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七个月,拍摄87位抗美援朝老兵 王欢江:与时间赛跑 努力记录每位英雄的故事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03 11:00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打开短视频账号“萧山欢班长”的主页,满屏都是身着土黄色中国人民志愿军军服的抗美援朝老兵。老兵们已是鲐背之年,却依然精神矍铄。他们的脸上虽刻满了岁月的痕迹,但眼神中却依然闪烁着不屈的光芒,他们哼唱着这首刻骨铭心的歌曲,泪痕满面地回忆着与战友们生死与共的那段烽火岁月……

“萧山欢班长”是杭州市萧山区的一名90后退役军人——王欢江,2022年,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们一起成立杭州市萧山区“兵之初”公益服务中心,为退役老兵提供创业就业培训。

今年4月中旬,王欢江开始走访、拍摄萧山区健在的122名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短短7个月,他已经拍摄了87位老兵,最高寿的老兵已经103岁了,年龄最小的老兵也88岁了。这些三五分钟的视频短片在各大平台累计播放量超500万次,反响热烈。

然而,抗美援朝老兵离世的消息不时传来,时间不等人,鲐背之年的老兵更加等不起。王欢江意识到他必须和时间赛跑,即便是周末、节假日,他们也带着志愿者奔赴在拍摄的路途上,竭尽所能去记录下每位英雄的故事,让一代代青年人记住那段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

俞志超给王欢江看旧照片

情怀

用情怀做事 成立“兵之初”服务退役军人

王欢江是2009年12月入伍的,2014年退役后回到杭州萧山从事人力资源的相关工作。工作之余,他还作为志愿者,服务退役军人,负责协助拍摄、应急救援、会议保障以及垃圾分类等志愿服务工作。

“我之前做志愿者服务退役军人时,就想着成立一个专门的公益组织来服务退役军人。”同为退役军人,又是服务退役军人的志愿者,王欢江内心很清楚他们需要的是什么,脑海里便有了成立一个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培训组织的想法。

2022年,王欢江和几个志同道合的退役军人一拍即合,成立了“兵之初”公益服务中心。现在,王欢江团队和辖区内千余名志愿者一起,为退役军人提供创业就业岗位以及短视频制作、电子商务培训、无人机摄影测绘、办公技能培训等服务。

“兵之初”公益服务中心成立至今,已成功帮助两百多名退役军人就业。此外,服务中心还成立了老班长工作室,邀请律师等专业人员为他们做调解培训,培训结束后便可作为志愿者深入社区做调解工作。

“每一位曾经当过兵的战友,内心都会有一种信仰、一种情怀,这种情怀让我们依旧保持初心,怀着一颗炽热的心去服务退役军人,并在发挥余热中找到快乐。”王欢江解释,“兵之初”就是萧山区退役军人的娘家人,他们在这里更有归属感,很多退役军人通过就业创业培训后,从而喜欢上了短视频制作。“之前有一位战友退役后原本在做保安,后来看到了我们的培训通知,就经常来听课学习。他现在在一家公司负责视频剪辑工作,业余时间也经常帮助我们拍摄抗美援朝老兵系列故事。”

团队成员采访拍摄老兵陈建昌

记录

加快速度和时间赛跑 想拍摄122名抗美援朝英雄的故事

“兵之初”关注的不仅仅是退役军人,抗美援朝老兵也是他们的重点关注对象。萧山区作为当年杭州市参加抗美援朝人数最多的地区,共1157名萧山人在抗美援朝战场上英勇作战,其中102人光荣牺牲。

2023年腊月二十九,王欢江和“兵之初”志愿者带着慰问礼品到萧山区瓜沥镇看望一位重点优抚对象金树志。金树志是一名参加抗美援朝的老兵,1951年1月应征入伍后火速奔赴抗美援朝战场,同年12月,他在朝鲜战场上被炮弹炸伤,右腿截肢,那一年,他才21岁。步入暮年后,金树志老人的身体每况愈下,慰问时他的眼睛都快睁不开了,说话也有气无力的。不到两周时间,王欢江再次接到家属电话,却得知老兵金树志已经离世了。那一刻,王欢江感到非常悲痛与惋惜,爷爷辈的老兵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但最后却没有留下一点关于他们的影像资料和事迹。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杭州市累计发放2054枚抗美援朝纪念章,其中萧山区就发放了228枚。几年过去,如今萧山区健在的老兵仅剩122人。”王欢江意识到,自己必须要做点什么。今年年初,王欢江和团队就开始着手策划、拍摄老兵故事,他们要和时间赛跑,加快速度去和老兵家属沟通拍摄,尽最大努力将萧山区那些尚在人世的抗美援朝老兵的英雄故事记录下来,也把抗美援朝的伟大精神留存下来。

今年4月中旬,杭州的天气温而不燥。准备了一月有余,在和萧山区民政局、萧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沟通报备后,王欢江开始逐步与抗美援朝老兵本人及家属联系,但很多人考虑到老人身体原因拒绝采访,王欢江也都能理解。在经过反复沟通和解释后,王欢江终于联系到了第一位愿意接受视频录制的抗美援朝老兵沈妙根。考虑到老兵们的身体状况,每一次拍摄,王欢江总是尽量将采访时间把控在俩小时左右。

