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晕”:是流行语,更是流行病
中国青年报 2024-12-18 13:30

“晕”这个概念,不是有了网聊才流行。《红楼梦》里,贾宝玉得知林黛玉殁了,悲痛晕厥;《西游记》里,孙悟空被唐僧念紧箍咒,疼痛晕厥;《水浒传》里,林冲遭王英大骂,羞愧晕厥;《三国演义》里,关兴早逝,孔明晕厥。

文学作品用“晕厥”来体现人物情绪和体力超过了极限,当代网友用“我晕”来表达惊讶的心情。真实世界里的晕厥不是一个修辞,在日常生活中,人们突发“头晕”“晕倒”的晕厥事件随时可能发生。流行病学显示,约40%的人一生中至少发生过一次晕厥,它可能在任何年龄段的人群中发生。

11月29日,西安一老人独自在家突然晕倒,家人通过视频监控发现并联系顺丰快递员上门照顾,老人转危为安。无独有偶,12月2日,北京一老人在医院门口因晕厥摔倒,幸亏保安和医生抢救及时。

在急诊,我接诊救治的年轻晕厥患者也不算少,发生场合各不相同。曾有一名有高血压病史的男职员在晚间工作时自觉头晕,口服降压药后卧床休息,半夜如厕突发晕厥摔倒;一名男快递员送货后心悸伴晕厥来诊;一名女白领健身运动后突发晕厥,由朋友陪同就诊……

2020年,北京天坛医院在国内率先成立了神经心脏病学中心及晕厥门诊,4年来,门急诊收治晕厥患者从近4000人增加到6000余人,其中急诊诊疗比例从20.6%增加到28.3%。晕厥,是不容忽视的健康隐患。

简而言之,晕厥是一种短暂的意识丧失,由大脑血流供应短暂不足引起,有一过性、自限性的特征,通常伴随着失去身体肌肉张力维持而倒地、面色苍白、出冷汗等症状。临床现象简单,背后的机制却复杂,类型也多样,预后差别大,影响生活质量。虽然大多数晕厥事件是良性的,但某些情况下,晕厥可能作为严重疾病的先兆而具有提示意义,因此不容忽视。

人会晕厥,实际上是身体为了应对某种紧急情况而采取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具体来讲就是,当人体遇到诱发因素时,如突然体位改变、情绪激动、疼痛刺激、剧烈活动等,会导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进而影响心脏泵血功能、血管舒缩调节以及血压等关键环节。这些变化最终将导致大脑供血不足,引发晕厥。所以晕厥并非单一疾病,而是多种原因导致的临床综合征。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接触到3种晕厥类型:第一种是反射性晕厥,它最常见,占所有晕厥病例的60%-80%,通常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下,如长时间站立、排尿后,咳嗽或吞咽时,诱发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引起心率减慢、血压下降,最终导致晕厥;第二种是心源性晕厥,是心脏疾病导致每分钟泵出的血容量突然减少或心脏停搏而引起的晕厥,往往预示着严重的心脏问题,如恶性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脏瓣膜病等;第三种是直立性低血压晕厥,又称体位性低血压晕厥,由直立位因血压过度下降造成,常见于老年患者,其患病率随年龄、外周血管粥样硬化、基础血压的增高而增加,发作时患者常由卧位或蹲位突然转为立位时出现头昏、视物模糊、无力,甚至跌倒。

面对晕厥这一复杂症状,医生接诊时要尽早对患者进行风险评估,帮助人们识别风险,才能在关键时刻作出快速有效的应急反应。

如果晕厥短期内频繁发生,尤其是伴有明显诱因或无明显诱因的晕厥,应高度警惕;晕厥时伴有胸痛、呼吸困难、肢体麻木等神经循环系统症状,可能提示严重疾病,如心源性晕厥需要及时就医;特定人群如老年人、有心脏病史、脑血管疾病史等人群发生晕厥时,临床风险更高;从事公共交通工具驾驶、高空作业的人员由于工作环境的风险性,即使晕厥初发偶发、临床表现较轻,也要加强随访观察。近年来,偶见公交车司机驾驶时突发晕厥的新闻报道,这种情形不光关乎司机个人生命健康,也关乎乘客安全。

日常生活中,人们自身或周围人存在晕厥发作风险时可以着重从以下3个方面采取相应措施:一是平时预防策略。对于明确诊断或存在危险因素的人群,要做好生活方式调整,养成健康、规律的生活习惯,如排尿性晕厥、直立性低血压晕厥等患者,要避免长时间站立不动,变换体位时要动作缓慢,当自觉晕厥前兆时,可以通过双手胸前搭扣向外牵拉或下肢交叉位站立调整机体血流,平时保持充足的水盐摄入,防止脱水引起的低血压,保持合理饮食,避免过度饥饿导致内环境紊乱;二是有高血压、糖尿病、心律失常风险的患者,要强化药物治疗,科学地控制血压、血糖、心率水平,降低晕厥发生的风险;三是由情绪因素(如恐惧、焦虑、精神压力过大)诱发晕厥的患者,心理咨询和放松训练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应对能力。

这里提醒大家,当遇到晕厥患者伴有心跳停止或呼吸停止,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基础生命支持,直至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如果晕厥患者的大动脉搏动、自主呼吸稳定,应确保患者呼吸道通畅,避免舌后坠或呕吐物窒息,并将患者置于侧卧位或头低脚高位,有利于血液循环回流至大脑。

从“眼前一黑”到“世界重启”,每一次晕厥发作都是对人体机能的一次考验。虽然晕厥有其不可控的风险,但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科技水平的持续进步,医生可以借助心电监测、直立倾斜试验、影像学检查、血液化验等方法,完善晕厥的诊断手段,提高晕厥的诊治水平和预防能力。

人间贵清醒,愿“我晕”只是一句流行语。

(作者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副主任医师)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厕所里的“小意外”,急诊医生揭开晕厥背后的真相与自救指南!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2
天气转凉,如何呵护心血管
健康报微信公众号 2024-10-14
安全军训,注意这几类突发状况→
长春疾控 2024-09-02
吃完饭后总犯困,是怎么回事?伴有这种表现的,是病!
人民网科普 2024-05-10
得了心脏病,我还能运动吗?
人卫健康 2024-05-03
救命药,莫乱吃!一文详解如何正确使用硝酸甘油
健康中国 2023-12-17
高温天好“伤心”,简单四招帮你有效“护心”
健康中国微信公众号 2023-07-21
夏天洗澡频繁,您真的洗对了吗? 健康北京发布提醒——
健康北京 2023-06-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