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技能大赛 上海选手拿到“金牌中的金牌”
解放日报 2024-09-27 07:31

“获得本届大赛阿尔伯特·维达奖的,是来自中国的选手卢俊威、谢辉铉!”

已经上台领过一次金牌,再次听到自己的名字时,卢俊威和谢辉铉都有点懵。在掌声和欢呼声中,他们身披五星红旗走上领奖台,从世界技能组织主席克里斯·汉弗莱斯手中接过这一象征大赛最高荣誉的奖杯,略带腼腆地向全场观众挥手致意。

这是法国里昂时间9月15日晚,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闭幕式上的场景。一周后,记者在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见到了载誉归来的两名选手及其团队。这时,他们已经从选手切换到教师身份,正努力为工业4.0项目培养更多后备人才。

一束关乎比赛成败的光

一条自动化运转的生产线能够高效生产出标准品,但当客户提出个性化需求时,如何快速应对?

工业4.0项目,比拼的就是把数字智能技术集成到工业制造和生产过程中,让管理者更便捷地管理一个“黑灯工厂”。这是现代工业和制造业转型的大方向,也是卢俊威和谢辉铉要在赛场上攻克的难关。

9月12日,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第二个比赛日,记者在工业4.0项目场地拍摄时,正好记录下了打在两人身上的一束光。说起这束光,谢辉铉哭笑不得,“差点因为它影响了比赛”。他解释,工业4.0项目涵盖自动化产线、数字孪生、网上商城、机器学习、增强现实、智能传感器应用、云计算等多个模块。在完成机器学习模块任务的过程中,两人顺利加装工业视觉相机模块,并采集了图片数据。此时,一束意想不到的光从窗外直射进来,正好照在了两人的工位上,这可能直接影响传感器的效果。

“第一反应是有些着急。”谢辉铉和卢俊威赶紧商量对策,最后决定不做任何干预措施。“如果挪动位置,就要重新采集数据,工序非常烦琐。”他们判断,随着太阳移动,光线对设备的影响会逐渐减弱,不如按兵不动。果然,到下午裁判检测时,阳光已经移开,他们的工作成果并未受到影响。

在工业4.0项目国家队教练祝林眼中,两人不光技术过硬,心理素质也非常好,能够在逆境中保持稳定发挥——这正是制胜的关键。

场馆环境嘈杂,不少选手都戴着耳塞或耳机,谢辉铉和卢俊威却没有采取任何降噪手段。“双人项目需要实时交流,用耳塞不方便。”卢俊威说,更重要的是,经过大大小小赛事的磨炼,两人都明白赛场上瞬息万变,遇到困难、失误很正常,只要沉着应对,把损失降到最低就好。

比赛间隙,两人也会了解分析其他20余组选手的表现。在工业4.0项目领域,瑞士队、德国队都是传统强队。一直在现场观赛的祝林向记者复盘,几支队伍确实势均力敌,真正拉开较大差距的是最后一天的云计算模块。

“工业4.0项目描绘的是一个工业现代化的场景,某种程度上就是集中全球资源,把全球各地产线的数据汇聚到一个云计算中心,由云计算中心进行综合评估,合理调整产线资源配置。”他分析,这一技术已经受到不少跨国公司关注,中国选手之所以能胜出,很大原因是我国在云计算领域本身就积累了足够的优势,“我们即将从世界工厂的参与者,转型为拥有智能高效管控全球工厂能力的管理者”。

一个曾经遥不可及的梦

今年是中国选手首次参加世界技能大赛的工业4.0项目。完赛后,谢辉铉和卢俊威颇有信心,但并没有十足把握拿到金牌。

阿尔伯特·维达奖是以世界技能组织创始人名字命名、用于奖励每届大赛全部项目最高分选手的奖项,被誉为世界技能大赛“金牌中的金牌”,获奖选手堪称“冠军中的冠军”。这也是中国选手第二次获此殊荣。

谢辉铉和卢俊威获得的900分,到底是怎么来的?世界技能大赛中国(上海)研究中心副教授罗胜强这样解读评分规则:世赛采用的是标准分值,每个竞赛项目首先按照100分进行评价,然后将项目成绩中位数的评分标准化为700分,再将各位选手的得分进行标准化。其中蕴含的逻辑是,中位数代表了这个行业的平均技能水平,标准化后的分数相当于明确了每位选手相对行业平均水平的位置。

“这样不同项目之间就能进行横向比较。”他说,以700分为中位数,大部分项目的最高分都在800分以内,“之所以会出现900分,是因为第一名和中位数差距太大了,可以说是遥遥领先”。

遥遥领先,曾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2018年,当15岁的谢辉铉刚进入广州市机电技师学院,从课本上看到阿尔伯特·维达奖时,直接就翻了页,“从来不敢想象这样的大奖会降临到自己身上”。他来自广东省河源市,从小就爱玩游戏,一度昼夜沉迷于虚拟世界。初中毕业后,他决心把兴趣转化为特长,开始学习计算机网络知识,踏上了技能成才之路。

