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师人数再创历史新高!别只看降薪减员,多家研究所招兵买马逆势布局
财联社 2024-11-23 17:22

2024年显然是券商研究所人员变动更为加速的一年。不仅仅是分析师层面,包括所长级别、首席等关键职位的变动也同样频繁。不过,看似行业困境,分析师人数却创下历史新高。这背后,有哪些因素不可忽视?

截至11月21日,券商分析师数量为5506名。而2023年末这一数据为4637人。从2010年至2024年,分析师人数逐年攀升,14年间实现近7倍增长。

要重点关注的,也是容易被忽视的,是这5506名注册分析师之外的“文章”。那就是目前在卖方研究领域工作的,还有大量的因从业时间不足2年等原因没有取得注册分析师资格的卖方研究从业者。据行业人士分析,除了5500多名注册分析师外,还有相当数量的、同样在从事相关研究工作但暂未拿到分析师资格的“准分析师”。

一般来说,应届毕业生的卖方研究经历满2年方可注册为分析师。而在2024年降佣政策出台之前,行业处在大发展阶段,一直在招兵买马。这也意味着,一大批近两三年入职的应届生正陆续成为注册分析师,这也是为什么在行业下行,但分析师人数上行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

分析师人数创新高,不可忽视的是资本市场对卖方研究的需求一直在增长;另一方面,面对压力,虽有一些研究所在减员,却也有一些研究所在逆势加大布局,广招贤才。

据记者了解,包括国联证券、华源证券等中小券商,目前都在逆势布局,且卓有成就。国联证券在研究领域的布局大刀阔斧,随着徐春的加盟,国联研究所也有着非常大的变化,研究人员从去年底的100余人逆势扩张到近200人,市场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华源证券自2023年11月开始进行研究布局,刘晓宁及其团队加足马力,加人手,拓业务,至今团队成员已近百人,力度与魄力可见一斑。

也有一些研究所出现人员净流出的现象,这其中因素有多种,包括研究所定位发生变化,比如从二级市场研究偏向于产研,人员往往会出现松动情况。也有的因为所长等负责人的变化,人心浮动,出现较多跳槽情况,同时新负责人的到来,也会带来新团队,这也是一些研究所看似人员大变动的原因。

头部券商分析师人数占优,中小券商更有研究强者

年内来看,共21家券商分析师在100名以上,中金公司分析师最多,为356名。排名在前十的依次为中信证券(246名)、国泰君安证券(175名)、兴业证券(175名)、中信建投(173名)、华泰证券(165名)、浙商证券(162名)、广发证券(159名)、海通证券(145名)、长江证券(136名)。还有21家券商分析师仅为个位数。

总体来看,分仓佣金排名居前的券商,分析师人数也同样居前,除了优势明显的头部券商,作为研究实力的翘楚券商,长江证券的分析师人数达136名,一直以来分仓佣金收入也名列前茅。

一些中小券商的研究实力更是不可小视,这其中包括天风证券、浙商证券、东吴证券、民生证券、华创证券、国盛证券、国金证券、方正证券等的分仓佣金收入排名远超其公司整体实力的排名。观察这些研究所的人员构成可见,也是排在前列。

其中,浙商证券162名,国金证券分析师人数为116名,国盛证券为111名,民生证券为110名,华创证券为108名,天风证券为104名,东吴证券94名。当然,衡量研究所体量与实力,不仅仅看研究团队,还会叠加销售团队,研究+销售,才能体现一家研究所的综合人才实力。

这也是一些研究所在减员,而另一些研究所却在逆势增员的重要原因。据记者了解,包括华源证券等券商目前都在逆势布局。华源证券自2023年11月开始进行研究布局,至今团队成员已近百人。可以确定的是,跻身卖方研究实力前列,人员布局到位,是必要条件。

如此,作为相当稳定的研究所,华创证券虽有人员流出,但也同时在一些领域扩张人才,今日即有团队公众号发出扩招邀请。

华创证券的招聘仅仅是众多案例中的一件,近一两年来屡见卖方研究的招聘信息。而卖方研究人才进进出出,也恰恰反映了人才的供求。很多研究所的人员进出,反映出了人才需要,也反映出了一个平台应有的优胜劣汰。

因此,整体来看,一方面,是成熟的研究所在不断吸纳优秀人才;另一方面,是逆势扩张的新秀研究所加大人才布局;与此同时,也有一些研究所自顾不暇,眼见人才流出。

卖方变动频繁,正经历多元化转型

券商高管变动大潮下,研究所从业人员流动也较为密集,特别是降本降佣背景下,不少券商本着降本增效原则,都正在加强研究人员配置,同时对优秀人才的引进需求更强。整体来看,上半年是券商研究所所长、首席分析师跳槽的小高峰。其中,知名度较高的研究所所长及明星首席更是被挖角的重点对象。

