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读|做一个“局外人”
有书 2024-07-24 22:00

作家王方晨在接受采访时说:“天下之局,大小不一,但大差不差。”

其笔下的《花局》是对生活的写实。

仔细想来,人生又何尝不是一个“局”?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与其在“局”中苦苦挣扎,不妨跳出“局”来思考。

试着“生活在别处”,跟烦恼做一个告别。

对评价,一笑置之

你是否曾因为别人的评价而非常苦恼?

知乎上曾有过一个提问,说:“他人的评价,威力究竟有多大?”

网友的回答让人泪目:

“穿裙子时被人说腿粗,然后很久没穿过了。”

“唱了一次歌被人说公鸭嗓,后来再也没唱过。”

“工作汇报被同事们嘲笑口吃,后面一到汇报就紧张得直发抖。”

很多时候,他人小小的一句评价就像一把利刃。

不仅割伤我们,还留下深深的后遗症。

我们一次次告诉自己“不要在意”,却总是被影响了情绪、扰乱了心神。

为什么会如此呢?

印度哲人克里希那穆提给出了答案。

他说:“如果你在他人眼中寻找自己,那么你永远得不到心灵的宁静与圆满。”

人们对你的评价会因为其认知水平、性格个性、情绪状态而各有不同。

很多时候显得尖酸刻薄、不堪入耳。

但这并不一定是你的原因。

太在意他人的评价,结果往往就是心神不宁,情绪低落。

对待评价最好的方式是什么?

答案是,一笑置之,最好是哈哈大笑。

因为笑声能提醒你,这些评价都是过眼烟云;

笑声也能告诉他人:你足够豁达和释然,尖刻的评价伤不了你。

作家倪匡老年时为自己撰写了一本传记,书名就叫《哈哈哈哈》。

因为人生寥寥数十寒暑,一切好的坏的评价,一句“哈哈哈哈”都可以回应。

对评价一笑置之,我们便可以不再恼神,情绪稳定。

对痛苦,长远观之

朱光潜曾在《谈美书简》中提到:“正路并不一定是一条平平坦坦的直路,难免有些崎岖险阻。”

当崎岖与险阻来临,痛苦便是少不了的。

有时它会让我们心力交瘁,难以承受。

并且,几乎没有“逃避”的选项。

面对这样的境况,我们可以怎么做?

答案是——改变自己对这份痛苦的看法。

以一个长远的目光,来看待正在经历的考验。

老友六子是一个编剧,北漂的时候尝尽了苦头。

她写的剧本,一次又一次被推翻。

老前辈用词非常不客气,动辄说她“笨得像猪”。

上班就是去被批评、奚落和嘲笑。

每天还要骑车、地铁、再步行,通勤时间接近3个半小时。

千里迢迢去挨骂。

而且收入少得可怜,只能变着花样做泡面。

但我很诧异的是,在这样的境遇下,六子的精神世界却一点没垮。

我问她,你怎么能忍受?

她回答:“把目光放长远。”

前辈的骂,当做在给自己做辅导;

遥远的通勤,那是在磨练意志;

天天煮泡面,就当体验生活。

一切的一切,都是在给自己的编剧生涯浇水施肥。

后来,六子果然脱胎换骨。

写出了好几部精彩的网剧。

她说:“这一切,都要感谢这段北漂的日子。”

很多事情,只看到当下此刻,那便是灰暗一片。

但将目光放长远,必定能找到意义所在。

所以,当你正在走一段痛苦的崎岖路时,不妨将目光放长远一些。

辛勤痛苦地耕耘,在未来,一定能开出绚丽的花朵。

对热闹,冷静思考

“最近……很火,你要不要一起试试?”

生活中,不知你有没听过类似的句式。

省略的那部分一时一变。

有时候是股票,有时候是瑜伽,有时候是一些其它的东西。

生活中,啥事但凡加上“很火”这俩字,总会让人心潮澎湃。

因为“很火”代表热闹。

大家都在整,那我也要赶快去试试!

但这种趋势,却并不一定有好的结果。

网友May讲过他母亲的故事。

妈妈是个很潮的女性。

今天玩瑜伽,明天学断食,后天又开始炒股和做自媒体。

在网上见什么火就耍什么,从来不肯落下。

但故事的后半段却让人颇感唏嘘。

妈妈练瑜伽的时候伤了筋骨,做断食时肠胃不舒服;

炒股赔光了本,自媒体做了几天就坚持不下去。

所有东西都一地鸡毛。

May总结,之所以会如此,其实是老妈在开始之前从来没考虑过适不适合自己。

见这东西很火,见学的人多,就一股脑儿扑上去。

结果便摔了一大跤。

像May妈妈这样的人,绝对不在少数。

很多时候,潮流与热闹总会给人制造一种焦虑。

让人非常害怕“被落下”。

因为害怕,所以就立马冲上去,却从来不考虑这个东西适不适合我。

其实,很多热闹对我们非但没用,甚至是有害的。

要是急火火地冲上去,结果不会很美好,而会是鼻青脸肿。

盲目从众,并不可取。

当面对热闹时,最好的做法是冷静地思考,理性地判断。

要知道,一切的“好”,都有可能只是人为营造出来的幻觉;

适合自己的,才是真的好。

对别离,坦然以待

当年岁渐长之后,别离就是一个我们都躲不开的话题。

生老病死的规律,亘古未曾改变。

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不适应、很伤感。

明明不久前还一起对坐谈心,为何转眼便天人永隔。

但随着岁月的磨炼,或许渐渐地,对别离我们也要学会坦然以待。

日本电影《入殓师》中有一句让我印象深刻的台词:“死亡就是一扇门,它不意味着生命的结束,而是穿过它,进入另一阶段。”

去年10月,我的叔父查出罹患重症。

到医院去探望前,我以为画面会非常伤感。

没想到叔侄相见,我们都有一份别样的坦然。

既然结果已经知晓,不如就接纳它。

别离,从来不是人力可以扭转与改变的。

我意识到要接受这个事实,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

一个月时间,我与他每日对坐谈心。

谈过去,谈小时候,谈人死后去哪里。

其间甚至不乏哈哈大笑。

一个月后,叔父离去。

整个过程并不悲戚,相反,留下了一段难忘的时光。

李煜在《虞美人》中说,“春花秋月何时了”,世上永恒的只有春花和秋月,人世实属无常。

所以来来去去,红尘往复。

都是生命的常态。

认知到这一点,或许我们就可以对别离坦然以待。

让自己少一些伤感与悲痛。

张爱玲曾在《红玫瑰与白玫瑰》中说:“向来心是看客心,奈何人是剧中人。”

人人都是花局中人,人人又是局中之花。

因为身处局中,所以看不清道不明。

于是辗转反侧,痛苦不已。

其实解决的方法并不复杂——

与其在“局”中面对生活的缠绕,不妨跳出“局”来思考。

很多事情一旦跳脱局外,立马豁然开朗。

试着用一个更宽广的视野看待一切。

你就会看到柳暗花明。

如果可以在生活这个“局”中,做好一个局外人。

便能情绪自洽,活得通透。

文 | 有书林山

来源:有书

编辑/韩世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