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几十万、不惜断绝关系!起底直播间骗老人买“藏品”套路
央广网 2024-12-15 19:04

在主播们编织的离奇剧情和回收承诺的诱饵下,老人们失去了理智,将家中的积蓄换成了一堆所谓的藏品。当老人们想要将这些藏品返销给主播时,却又陷入了新一波的欺诈之中……

近日,有受害老人的子女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反映,家中的老人在网络直播间遭遇欺诈套路。尽管相关部门及媒体已经多次曝光此类骗术,但仍有老人深陷直播藏品骗局,甚至有老人为了防止家人阻拦,不惜与孩子断绝了关系。为了“抱团”维权,不同地区的受害老人家属们加入微信群,商议维权事宜。有受害老人们的家属告诉记者,随着此类直播逐渐进入公众视野,主播们依然活跃在网络上,但套路却越来越隐蔽。有专家认为,作为平台方,不仅在直播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更要在产生纠纷后,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处理机制。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主播,还应依法要求其进行惩罚性赔偿,平台也应该对此类主播进行严格的处置。

藏品成“吸金黑洞”

老人信主播不信儿子

今年9月,刘丹从妹妹口中偶然得知,母亲迷上了直播购买所谓的藏品。那时的她并未对此事太过在意。直到今年10月份刘丹回国,看到家里角落里堆积的藏品仿佛一座小山时,刘丹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刘丹母亲购买的部分藏品

事后,刘丹从母亲的手机购买记录中发现,从今年3月份至10月份,母亲购买了上百单藏品。为了购置这些藏品,年近60岁的母亲不仅向亲戚、朋友借了钱,还开通了信用卡、借呗、花呗等工具透支消费。而这些买来的藏品,除了占据角落里的空间,还塞满了床下、衣柜以及行李箱。

“我在国外这6年挣的钱全部打给了我妈,当我知道我给她所有的钱,她都买那些假货的时候,我心都凉了。”刘丹说,自己之所以将这些藏品称为“假货”,是因为它们名不副实,价格与品质严重不符。刘丹介绍,母亲购买的商品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带有祈福性质的挂件、摆件、首饰等,另一类是字画、钱币、瓷器、邮票册等,两类商品的售价在几十元到上千元不等。例如,一幅普通书卷,因为被打上“当铺封条”并标注“张大千书卷”的包装,在直播间的售价便飙升至899元;还有用布袋包装的籽料,被赋予美好寓意后,售价高达999元。

据刘丹统计,母亲在购买这些藏品上累计花费超30万元,后续又因所谓收回藏品的由头被骗走20余万元,总计花费已超50万元。事发后,刘丹的母亲也意识到自己被骗,将购买藏品的过程告诉了女儿。

与刘丹母亲能及时醒悟不同,因为父亲深陷套路难以自拔,李永刚不仅遭受了经济损失,更遭遇了家庭危机。李永刚回忆,父亲沉迷线上购买藏品大概是从2023年开始。那时的父亲推荐自己关注一位名叫高某的主播,说可以为家人祈福。李永刚说,父亲曾做过领导,也曾下海经商,在子女们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个精明能干的人,在被父亲推荐关注主播后,李永刚并没有想太多。直到今年9月份,亲戚们纷纷打来电话,询问老人为何借钱,是不是家里遇到了什么困难?这时的李永刚也才知道,父亲早已陷入藏品骗局之中。时至今日,李永刚只能估算,父亲购买藏品至少花了十余万元,因为父亲不相信家人,手机也不给子女们看,有的藏品还偷着藏起来了。

李永刚说,此前父子关系融洽,父亲拿钱供他留学、创业、买房。但自从观看直播后,父亲像被洗脑一般,脾气秉性大变,家中温情不再,甚至还和自己断绝了关系。母亲曾劝过父亲,但父亲却固执地说:“我不相信他们,难道相信你们?人家主播有几千万粉丝。”

出售、回收皆是陷阱

警方已定性为诈骗案件

刘丹和李永刚家中老人在网上大量购买所谓藏品的遭遇并非孤例。在得知家中老人被骗后,刘丹和李永刚加入维权群中,在与群友们讲述老人的遭遇后,大家梳理出主播们针对老人设计的“骗术”,其流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在售前阶段,主播们会通过讲述帮人解决纠纷、调解家庭矛盾等情感故事,树立自己的“正能量”形象。之后,他们会亲切地称呼老人们为“爸爸妈妈”或“叔叔阿姨”,以此拉近与老人们的距离,为后续带货做好铺垫。一旦赢得了老人们的信任,主播们便开始向老人们推荐各种商品。比如,在售卖手串等商品时,会宣扬其神奇的功效,如保佑家人身体安康、事业顺利等。而在推销玉器、钱币、青铜器等商品时,他们则会编造出一个个离奇的故事,比如,称这些商品是原主人因急需用钱而拿来抵债的,具有巨大的升值空间,老人们买下这些商品实际上只是代为保存,主播后期会举办巡展会高价回收。然而,主播们口中的高价回收却只是一个美丽的谎言。他们会以此为诱饵,向老人们收取高昂的巡展会门票、鉴定费等。