2月至3月间,是今年首席分析师密集跳槽的期间。变动的至少包括原天风证券首席策略分析师刘晨明、原海通证券科技行业首席分析师郑宏达及固收首席姜珮珊、原广发证券固收首席分析师刘郁、原国盛证券策略首席分析师张峻晓、原兴业证券研究所汽车首席戴畅、原中泰证券家电/美妆团队首席分析师邓欣、原华安证券研究所所长助理,医药首席分析师谭国超。

10月至11月,也是个密集期。先是原海通证券研究所原银行首席林加力在“加力资产配置研究”公号官宣,正式加盟国海证券,并任研究所副所长、首席资产配置官、金融首席分析师。研究领域从银行业,拓展到了大金融+资产配置。海通证券非银金融首席分析师孙婷将加盟东吴证券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同时,方正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宏观经济学家芦哲已加盟东吴证券,担任研究所联席所长、首席经济学家。

值得关注的是,在研究人员变动中,卖方首席正寻求多条路径转换新赛道,分析师跳槽至上市公司、出海创业均提供了新的样本案例。从以往人员变动案例中可以看到,有人选择坚守阵地,继续在研究行业深耕赋能,也有人在行业周期下选择新的转型路径,不再拘泥逗留金融圈。但无论哪种选择,不变的是券商对于研究行业“求变”的渴望。

二级市场研究+产研,成为大方向

券商研究所作为公司核心部门,对投行及经纪业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财联社记者通过梳理近期券商发布的公告发现,在面对监管环境和市场变化下,券商研究所正在寻找新的盈利点和业务模式,以探索多元化服务模式,开拓更多收入来源,同时积极拥抱数字化转型。

与此同时,除了专注于二级市场研究,多家券商均加大产研力度,成立产业研究院也是不少券商的重要布局。如今年6月西部证券成立产业研究院、11月国投证券产业研究院正式成立。

西南证券的研究业务推动“对外服务”+“对内赋能”常态化运行,建立并完善对财富客户、产业客户和机构客户的研究服务体系,对外持续打造西南研究品牌,对内推动常态化交流机制,积极融入公司大财富和大产业条线,提升重庆上市公司覆盖率,积极为地方政府、产业客户提供咨询服务,深挖研究业务的综合价值。

长江证券在研究业务发展上,一是持续坚持聚焦业务本源,持之以恒提升研究能力和服务能力,继续保持突出的研究优势及较强的市场影响力。二是探索新的业务增长点,长江证券近年来持续布局非公募业务,拓展私募基金、保险、银行理财子等客户,全面提升非公募业务收益;积极推动研究业务国际化,加大境内业务与国际业务联动,以香港子公司为抓手持续向海外推广“长江研究”品牌,拓宽收入来源。同时,长江证券还提到公司非常重视研究业务的对内赋能,积极提升研究价值的内部转化,深度赋能包括经纪、资管、自营、投行在内的核心业务环节,支持公司各项业务做大做强。

招商证券的研究业务则是紧紧围绕“三条曲线”发展路径推动研究业务转型,全面提升对内对外服务水平。一是强化专业能力建设,提升更加优质的研究和投资服务,通过组织上市公司交流会、春季策略会、制造业论坛、低空经济专题论坛等多场特色研究活动,积极拓展第一曲线收入;二是积极践行“研究+”模式,加强产业链研究和一级市场研究,坚持价值创造,加强对公司重点业务的研究赋能;三是以树立“招证智库”品牌为目标,围绕政策、产业链、央国企改革等开展特色主题研究,全方位提升研究品牌影响力。招商证券表示致力于研究服务支持体系的数智化转型升级,积极布局AI研究所,打造研究服务品牌“招商智研”,建设一站式智能研究生产与服务平台,实现对研究的全生命周期的数智化覆盖。

华泰证券通过加强多行业研究联动、海内外行业比较研究,多方式开展研究服务活动,满足内外部客户专业化的研究服务需求。继续升级迭代数字化平台,夯实投研底座应用并更好向多业务线输出研究能力。

华西证券的研究所同时兼顾对外和对内双重定位,对外为资本市场提供研究与咨询服务,为当地政府部门和监管提供研究支持;对内通过导入优质业务资源、输出专业研究成果等方式,在合规前提下为公司相关部门、子公司提供协同支持。

编辑/樊宏伟

相关阅读
年内证券业减员1.85万人 投顾、保代、分析师逆势增长
证券时报 2024-12-16
分析师、投顾人数逆势增长 券商提升专业性以应对市场挑战
中国证券网 2024-12-13
券商研究所变局
上海证券报 2024-08-31
证券分析师人数创新高 降佣推动卖方研究回归本源
上海证券报 2024-07-10
“公募降佣”今日正式实施 券商研究所“寻增量、争人才、促联动”加速转型
证券日报 2024-07-01
券商今年以来“瘦身”超9200人 结构性变化凸显 分析师逆势增长
证券时报 2024-06-19
券商研究所加速转型 分析师队伍超4800人创新高
证券日报 2024-05-29
券商研究所,人事变动再现
上海证券报 2024-03-24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