赓续悠悠文脉 谱写时代华章
北京日报 2024-07-28 10:30

正在召开的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传来好消息,“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项目通过大会审议,被正式收录于《世界遗产名录》。祝贺中国!祝贺北京!

“前后起伏”的建筑形态、“左右对称”的空间布局、“一贯到底”的雄伟气魄——古代北京城市建设中最突出的成就,就是以宫城为中心的向心式格局和南起永定门、北至钟鼓楼全长约7.8公里的北京中轴线。这条全世界现存最完整的传统都城中轴线,参照中国古人所描绘的面朝后市、左祖右社、对称布局的理想都城范式进行规划、建设和完善,被誉为“北京老城的灵魂和脊梁”,“北京独有的壮美秩序就由这条中轴的建立而产生”,集中展现了中华文明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想象力、创造力。

中正和谐,承古通今。随着时代发展的脚步,历经700余载沧桑的中轴线正迸发出新的生命力。永定门向南,世界规模最大的单体机场航站楼北京大兴国际机场,以开放的姿态联通世界,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钟鼓楼向北,贯通鸟巢、水立方、冰丝带、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也连接中国历史研究院、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工艺美术馆……在首都北京未来的城市规划里,南中轴将延长至永定河水系,北中轴则直达燕山山脉。在山水和岁月中不断生长的中轴线,如同树木的年轮,记录着首善之区的建设史发展史。历史与当下,自然与人文,在这条线上交织交融,延续着瑰丽的文明,开创着崭新的未来。

“历史文化是城市的灵魂,要像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保护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从城市改造开发和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的角度看,中轴线不只是丈量历史、赓续文脉的文化线,也是记录新时代古都之变、城市之治的发展线。据统计,在北京老城范围内,北京中轴线的遗产区与缓冲区约占其面积的66%。从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到有序推进胡同微更新计划,从修订条例为保护北京老城风貌提供法治保障,到出台规划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发展一系列具体任务,这些年,老城蝶变与中轴线新生同频共振、相辅相成。老城不再拆了、胡同静下来了、生态景观多了……得益于大城之治与减量发展,一幅清晰有序、庄重大气的画卷徐徐铺开,为城市打造文化金名片的同时,更推动着国际交往的深入和文明的交流互鉴。

保护遗产,既是守护历史记忆,也以保护促进改善民生为旨归。北京中轴线不仅是需要保护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生活其中的美好家园。回顾这些年的遗产保护工作,早已与百姓生活水乳交融、密不可分。曾经脏乱差的雨儿胡同已大变样,青砖灰瓦,朱红门扇,古朴整洁。停车库、老年食堂、齐白石旧居纪念馆,老街坊和新业态比邻,方便又舒心。同样的故事,发生在北京中轴线周边更多区域。“一院一设计、一户一方案”的“绣花”式精细治理,使老屋恢复了原有风貌,完成了现代化改造。从修缮保护文化遗产,到治理周边环境,再到改造具有传统建筑风貌的商铺……事实说明,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不断丰富文化供给、持续改善人居环境,就能最大程度释放出综合效益,让市民切实感受到保护带来的好处,吸引更多人成为中轴线保护的支持者、参与者。

申遗成功是保护和发展的新起点。作为世界共同的遗产、全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北京中轴线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也对遗产保护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年,从编制《北京中轴线风貌管控城市设计导则》,到发布《北京中轴线文化遗产保护条例》,再到公布实施《北京中轴线保护管理规划(2022年—2035年)》,系统、规范、有效的保护管理机制不断构建,正是为了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这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脚踏实地、持之以恒,继续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推进北京中轴线保护发展,才能让历史文化更好地融入生活,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昂首走向世界。

文物和文化遗产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基因和血脉,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中华优秀文明资源。守护文化遗产,是物质上的继承与保护,更是精神上的积淀与升华。以坚定的文化自信、高度的文化自觉坚持推进北京中轴线保护发展,这条“文化之脊”必将见证这座城市、这个国家在新征程上更加光明的未来。

文/京平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姬源

相关阅读
北京构建文化遗产“大保护”格局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2-14
为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提供法治支撑
法治日报 2024-08-19
“世遗·定格”北京世界文化遗产摄影作品征集活动开启征集
北京市文物局 2024-08-15
“古都之脊”何以绽放时代光彩
人民日报 2024-08-09
收录95个关键词 《北京中轴线保护传承关键词(汉英对照)》正式发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8-08
悠悠中轴线 灼灼新华彩
光明日报 2024-08-02
让文化遗产绽放时代光彩
人民日报 2024-07-28
“北京中轴线”申遗成功,市民钟鼓楼前快闪欢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8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