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发布 我国三大国际科创中心表现优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1-22 15:18

11月21日,2024中关村论坛系列活动——由清华大学联合施普林格·自然共同主办的科技创新中心与科研城市论坛在清华大学举行。论坛上,由清华大学团队与Nature合作编制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GIHI2024) 面向全球发布, 施普林格·自然发布了《自然》增刊——《自然指数-科研城市2024》(NISC2024)。

清华大学副校长杨斌代表GIHI课题组发布并解读了《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指数2024》的指数评估结果。数据显示,我国三大国际科技创新中心表现优异:北京蝉联全球第三,粤港澳大湾区第六,上海超越巴黎和东京,上升至全球第七。综合排名前10的科创城市(都市圈)依次为旧金山-圣何塞、纽约、北京、波士顿、伦敦、粤港澳大湾区、上海、巴黎、东京和巴尔的摩-华盛顿。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有力支撑了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亚洲城市在创新生态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头部城市展现出各具特色的发展模式,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排名前20的城市得分形态展现出4种发展模式,彰显了原始创新策源能力在科技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创新高地型城市包括旧金山-圣何塞、东京等,通过推动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和技术创新的不断突破,展现出强劲的产业竞争力;以纽约、北京、粤港澳大湾区为代表的科学中心型城市,凭借顶尖的科研实力和深厚的学术积累成为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枢纽;科学中心+创新生态型发展模式在基础科学研究与创新环境齐头并进,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发展空间大,伦敦、上海等7个城市具有相似特征;均衡型发展模式包括慕尼黑、圣地亚哥、新加坡等,在科研基础、创新产业化和生态环境发展相对均衡,通过持续开放合作和资源整合维持全球竞争力。

施普林格·自然数据与分析解决方案中国区主管巨蓉发布了《自然指数-科研城市 2024》增刊。在自然指数追踪的期刊中,中国的科研产出继续强势增长。北京自2016年以来一直居于榜首,今年再次登顶“科研城市”榜首,且优势进一步扩大,其贡献份额是第二名城市的近2倍。今年上海取代纽约成为第二名,纽约跌至第三位,这也进一步巩固了这一趋势。纵观今年的“科研城市”,一个更有意思的现象可能是中国省会城市的崛起。从西部的成都到东部的合肥,有些省会城市虽然不为西方国家熟知,但正在与欧美的一些老牌科研中心同台竞技。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雷嘉
编辑/谭卫平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