老兵见面会

沈妙根已经是一位95岁的高寿老人,身体还健朗。在视频里,他回忆自己是在1951年3月份应征入伍,坐了五天五夜的火车,啃了一路的大饼才抵达原辽西省山海关。随后,他又跟随中线部队徒步穿越鸭绿江,抵达朝鲜地区的新义州。他记得自己第一次上前线作战,被12架敌机围困轰炸,700多人的队伍最后只剩下200多人。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几经生死后,沈妙根一直到1957年4月才回国。

“请照顾好这批特殊老人,是他们的付出才有今天的平安生活”“这才是真正的大英雄,不要忘记他们”“向老一辈英雄致敬,是他们用鲜血和血肉之躯换来了如今的和平生活”……这条视频一经发布,评论区不断有粉丝留言致敬英雄,也有抗美援朝老兵、参战老兵家属或者粉丝留下自己熟知的老兵信息,诚邀他们去拍摄老兵的故事。

“现在的年轻人对于历史的了解,确实少之又少。很多抗美援朝老兵的经历对自己的子孙后代也很少提起。”王欢江感慨道,目前有几位参战老兵由于身体原因不愿接受采访,但他想着等到“抗美援朝老兵”系列快接近尾声时,再三顾茅庐和家属沟通、细心解释,尽最大努力留下萧山区的每一位抗美援朝老兵的影像资料。

相见

“好久不见了,你身体好吗” 两位耄耋老兵时隔18年再相见

“对于那段烽火岁月的经历,爷爷们都记忆犹新,尤其提到那些牺牲的战友时,原本乐观开朗的老人们都忍不住掩面哭泣。他们为了国家的和平与安宁,真的牺牲和奉献了太多太多。”

听着抗美援朝老兵们刻骨铭心的讲述,王欢江总是忍不住落泪。“不过,好在他们现在的生活还不错,很多老兵也一直都在关注世界格局,对近些年的巴以冲突等国际战况都了然于胸。”

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曾经英勇参加抗美援朝的少年战士,如今都成了两鬓斑白的老人。作为抗美援朝战争的亲历者,每每回想起那段硝烟弥漫的战斗岁月,他们依旧忘不了那场实力悬殊的残酷战争,也忘不了那些舍生忘死牺牲在异国他乡的战友。即便是平安归来,如今在世的战友也是寥寥无几。

今年7月份,在走访拍摄抗美援朝老兵韩全富时,这位92岁的老兵抹着眼泪对王欢江说,“当初一起去朝鲜并肩作战的战友都没了,如今只剩下俞志超、傅志康,碰都碰不到了。”录制结束后,王欢江拨通了傅志康老人的电话,两位老战友隔着手机互问安好,一句“好久不见了,你身体好吗?”让无数粉丝狠狠破防。

团队去康复医院看望采访韩全富

之后,在韩全富和傅志康二位老人的委托下,王欢江又赶往滨江康复养老医院看望和二老一同参加抗美援朝的91岁老战友俞志超。他们三人所在的部队是辎重兵部队,主要负责仁川火车站和仓库的物资搬运与装卸任务。早年间,三人时常联系叙旧,但近几年由于年岁渐长,眼花耳背,加之腿脚不便,他们联系渐少,细细算来,三人已经有18年未见面。

在征得老人们及家属的同意后,8月15日,“兵之初”公益服务中心策划了一场时隔18年的相见会,韩全富、俞志超两位老人双手紧握,曾经一起在枪林弹雨中并肩作战的记忆,如同电影般一遍遍在脑海回放,他们倾诉着多年来的思念,回忆着那些一起历经生死的战友们,在场的志愿者及学生无不泪目。

“没见面之前,他们联系电话都找不到了,只记得彼此的名字,知道对方还在世。”王欢江说,18年未见的陌生感,在双手交握的那一瞬间化为乌有,他们的话题自始至终都围绕着之前打仗时认识的战友。“这是一次跨越18年的相聚,是对往昔峥嵘岁月的重温,更是对伟大抗美援朝精神的传承。”

入伍

一封家书成了入伍通行证 89岁抗美援朝老兵宣扬红色精神

在萧山区122名抗美援朝战士中,89岁的陈汉范是与王欢江接触最多的老兵之一。闲暇之余,陈汉范总会跟着“兵之初”组织的退役军人走进中小学或机关单位,宣讲他亲身经历的战争故事——不忘初心为人民服务的老校长、不顾自身安危多次参军的老战友、爱戴百姓关怀群众的共产党人、热情友善的朝鲜人民……

陈汉范的童年,是在日本鬼子的侵略中度过的,他的两个妹妹也因为逃难时缺衣少食,一个病死,一个饿死。1950年,当抗美援朝的号角吹响时,年仅14岁的陈汉范就偷偷瞒着父母报名参军,但由于年龄太小未被录取。次年,还在杭高读书的陈汉范得知国家在学生中征兵的消息后,再次瞒着家人悄悄报了名。在绍兴工作的父亲了解情况后,给儿子书信一封,信里写道:

