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城区绘就舒朗宜居城市新画卷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7 07:29

昨日(9月26日),北京市召开“迎接新中国成立75周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东城专场。“十四五”以来,东城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6.2%,经济社会发展持续稳中向好。

2023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3574亿元,全口径税收和区级财政收入分别突破1000亿元和200亿元,均位居全市第四位;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9.64万元,位居全市第三位。

东城区委副书记、区长周金星在发布会上表示,东城始终坚持政治立区,自觉置身于首都发展大局,以首善标准建设好国家中枢、千年古都、文化名城、人间画卷和宜居福地。

宜居城市

疏解提升21个区域性市场

近年来,东城区作为核心区,将历史风貌保护、城市功能提升与居民生活改善有机结合,做足做实“绣花功夫”,绘就了舒朗宜居城市新画卷。在实施核心区控规方面,东城区紧扣“两轴一城一环”城市空间格局,启动实施两轮控规三年行动计划,规划综合实施方案覆盖全部81个街区。攻坚压减在途项目建筑规模15.5万平方米,实现减量30%,让核心区进一步“静下来”。全区累计拆除违法建设120余万平方米,完成区域性市场疏解提升21个,实现天坛医院整体搬迁,4657户居民通过申请式退租改善生活条件。改造升级商务楼宇110栋次,盘活产业空间超50万平方米,连续三年获评“中国楼宇经济标杆城区30强”。

居民们发现,东城区的城市环境品质也在悄然提升。近年来,该区打造了雨儿胡同等13条“北京最美街巷”、国子监街等45条不停车胡同,数量居全市之首。主动“留白增绿”,建成口袋公园近90个,公园绿地500米服务半径覆盖率达99.23%,让群众实现推窗见绿、出门入园。改造提升后的崇雍大街、朝阳门南北小街与平安大街(东城段)、朝阜路(东城段)一道,在长安街以北形成了“两纵两横”健步悦骑林荫景观大道。

城市更新的步伐也在深入街巷,皇城景山三期作为全市首个“片区综合性更新”试点,统筹文物修缮、风貌保护和产业导入,开展地上地下一体化改造提升。现已完成整院退租200个,惠及居民2476户。东四片区打造“国风静巷”,重现“天棚鱼缸石榴树”胡同风情;前门东区开展一体化城市更新,全球首家开放式胡同四合院酒店——前门文华东方酒店精彩亮相;西总布片区推进“针灸式”更新,“共生院”变身“时空集美术馆”……如今,东城区越来越多的胡同居民过上了现代生活,老城区不断焕发新活力。

文化建设

文物活化利用引入社会力量

东城文化底蕴深厚、文旅资源富集,一砖一瓦皆是故事,一步一景见证历史。周金星表示,东城深入落实“文化强区”战略,坚持传承保护与活化利用并举,统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助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

今年7月,北京中轴线历时12年申遗成功,成为第四处位于东城的世界文化遗产,数量占据了全市的一半。中轴线15处遗产点位中,有12处在东城,该区先后完成了皇史宬、太庙等重点文物腾退,恢复了遗产点的历史格局;攻坚整治沿线超高建筑,畅通了中轴线景观视廊;完成鼓楼、正阳门箭楼等重点文物修缮,全方位重塑壮美空间秩序。

东城区也在积极探索文物保护利用新路径,通过引入社会力量参与文物活化利用,越来越多的历史建筑焕发新生。例如,梅兰芳旧居打造为艺术中心,曹雪芹故居纪念馆成为红学文化打卡地,钟鼓楼变身沉浸式数字光影新“秀场”,颜料会馆变为“小而雅”的演艺新空间,韶州会馆、石埭会馆重焕新姿,成为京地交流互鉴的“文化长廊”。

前不久,2024北京文化论坛刚刚落下帷幕。作为国家级、国际性论坛,以“传承、创新、互鉴”为主题,北京文化论坛连续三年在东城举办,向世界发出了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最强音。今年,东城区高标准保障论坛成功举办,联动40余家文化机构推出“东城文化月”等60项特色活动,充分彰显了首都风范、古都风韵和时代风貌。