警方已针对刘丹母亲被诈骗立案侦查

刘丹告诉记者,母亲累计被骗走的20余万元,其中大部分钱款都用于交纳了所谓的巡展费用。今年10月,她带母亲选择到公安机关报警,此后,公安机关以老人被诈骗立案侦查。为了防止母亲不再上当,刘丹也选择留在国内,陪在母亲身旁。多位受害老人的家属认为,这些在年轻人看来拙劣的骗术,是命中了老人们迷信和渴望发财的心理,而为了阻止老人的子女亲友干预,这些主播还会编造谎言要求老人保密,甚至不惜离间老人与家人之间的关系,让老人们深陷其中无法自拔。

记者梳理发现,向老年人推销所谓藏品的直播乱象,相关部门及媒体已经多次曝光。李永刚父亲所关注的主播高某,就因“苦情”直播推销产品,被2023年央视“3·15晚会”点名。今年7月1日,江苏省张家港市公安局以《投资“收藏品”养老真香?小心是陷阱!》为题发布预警文章。该文章指出,近年来针对老年人的诈骗案件频发,各种诈骗手段层出不穷,给老年人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压力。特别是近期,一些不法分子开始利用网络直播间虚构收藏品的价值,并承诺会高价上门回收,以此诱骗老年人购买并实施诈骗。具体案例包括王先生在某直播间花费了13000元购买了古董,但对方承诺的高价回收却迟迟没有兑现,现已无法联系对方,王先生因此被骗;泰州的潘女士反映称,其母亲在多个直播间购买了众多收藏品和摆件,对方同样承诺会上门回收,但一直未履行承诺,且现已失联,潘女士一家因此损失了63000元;苏州的薛先生也表示其母亲在某直播间购买了价值90000元的古董,但对方并未履行回收承诺且已无法联系,薛先生一家因此遭受了巨额损失。

家属们“抱团取暖”

越晚发现维权越难

张薇是刘丹和李永刚所加入的维权群的群主。因为家中老人也曾观看直播购买藏品被骗,她觉得家属们应该“抱团取暖”,于是在今年5月份成立了这个维权群。截至今年12月中旬,群里已经有200余名网友,其中大部分都是受害老人的子女。每天,大家都会在群里交流维权经验,研究退货退款的办法。

张薇介绍,从群内情况来看,被骗老人多为六七十岁的长者。他们中的许多人因子女关怀的缺失,将手机视为与外界沟通的重要桥梁。一旦开始关注某个主播,老人们便会不断收到平台推送的类似内容,逐渐沉迷于直播间的世界。许多老人甚至不愿外出消费,只沉迷于手机与直播间,甚至对拿快递产生了依赖性。这些老人中,有退休金或积蓄的,自然成了主播们瞄准的重点对象;而没有收入的老人,则会被主播从赚钱的角度出发,诱导购买所谓的藏品以期升值获利。“这些主播的话术刚好能说到老人的心里,就像‘你们在家看孩子,做家务没有经济收入,子女给你们钱,也会给你们脸色’等,这些话说一出来,就触动到老人的心里。”

部分主播会以巡展会门票、交纳鉴定费等由头再次向老人收取费用

据张薇的观察,家属们维权成功的关键与否,在于能否及时发现并介入。如果能尽早发现并得到老人的配合,大部分情况下都能成功退货退款。然而,不少家属都是在几个月甚至大半年后才发现老人购买藏品的情况,这时主播往往已经更名换号,店铺也已关闭,维权之路自然变得异常艰难。若老人已被诱导至购买巡展会门票、交纳鉴定费的阶段,维权之路将会更加漫长。

