序。

一些非机动车道通过颜色与机动车道区分开来,在赤岗路口公交站,非机动车道区域为红色,较为醒目。

“一路一策”建设非机动车道

针对新建、扩建道路,市交通运输部门出台了广州市道路标准横断面设计指引,明确了新改建道路同步建设非机动车道,以及非机动车道布局形式、宽度、隔离设施等技术标准要求,并在相关项目的建设中进行有效落实。

对既有道路,按照“因地制宜”“一路一策”原则,推进既有道路非机动车道改造提升。市交通运输部门指导各道路管养单位通过适度压缩机动车道宽度、协调路内停车、利用人行道富余空间等措施设置或扩宽非机动车道,完善非机动车信号灯、标志标线等交通设施。

其中,对路内富余资源有限的路段,市交通运输局采取路权重新分配、共享车道等方式增设提升非机动车道,确保非机动车道网络通达;目前,已协同交警部门在主干路包括解放北路(环市路至流花路)、中山大道(天府路至科韵路)等路段试点路权重新分配,将最右侧机动车道调整为非机动车道,并增设护栏;选取骑行量大、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冲突频次高的次干路如海珠区下渡路、赤岗路、中山大道(天河公园小北门至勤天大厦)以及广州大道南等路段,试点缩减机动车道数、共享车道、电动自行车和自行车分离等形式,构建“点覆盖+线贯通”的区域连续非机动车交通网络。

有“专道”希望能“专行”

记者在走访过程中,发现部分非机动车道存在“有路难行”的情况。在黄埔区荔红二路东侧,非机动车道设置在人行道上,然而,停放的电单车将非机动车道几乎全部占满,电单车只能选择在人行道或者机动车道上行驶。“这些车停在这里,非机动车道有点形同虚设了。”市民李先生说。

在地铁岗顶站D口,停放的电单车将人行道上设置的非机动车道完全占满,电单车只能和人流混行。“停放的电单车很占空间,‘见缝插针’地骑车很困难。”外卖小哥常先生说。

新港中路靠近艺苑南路路段有机动车停放在非机动车道上阻碍通行的情况。

有市民表示,“新城区”的非机动车道相对合理,如花都、增城等非机动车道更宽阔;相反,越秀、荔湾、海珠等“老城区”非机动车道很多存在路窄的情况。市民林女士建议,非机动车道建设要从更高层面去规划,没有条件设置非机动车道的道路能否考虑不让非机动车驶入,对有条件改造实现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离的道路,合理规划设计。

广州市交通运输局表示,将按照“畅通行、保安全、提品质”总体思路,多方面持续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和管理,根据机动车和非机动车流量,重点选取非机动车流量大、机非冲突严重的道路路段进一步试点路权分配;同时针对非机动车道被占用问题,结合路段实际条件,动态强化隔离栏设置。

近年来,广州持续推进非机动车道建设,改善非机动车通行条件。2021年至今,全市主次干路非机动车道里程增加1751公里,达到2966公里,增长144%。

文/卢梦谦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