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远郊农业区的“高大尚”追求
新华社 2024-08-29 10:52

北京东郊,燕山脚下,曾被称为“只有大桃能上得了台面”的平谷区,一跃进入“高大尚”的新赛道,跑出了高质量发展的“加速度”——

今年上半年,全区GDP增长6.2%,居全市第五、生态涵养区第一;固定资产投资中建安投资完成57.9亿元,同比增长147.8%,居全市首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12.8%,排全市头名。

实际上,平谷早已出圈:2023年,全区GDP增速9.6%,连续第二年全市居首;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上工业总产值、固投增速均居全市第一。

过去,平谷只是传统农业区,虽“桃香馥郁”,但科创资源远落后于中心城区,高端产业比不了平原新城,旅游拓展不及其他远郊区……

“平谷要后发赶超,必须嵌入首都全局、汇入国家大局。”北京市平谷区委书记唐海龙说,近年来全区锚定农业高科技、物流大流量和休闲新时尚的发展路径,努力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建设国家“平急两用”发展先行区。

农业高科技孕育良田美池

沐着晨光,农民蔡雪杰赶到马昌营村的“博士农场”。她可不是来干活儿,而是这里的顾客。

问品种,看长势,挑性状,蔡雪杰对农场很是熟络。“我是老客户,同样是种菜,跟着科学家更赚钱。”

她算了一笔账:从“博士农场”买1000棵生菜苗、1500棵娃娃菜苗,再加500棵西兰花苗、1000棵菜花苗,大概只要600元。栽种约两个月后上市,赶上行情好,毛利润能达1.5万元。如果自己育苗,得少赚2000块钱左右。

6月5日,工作人员在北京市平谷区兴谷街道中胡家务村“博士农场”采摘生菜。本组图片均由新华社记者 任超 摄

“干啥都得相信科学。”蔡雪杰说,原来种菜自己育苗,成活率不高、性状不稳定,一年下来收入有限。

两年多前,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员张淑江与平谷合作,建起“博士农场”。如今,这里已培育、筛选出数十种高产优质、抗病性强的蔬菜新品种,多款已走上百姓餐桌。

“学农就该把田间地头当实验室。”张淑江说,科研人员甩开膀子探索,更搭起了与农民和市场沟通的桥梁。

“博士农场”是近年平谷聚焦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构建创新型市场主体的典范。科研人员担任“农场主”,带着农民一同创新、创业。全区目前获批117家“博士农场”,引进旱稻、食用菌等种质资源1000余份,初步形成了“博士农场+家庭农场+企业”“博士农场+合作社+村集体”等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作为传统农业大区,平谷认识到,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唯有向农业科技创新要动能,才有机会开辟发展新赛道。2021年,平谷吹响建设“农业中关村”号角,聚焦现代种业、生物技术、智慧农业、食品安全等领域,集群化建设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集成创新转化基地等,承担起国家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战略任务。

留学归来的“90后”博士康定荣正是在这个背景下来到平谷创业。

“创业风险高、难度大,我们的核心考量就是要有足够的创新资源支撑。”康定荣说,“农业中关村”是最佳选择。打动人的,还有平谷对人才的“偏爱”——设立农业科技创新园区、为校企合作牵线搭桥、建立公共科研平台;打造拎包入住的“人才之家”、建设幼小初高衔接的“农业中关村”学校,让干事创业者少了后顾之忧。

6月5日,工作人员在北京市平谷区兴谷街道中胡家务村“博士农场”采摘生菜

如今,他们创办的苏陀科技聚集了来自食品科学、生物学和工程学等多领域的人才,成员半数以上拥有研究生学历,正为下一代替代蛋白产品谋划研发路径。

在平谷,已有13位院士、411位博士先后入驻,13个博士后工作站相继建成。北京农林科学院微生物研究院等一批创新平台落地,首农食品集团等头部企业扎根。2021年,全区新设现代农业企业仅1家,2023年达到17家。

面向未来,平谷农业高科技发展底气更足。今年,投资68亿元的国家农业科技创新港开工建设,将承载农业大科学装置集群,聚集农业科技创新领域“国家队”,推动实现国家农业科技重大突破。

物流大流量打通经济动脉

走进平谷马坊镇,京平物流综合枢纽建设正酣。站在工地二层观景平台,可见吊塔林立、车辆穿梭,一幢幢仓储立库轮廓初现。普洛斯、京东、东久新宜、菜鸟等10余家物流头部企业集聚。

“全部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形成560万平方米高标库,成为北京最大物流仓储设施集聚地,服务首都乃至更大范围生产生活保障。”马坊镇党委书记、马坊物流基地管委会主任秦海滨说。

马坊镇地处京津冀交汇处,距北京中心城区不到70公里,还拥有北京唯一一条地方铁路,位置极佳。早在2005年,物流基地就在这里开建,但因规模体量不足,后续发展遭遇瓶颈。

近年来,平谷着眼拓展物流大流量,建构现代物流产业大生态。在规划端,盘活闲置建设用地,由以马坊镇做单一支点,扩展为在周边四镇多点布局;在审批端,实施“摘牌即发证”“拿地即开工”模式,探索创新大地块用地,加快推动项目投产达效。预计到2035年,平谷将实现4000万吨公铁运力,是现有运力的20倍。