老年群体为何频繁成为直播诈骗的重灾区?面对不听劝的老人,家属们该如何应对及维权?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中国老龄协会老年人才信息中心特聘专家马丽红分析认为,老年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应该具备一定的辨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但近年来,针对老年人设计的消费陷阱和诈骗行为越来越多,已经成为社会痛点。老年人之所以成为诈骗的重点对象,除了手中有闲钱之外,主要还是因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各器官功能衰退,尤其是大脑额叶功能会逐渐减退,影响逻辑思维能力和决策能力,容易被骗子精心设计的话术和场景“忽悠”。

马丽红建议,家属们应该用身边或者曝光的案例来提醒老年人防止上当受骗,同时可以积极与社区和街道沟通,请有关部门在老人能触及的地方做一些反诈宣传。家属如果发现老人被骗了一定要及时向消费者协会、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和网络监督部门等进行反馈,必要时可以报警。虽然网络行为隐蔽,但钱款汇出就会留痕,家属要帮助老人及时保留好相关证据。此外,家属做老人工作要注意方式方法,尽量不用“反向教育”的方式,保护老人的自尊心,要让他们自己意识到骗局的存在,提升保护自己血汗钱的意识。

主播被指骗术更加隐蔽

专家建议技术+制度双保险

直播带货虽创新了消费场景,丰富了消费供给,但也存在“台前幕后”主体多、“人货场”链条长、“线上线下”管理难、消费者举证难等问题。采访中,多位受害老人家属告诉记者,主播、店铺与平台在某种程度上已形成了利益共同体。主播通过带货赚取佣金,店铺则通过卖货盈利,而平台则从中获取流量数据,抽取费用。因此,当家属们提出退货维权的要求时,平台往往会因面临利益损失而采取消极的态度应对。

部分主播会诱导老人转至其他平台规避监管

而随着涉嫌欺诈的直播逐渐曝光于公众眼前,多位受害老人的家属称,主播们在直播中施展的欺诈手段愈发狡猾隐蔽。记者亲历多场直播后,发现涉事主播虽已鲜有直接向老人推销藏品,但剧情演绎的形式仍旧大行其道,且主播间脏话连篇的演绎屡见不鲜,而平台对此却鲜有干预。家属们介绍,如今主播们已采用隐晦的暗示性话术,或是诱导老人转战其他私域平台的直播间,甚至通过频繁更换“马甲”账号等伎俩来规避监管和追责。

面对处于弱势地位的受害者,是否有相关政策法规为其兜底?记者注意到,今年7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进一步完善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律制度体系,对直播带货进行了明确规范,要求经营者依法履行义务,直播营销平台建立健全保护制度,并明确争议解决机制。值得一提的是,《条例》还特别强调了对老年人权益的保护,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通过虚假或引人误解的宣传,虚构或夸大商品或服务的治疗、保健、养生等功效,诱导老年人购买不符合实际需求的商品或服务。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互联网法治研究中心主任刘晓春告诉记者,针对主播推销“藏品”这一高风险直播行为,由于它极易滋生欺诈与误导,平台更应强化对主播及直播内容的监管力度。这不仅意味着在直播过程中要严格把关,更要在产生纠纷后,提供及时、有效的售后处理机制,确保老年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同时,对于存在欺诈行为的主播,还应依法要求其进行惩罚性赔偿,平台也应该对此类主播进行严格的处置,以此作为警示,遏制此类行为的蔓延。

马丽红则指出,主播将老年人从大平台引流到私域,以致脱离平台的保护与监管是常见的现象。但是平台也应设置必要的监测和投诉功能,在发现商家存在异常行为时应及时采取警示、断开链接、屏蔽等措施,遵循“红旗原则”,避免侵权损失的扩大。所谓“红旗原则”,是指网络用户在网络服务提供者提供的网络上实施侵权行为,侵害他人的民事权益,侵权性质非常明显,网络服务提供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而不采取必要措施,即应承担侵权责任的规则。

(上述受访对象刘丹、李永刚、张薇均为化名)

文/孙瑞婷 白德彰

编辑/朱葳

相关阅读
一口一个妈妈诈骗老人几十万 起底网络主播“卖惨”骗局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8
直播售卖假古董,什么套路让老人借贷下单?
中国之声 2025-01-06
直播间售卖假古董,老年人沉迷其中,退款维权有多难?
央视网 2025-01-05
谎称高价拍卖收藏品专骗老年人 11名嫌疑人被北京海淀警方刑拘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5
北青快评 | 老人更信任主播,子女该自找原因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3
新华视点:直播间保健品乱象调查
新华社 2024-11-30
号称“容易学包学会好赚钱” 网络培训课瞄准老人收割其钱袋子
法治日报 2024-10-31
直播间“捡漏”纪念币?小心套路
解放日报 2024-10-2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