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流氓兔”给马拉松赛事添堵
新京报客户端 2024-11-23 14:30

合肥马拉松组委会怒发公告指责“私兔”扰乱赛事秩序,昆明半马一名配速员因替跑被禁赛,石家庄鹿泉半马的“关门兔”因超时完赛被关门……据媒体报道,近段时间,中国路跑圈关于“流氓兔”的各种风波甚嚣尘上。

马拉松赛道上的“兔子”,其实是配速员、定速员或者领跑员的别称,他们主要是为了帮助大众跑者更直观地了解自身速度或是找到可以参照的稳定配速。在这个群体中,那些不能够按照规定时间完赛抑或是配速忽快忽慢的兔子,则被跑友戏称为“流氓兔”。

关于“流氓兔”的种种争议,其实已经出现数年。随着时间推移,“流氓兔”所代指的不良行为,也更加五花八门。

最开始,它多指不能按规定时间完赛,也即基本实力不达标的滥竽充数者。像石家庄鹿泉半马的“关门兔”因超时完赛被关门,就是典型代表;有的则是“主观地耍流氓”,如一些人为了蹭装备、蹭住宿而申请成为“兔子”,在赛场上却拆掉官方安排的刀旗或气球,临时“撂挑子”;还有的,是未经赛事主办方指定的“私兔”,在赛场上随意带乱其他选手的节奏。此次合肥马拉松组委会指责“私兔”扰乱赛事秩序,就属这一情形。

具体不管是哪种情况,“流氓兔”的共同点,就是未能发挥该有的作用,反而是给赛事和其他选手“添堵”、“添乱”。对该行为,不仅个人应该警惕、引以为戒,赛事主办方、赞助商等,也有必要完善预防性措施,让“流氓兔”失去“耍流氓”的空间。

“流氓兔”乱象多发,首先还是要在选拔、培养机制上“打补丁”。众所周知,“兔子”有着较高门槛,他们比拼的不仅仅是完赛能力,还有稳定配速能力。

而随着国内马拉松赛事井喷,特别是比赛旺季赛事扎堆儿,往往会出现“兔子”不够用的情况。于是一些赛事的“兔子”选拔也就“委曲求全”、降低门槛,这在客观上增加了一些“流氓兔”浑水摸鱼的可能性。

这一现状,提醒各大赛事主办方应该把眼光放长远,更加重视完善“兔子”队伍的常态化培养和选拔机制。如一些赛事主办方完全可以共同合作,提前选拔和培育具备专业能力且有责任感的“兔子”队伍。

要知道,随着马拉松赛事不断增多,各赛事之间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而“官方兔”的质量,与赛事品牌形象和选手的参赛体验息息相关。因此,加大投入、长期性地做好“兔子”队伍建设,而不仅仅是在赛前进行临时性地选拔,其实也是提升赛事质量的重要一环。

像“国内一部分赛事把招募兔子的工作交给一些有经验以及有人脉的跑者负责”,主办方当起了“甩手掌柜”,这本身就显得草率。

针对“流氓兔”乱象,相关协会、赛事主办方也有必要加快建立相应的信息共享机制,和诸如官方兔子诚信完赛名单及其对应的失信惩戒机制。各赛事主办方若能及时共享“流氓兔”名单,并依照相关机制对“流氓兔”进行相应的禁赛处罚,就可以有效提升违规者的代价,降低“流氓兔”的侥幸心理。

同时,对“私兔”的规范也应该跟进。从国内外的马拉松赛事来看,“私兔”并没有“原罪”,甚至已经出现了一些职业化的“私兔”,为跑者提供更具个体化和定制化的服务,但必要的规范不能少。

最起码,“私兔”装扮应与“官方兔”区别开来,以防止被误解,从而干扰其他选手。此外,避免“私兔”的着装与赞助商权益相冲突,同样宜有明确的规则说明。

应该说,“流氓兔”的“破坏力”慢慢显现,是近年来高速发展的中国马拉松赛事,在“狂奔”中所投射的一道阴影。它反映的是赛事规模和质量上的一种发育失衡。

一方面,我们或无需过于放大这种不足,它更多还是属于一种发展过程中的“烦恼”;但另一方面,当它引发越来越多的现实问题、造成的影响越来越大,还是需要相关方面合力给予更多针对性地治理。这是服务好跑者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赛事形象、预防信任危机必须要迈过的一道坎儿。

文/羽木

编辑/姬源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