在公共文化服务方面,东城区成功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全区现有37家博物馆、40个剧场、190家实体书店,“美后肆时”“27院儿”等公共空间成为居民身边的“城市文化会客厅”。中国儿童戏剧节、全国话剧展演季、南锣鼓巷戏剧展演季等擦亮“大戏东望”品牌,每年5000多场优质演出轮番上演。

产业发展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收入超3000亿元

在产业发展方面,周金星表示,东城区空间资源有限、十分宝贵,聚焦做“白菜心”,东城区厚植营商环境沃土,深耕细作优势产业,做优做强产业组团,因地制宜发展与核心区功能匹配的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其中,东城区着力提高主导产业发展能级,坚持以文化为底色,以金融为引擎,以数字经济为引领,“金融+总部+科创”成为东城的主要业态。金融业作为第一大产业,增加值超千亿元,占全市比重达到13%,区内汇聚了摩根士丹利、农银理财等近千家金融机构。数字经济作为新兴力量,核心产业收入超3000亿元,占全区经济比重超过40%。入驻了国网数科、国能数智等央企数字化平台,昆仑万维、中文在线等驻区企业推出AI大模型,蘑菇车联成为“独角兽”新星,天翼云等4家企业获评北京市数字经济标杆企业。文化产业作为特色优势产业,保利、嘉德等艺术品交易龙头企业,光线传媒、猫眼等传媒影视龙头企业总部都在东城,全年文化及相关产业收入突破千亿元,今年上半年实现同比增长17.2%,增速位居全市首位。去年5家企业获评“全国文化企业30强”。作为全国首批国家文化与金融合作示范区,东城首创文化企业融资“白名单”机制,推出全国首个线上文化金融产品超市,为文化企业破解融资难题。

目前,东城区正在重点打造故宫—王府井—隆福寺“文化金三角”。故宫周边将形成集中连片的四合院式产业新空间;王府井区域将建设永不落幕的“戏剧谷”;隆福寺二期将再添10万平方米文化新空间。

近年来,东城区积极引导“科技回归都市、创新激活老城”,重点打造8个产业组团,形成380万平方米高品质产业空间,有税收亿元楼宇37座,企业超4000家,对全区经济贡献超过三分之一。

民生保障

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达4600张

围绕“七有”要求“五性”需求,东城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不断提高核心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重点民生项目方面有不少亮点。周金星介绍,望坛项目作为核心区体量最大的棚改项目,占地面积40余万平方米,涉及5700余户居民,历时十余年攻坚完成腾退,目前已有两批4365户居民喜迁新居,剩余居民将于年底前实现回迁。宝华里危改项目完成居民腾退1100余户,目前回迁楼已全面开工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建设筹集保障性住房1万余套,公租房备案家庭保障率从43.4%提升到74.8%。

教育方面,东城区持续加大优质均衡的教育医疗服务供给。有效应对学位缺口达峰难题,累计扩增优质中小学学位1.6万余个,获评首批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区。针对家长关心的托育服务,东城区统筹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托位数达到2035个,实现幼儿就近“入好园、入好托”。医疗方面,深化“三医联动”改革,打造以北京医院、协和医院为核心的南北2个综合医联体,为居民提供就近就便、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针对“一老一小”重点人群服务保障,东城区持续发力。周金星表示,东城区60岁以上常住人口比例已经接近30%,老龄化程度全市最高。为满足老年人多元需求,引入社会资本建设街道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实现49家社区养老服务驿站转型为市场化运营;加快医康养结合,推进社区卫生、养老、助残服务一体化发展;养老家庭照护床位达到4600张,千人拥有床位数提前实现“十四五”目标;建成养老助餐点116家、一刻钟便民生活圈28个,更多老年人乐享“家门口”的幸福晚年。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蒋若静
编辑/谭卫平

相关阅读
展望2025年 东城区“花园城市”准备这样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9
北京东城: “崇文争先”绘就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精彩篇章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09
东城区建设全市首个新就业群体“友好城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18
支持企业出海 东城区与中国产业海外发展协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5
东城区开展主题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今年全面启动花园城市建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04
东城区将深入街头巷尾 建设新型公共文化空间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20
东城区将构建文化引领城市消费新格局 15条措施打造文化新消费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18
全速推进“崇文争先” 东城区文旅征程实现这些新跨越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