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残奥会 | 金牌射手张天鑫:少想,多做
新华社 2024-09-03 20:24

新华社巴黎9月2日电(记者马思嘉、张薇)2日中午,在拿破仑一世墓地所在的荣军院附近,中国射手张天鑫携手队友陈敏仪击败捷克组合,在巴黎残奥会射箭混合团体W1级比赛中成功卫冕,并打破残奥会纪录。

在能远眺埃菲尔铁塔的露天场馆,满场观众为这两名箭无虚发的“冷面射手”欢呼,鼓号队激情演奏法国著名歌曲《玫瑰人生》。张天鑫和陈敏仪向观众席挥手致意,继东京残奥会后,再度见证五星红旗在最高处迎风招展。

9月2日,张天鑫(左二)/陈敏仪(右二)在夺冠后向观众致意。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他非常沉稳,和他一起比赛很安心。”赛后受访时,“人美箭准”的老将陈敏仪如此评价比自己小8岁的张天鑫。

虽然只有25岁,但张天鑫坐在轮椅上,不疾不徐地拉弓、瞄准,沉静从容地给对手制造着压力。接受采访时,他慢条斯理地说:“赢了当然很开心,但也没有特别激动,算是正常发挥吧,也弥补了在东京的遗憾。”

射箭项目需要平稳的心态。排除干扰、专注于目标,才能在关键时刻顶住压力、击垮对手。东京残奥会时,张天鑫和陈敏仪获得混合团体项目金牌,但他因为接了几个亲友的电话,情绪起伏较大,导致在个人项目上发挥失常,无缘奖牌。

“从那以后,我就告诉自己,别有太多想法,努力做好当下的事。”张天鑫说。

9月2日,张天鑫(左)/陈敏仪在比赛中。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射箭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也在重塑他的性格。

张天鑫出生在浙江省嘉兴市平湖市新仓镇一个农民家庭。八岁那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让他的手脚神经受到压迫,成为肢体二级残疾人,从此与轮椅为伴。虽然和其他同学一样上学、听课、考试,但他已丧失对生活的激情。“就是那种漫无目的、没有动力的感觉,每天非常麻木。”

高中时,在残联工作的姐姐了解到射箭项目,推荐张天鑫参加选拔。性格安静的他被教练相中,身体条件也符合W1级的要求,就开始在学习之余参加训练,生活逐渐被射箭填满。

由于比赛使用的是复合弓,光是拉开约40斤重的弓就相当于提起大桶矿泉水,下肢、腰部和手臂伤残的他不得不加强体能训练。每天八小时、一周六天的高强度训练,让张天鑫在无数个夜晚因肌肉酸痛难以入睡,腰部、背部、肩颈伤病不断,手腕的茧见证了时光的厚度。

膏药一张接一张,报废的箭一打又一打,他终于在东京拿下首枚残奥会金牌,并成为杭州亚残运会双料冠军,还斩获两枚世锦赛金牌。巴黎之行,他又收获一金一铜,正准备开启四年后的洛杉矶之旅。

9月2日,冠军中国组合张天鑫(右)/陈敏仪在颁奖仪式上。新华社记者 侯俊 摄

张天鑫觉得自己如希腊神话里每天重新将石头推上山顶的西西弗斯一样,每次比赛后,都要重新经历漫长的训练——但和曾经的按部就班有了本质区别。

“我去了很多地方,沿途看了很多风景,也感觉到自己的成长进步。我现在的性格和以前完全相反,比较自信乐观。”

谈到未来,他说:“做好当下,慢慢想。”这时,与他年龄相仿的随队工作人员何赵佳俊说:“不要忘了你的小目标,要是洛杉矶你拿个人项目金牌了,我就冲上去给你戴皇冠,不然你就要剃光头了。”

张天鑫摸了摸自己精心打理过的发型,笑了:“那要丑一个月,我还是争取不剃光头吧。”

编辑/王帆

相关阅读
海报 | 新华社体育部评出2024年中国十佳运动员
新华社 2024-12-25
人物|张燮林 书写“国球”辉煌 捍卫祖国荣光
新华社 2024-09-24
巴黎残奥会|中国代表团“高质量完成参赛任务”
新华社 2024-09-09
巴黎残奥会|第17届夏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
新华社 2024-09-09
巴黎残奥会 | 专访中国首位国际残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委员谭玉娇
新华社 2024-09-09
巴黎残奥会 | 看见他们,和他们身后的13亿人
新华社 2024-09-08
巴黎残奥会 | 银牌无憾!“女排精神”闪耀巴黎
新华社 2024-09-08
巴黎残奥会 | 七金“飞鱼”蒋裕燕:感谢家人没有“特殊照顾”我
新华社 2024-09-0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