翻阅新版北京城市总规,平谷已被赋予“服务首都的综合性物流口岸”功能定位。

望向日渐成熟的物流综合枢纽,平谷区青年创业协会负责人熊宇金感慨万千。“10多年前,我看准了农产品电商行业,来平谷创业。物流成本奇高,一只鸡卖30块,最低的快递费也要比鸡贵。”这几年,平谷引进多家物流企业,通过市场竞争机制,以及政府与企业的多轮谈判,快递费最低降至几块钱。“从无到有,从有到大,未来平谷的大物流格局势必给创客带来更多机遇。”

在打造首都物流高地基础上,平谷主动拥抱国际市场。

7月1日11时25分,伴随一声清脆汽笛,一列满载家电、服装、建材等货物的中欧班列从马坊站开出,驶向万里之外。这标志着北京直达欧洲的中欧班列正式常态化开行。这条横贯亚欧大陆的国际物流通道,将服务首都更高水平对外开放,助力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数据最有说服力。2023年,平谷物流用地成交面积、总成交金额均居北京第一,其中物流用地总成交金额超38亿元,占全市物流和工业用地成交总额的六成以上。

“物流业贯穿一二三产业,衔接生产与消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我们将深刻把握现代物流发展特征和趋势,锚定建设统一交通物流大市场,打造现代物流产业大生态,提升经济运行效率,持续培育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平谷区委副书记、区长狄涛说。

休闲新时尚唤醒乡村活力

一个偏远破败的“空心村”竟被艺术盘活,成了热门“景点”。说起南山村的变化,村民们都觉得不可思议。

“地方偏,没啥产业,最早卖柿子,后来卖土,卖来卖去人越来越少,房子闲置,荒草遍野。”村党支部书记夏井良回忆。

如何唤醒农村活力,是乡村振兴路上的一道必答题。平谷花大力气,激活农村闲置资产。对于闲置房,政府一次性支付20年房租,引入市场主体规划改造,打造精品高端民宿,20年后连同装修交给村民。在此基础上,平谷又看准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的潜能,与清华美院携手推进校地合作,在南山村开展艺术乡村建设。

这是7月11日拍摄的“沃野缤纷——2024北京南山艺术季”现场

“我们不重复‘农家乐’模式,跳出低质‘内卷’,打造有灵魂、有文化的乡村。”清华大学派驻南山村第一书记孟超说,在乡村,艺术不再与收门票、拍卖艺术品绑定,而是提升乡村审美韵味、文化品位,满足游客对高品质乡村游的需求,通过文旅深度融合吸引流量。

抬头望,山头数颗金黄色向阳花迎风旋转;侧身看,石垛上露齿而笑的五彩表情包喜感满满……这个夏天,来自清华美院、中央美院等8所高校的百余名师生,与当地村民和手工艺人合作,在平谷区南山村开展创作。漫步其间,随处可见毫无违和感的大地艺术。

“就几年,村还在,景变了,处处焕然一新。”夏井良说,现在的南山村,旺季一房难求,村民们吃起“旅游饭”。

不止南山村,曾囿于位置偏僻、资源匮乏,平谷几乎与“旅游”“休闲”不沾边。2021年以来,全区立足首都生态涵养区功能定位,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推进农文旅体融合,打造世界休闲谷。3年间,从露营音乐会,到金海湖帆船赛、半程马拉松,再到“春赏花、夏观景、秋采摘、冬玩雪”……文旅休闲、乡愁浪漫,渐次开花结果。

“以前只知道靠卖大桃挣钱,现在大不同了!”刘家店镇一家民宿负责人高媛感叹,绿水青山、田园风光吸引一波波年轻人到村里游玩,村子逐渐发展起“林下经济”,推出围炉煮茶、特色咖啡、亲子体验等特色项目。有内涵的村子越来越多,打开社交媒体,平谷“打卡”攻略数不胜数。

7月11日,游人在“沃野缤纷——2024北京南山艺术季”现场游览

坚持守住“绿水青山”,大胆探索“金山银山”的价值转化路径。平谷“休闲新时尚”的建设背后,还贯穿着统筹发展与安全的生动实践。

“南山村的民宿不仅颜值高了,内里更是大有乾坤。”孟超告诉记者,民宿改造时植入了平谷区“平急两用”标准,通过升级污水管网、嵌入应急隔离设施、配套医疗装备等,提升紧急情况下的安全保障性能。

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超大特大城市要积极稳步推进“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平谷在全国率先开展制度探索和试点示范,目前已建成“吃、住、行、医、集中承载”五大应用场景,“平时”用作文旅、康养、农业科普、研学等;“急时”能承担紧急避险、应急保障等任务,成为首都发展安全的战略腹地。

如今,南山村成为国内首个“平急两用”新型乡村社区,一批山区村庄的闲置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被盘活,“变身”乡村休闲综合体;金海湖文旅小镇的酒店、营地等经过全面改造,实现居住、办公、康养、指挥调度等多种功能……

凝心聚力,拉弓满弦。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平谷追“新”逐“质”,大手笔推进“高大尚”建设,只争朝夕,蹄疾步稳。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平谷区将优化农业科技创新生态 打造全国农业科技创新中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9
平谷农业中关村果蔬助力湖北种植户增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2-12
北京平谷用艺术点亮乡村:“我土了,村子潮了”
中国青年报 2024-12-02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北京:以首都优势焕发强劲动能
光明日报 2024-10-28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 “我土了,村子潮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7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平谷区增至11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5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平谷区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数量将超过10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10-14
中国农业大学将在平谷建“未来大学” 万名学生2028年开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