范儿,知道你爱国热忱已达顶点,决计献身于革命事业,为祖国增光。问悉之余,深为欣喜……你好好地去吧,我祝福你一路平安,我更希望你在此后严肃活泼的生活中,必须记住毛主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指示……不断锻炼自己、提高自己、改造自己,以期成为将来新中国最优秀的青年……

这封家书,也成了陈汉范的入伍通行证,他一直珍藏至今。1951年7月,陈汉范如愿参军,并先后在坦克二师所属营团、坦克预校、坦克三校、坦克四校等单位担任文化教员及基础课教员。1953年,17岁的他作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坦克二师炮兵团的文化教员奔赴朝鲜,参加抗美援朝战争。与他一起进入装甲兵部队的有101人,乘同一节车厢离杭北上,他是部队中年龄最小的战士之一,后来同车厢的许多战友都已长眠在朝鲜。回国后,陈汉范又刻苦自学力学知识,并从事坦克院校的工程力学教学,曾多次受嘉奖。

“陈爷爷退休后,一直热心公益事业,致力于宣扬红色精神,传播红色文化。是他用实际行动让我们深刻理解了‘没有什么岁月静好,那只不过是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王欢江感慨道。“兵之初”成立这三年来举办了38场红色宣讲活动,陈汉范出席次数最多。少年时投笔从戎,从军二十载的经历,使得他身上独属于军人的那份坚韧与忠诚早已深深刻进骨子里。

“他很支持我们工作,觉得我们成立的这个组织为社会上做了很多非常有意义的事情。”王欢江打心底佩服陈爷爷。每次外出宣讲,老人总要一遍遍强调不要献花、不要报酬,也不要宣传自己。他总觉得比起牺牲的战友们,自己的故事不值一提。“我还从旁人口中得知,陈爷爷还和老伴儿前两年一起签署了遗体捐献意愿书,他们这代人似乎总是把为社会奉献摆在第一位。”

传承

传承和发扬那些伟大精神永不忘,让一代代青年人记住那段历史

抗美援朝老兵视频发布后,不断有粉丝留言邀请王欢江的团队前去拍摄自家退役的参战老兵,王欢江一一沟通留下信息,其间发生的一件小插曲也让他备受感动。

今年10月底,王欢江在自己的视频账号“萧山欢班长”上发布了一条关于抗美援朝退役老兵楼金法回忆革命战友的故事。楼爷爷在视频里曾提到自己的战友卜华坤已经在战场上英勇牺牲,但他的家属对此一无所知。视频发布后,卜华坤的家属通过楼爷爷的入伍编号,猜测他提到的那位牺牲的战友可能就是自己的亲人。于是几经辗转联系上王欢江,并通过楼爷爷的回忆得知了亲人英勇抗战的事迹,也为多年来心中的牵挂找到了答案。

“目前我们采访的老兵都是萧山籍的抗美援朝老兵,还有两位老兵长期住在外市,我们打算下个月联系妥当后也去上门拍摄,绝不能落下萧山区的每一位老兵。”马上就到年底了,王欢江原计划是在今年完成萧山区122名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拍摄,目前拍摄进度才完成70%。时间紧迫,王欢江不得不带着志愿团队“见缝插针”地联系老兵赶工拍摄。不过,粉丝们的诚恳邀请也让王欢江心生动摇,但一旦扩大抗美援朝老兵的拍摄范围,就不得不考虑迎面而来的各种难题,“比如我们在萧山是听得懂萧山方言,去其他地方可能就听不懂爷爷讲的当地方言了,这个确实有点难度。”

“这个计划就先搁置,明年再说吧。”王欢江现在顾不上考虑那么多,目前有些老兵的身体状况已经不是很好了,他需要花费更多精力去沟通和协调,可时间不等人,王欢江很害怕自己赶不上他们老去的时间。

明年就是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5周年,王欢江计划将所有抗美援朝老兵的故事整理成图册,并将采访老兵时拍摄的军装照一起送到他们手里。春暖花开之际,王欢江还计划组织一场老兵见面会,让所有的老兵都见见面。“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把抗美援朝老兵的伟大精神永远传承和发扬下去,让一代代青年人记住那段抗美援朝历史,永不忘,也不能忘。”

供图/王欢江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王静
编辑/韩世容

相关阅读
《天生无畏》记录抗美援朝英雄范天恩一生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2
海淀区召开纪念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座谈会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9
纪录片《伟大的胜利:抗美援朝启示录》开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06
6个年轻人“超时空”寻找抗美援朝老战士
中国青年报 2023-08-25
纪录片《超时空寻找》定档8月20日,VR 重现抗美援朝热血场景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16
追寻“抗美援朝”的战地情缘 这两位老人有着奇妙的缘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3-07-26
94岁抗美援朝老兵勋章满满,最爱的却是个糖果袋
扬子晚报 2023-07-25
血染的军用帆布见证烽火岁月,94岁抗美援朝老兵珍藏70年后将它捐出
扬子晚报 2022-10-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