比他年长三岁的卢俊威也曾是一名“网瘾少年”。参加中考时,他的成绩勉强也能上高中,但想想“高中三年可能又是玩过去了,不如学一门技能”。出于对电路的好奇,他选择了自动化专业。

入选技能人才梯队后,卢俊威报名参加的是移动机器人项目。因为年龄偏大,他又改到工业4.0项目。这阴差阳错地促成了他和谢辉铉的组合。一个专攻机电一体化,一个熟悉计算机操作,2021年,两人正式组队训练。

在那之后,“早八晚八”就成了他们的日常训练时间。三年如一日的高强度训练,让两人一路斩获广东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金牌、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工业4.0项目银牌,并成功入选国家集训队,以选拔赛第一名的成绩拿到世赛入场券。

这对搭档各方面都很互补。祝林评价,谢辉铉属于研究型人才,乐于钻研原理,要把一个个问题吃透;卢俊威则是实践型人才,能够快速掌握技能核心点,第一时间上手形成肌肉记忆。在配合过程中,两人难免发生争执,“归根结底就是对技术问题有不同的看法”。卢俊威说,吵归吵,默契也逐渐形成,“大家各退一步,方案就能达到平衡”。

一所以科创命名的学校

因为卢俊威和谢辉铉获得的这一荣誉,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不再平静:在卢俊威和谢辉铉归来前,一块大红展板就被摆放到了校门口,上面印着两人获奖时的照片和祝贺词,这所仅成立两年多的职校也吸引了大量聚光灯。

除了世赛选手,卢俊威和谢辉铉的另一个身份是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的青年教师。去年6月,得益于上海开放的人才引进政策,他们从广东来到上海并留校任教,两个月后,代表上海在第二届全国职业技能大赛夺得银牌。

对他们而言,来上海发展是综合考虑后的决定,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上海智能制造产业的高度集聚。

在学校集训基地的工位上,记者注意到一台熟悉的设备,与他们在世赛赛场上所用的别无二致。祝林介绍,这台CP-lab工作站的供应商费斯托,也是世赛工业4.0项目的设备供应商,其大中华区的研发中心就在上海。

“在这里,我们能以最快速度接触到最新设备。”两人此前还去了费斯托亚太技术研发中心培训,听设计团队讲解设备的特点,从不同角度获得启发。当时国内只有两套最新的CP-lab工作站,每套价值400万元,购买需要走流程。“那就先租!”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闽洲拍板。就这样,他们在实训过程中就用上了这台设备,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许多国家的选手上了赛场才第一次摸到设备。

如今,这台设备已被学校购入,将为选手训练提供更大便利。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是“五个新城”首家市、区共管新型全日制公办高等职业院校。“作为一所新型高职,从专业设置、办学模式到管理体制,都要和其他高职有所区别。”李闽洲介绍,学校以服务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建设为目标,围绕上海产业地图培养紧缺型高技能人才,并结合区域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发展需要,设立了智能制造、智能汽车、智能建造、智慧服务等四大专业群。过去一年,学校与区域内20多家企业达成产学研训合作,并建立产业学院,校企合作规模化效应初步显现。

卢俊威和谢辉铉所任职的就是智能制造学院。学院教职员工以高学历、高职称人才居多,如他们的教练祝林本硕博均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曾在高新技术企业工作多年,同时,也有像卢俊威和谢辉铉这样的高技能人才。在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上绽放光芒后,卢俊威和谢辉铉收到了多家单位抛来的橄榄枝,开出的条件都颇为优厚。

压力给到上海科创职业技术学院。“如何留住人才,是我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李闽洲说,一方面要通过事业留人,给予高技能人才更开阔的事业平台,让他们充分施展才能;另一方面也要用待遇留人,使他们更有获得感。

毕竟,技能人才是支撑中国制造、中国创造的重要力量。祝林还记得李闽洲邀请他加入学校师资队伍时说的一句话:“科创科创,在技术领域应用新技术,本身也是一种科技创新。”

文/周程祎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竞赛的最终目的:反哺国家整体技能
解放日报 2024-09-27
中国青年技艺闪耀 工匠精神绽放光彩
新华社 2024-09-21
世界技能大赛闭幕,中国获36金9银4铜居金牌榜和奖牌榜首位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9-16
上海选手在47届世界技能大赛获3金1铜3优胜及最高奖,王晓萍、龚正接会旗
澎湃新闻 2024-09-16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开幕 我国派出212人代表团赴法国里昂 将参加全部项目比赛
解放日报 2024-09-11
4045名选手亮相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现场 比拼绝技绝活
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3-09-20
北京120名技能选手9月征战全国技能大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8-28
Qnews|重庆一老师获得世界技能大赛美容项目金牌 系我国参赛该项目7年以来首金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0-25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