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招工门槛低收入高?警惕入陷阱
解放日报 2024-06-28 07:15

对于境外招工信息,求职者可通过国家商务部官网查询相关派遣公司是否被列入“国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仅凭对方提供的表格资料,并不能证实公司的正规性。同时,各国劳务派遣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求职政策可以通过相关国家大使馆或官方网站进行求证。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旅游签证都不能等同于境外劳务签证,求职者需分清签证类型,避免被蒙蔽

宣称只要参加线上面试,就可获得税后月薪3万到5万元的境外工作岗位,结果应聘者缴纳2万元手续费后,却只换来一张旅游签证。昨天,上海披露了近期破获的“境外招工”骗局,诈骗团伙作案手法被揭露。

交2万手续费却等来旅游签

今年2月,长期在上海务工的陈先生向宝山公安刑侦支队报案称,他在某短视频平台看到境外务工相关资讯,向客服咨询后,该机构对他许诺可在国外提供税后月薪3万到5万元的建筑工人岗位,且手续非常简单。陈先生便在对方引导下缴纳了报名费、手续费等各种费用2万余元,并参加了简单的线上面试,但等待4个月后仅获得了一张旅游签证,最终不仅没获得境外工作岗位,还被拉黑。

警方梳理发现,类似陈先生这样陷入“境外务工陷阱”的并非个例。经查,犯罪嫌疑人姜某伙同崔某、李某等人成立了2家劳务中介机构,在不具备海外劳务派遣资质的前提下,招募员工按照“引流组、客服组、面试组”等进行分工培训并开展工作。其中,引流组在各大社交网站、短视频平台发布可免费咨询的境外招工中介广告,吸引有出国务工意向的求职者;随后,客服组按照既定“话术”,许诺可以提供高薪建筑工人、服务员、保姆等低门槛岗位,并虚构成功就业案例,逐步引诱被害人缴纳报名费、手续费、签证费;面试组则负责假扮境外雇主,对被害人进行所谓的线上面试,进一步巩固求职者的信任,并以此拖延办理进度。

犯罪嫌疑人姜某还供述,对于着急出境工作的求职者,团伙成员则会先为其办理旅游签证,稳住求职者,再以办理务工签证流程冗长、岗位应聘竞争激烈等为由,进一步诱骗求职者缴纳加急费、服务费等,从而实施“二次诈骗”,直至被害人察觉异常,诈骗团伙便将其拉黑跑路。

“跨国公司”伪造资质招聘

在另一起“境外招聘”案件中,宝山警方还发现“跨国公司”存在伪造资质的情况。

今年3月,家住宝山的梁先生报案称,自己长期从事木工工作,听说境外务工收入高,于是在多个搜索网站查询境外招聘信息,还添加了一位资深“中介”为好友,但先后投入近3万元费用,等待了半年也没能成行。

刑侦支队反诈中心民警发现,梁先生在没有提交任何学历和技能证书的情况下,仅通过“线上视频面试”就直接获得了所谓的“境外劳务岗位”,在缴纳了28800元的签证费、律师费、交通费、服务费,并签订工作合同后,中介公司出具了资质初审和多个国家的工作匹配表,但始终被代理公司以“材料不全”“暂无合适岗位”等理由拖延办理。警方调查发现,在消费者维权平台、互联网投诉平台等均有涉及该公司的多起投诉。

经查,该公司并不具备海外劳务派遣的相关资质,开具的机票行程单、律师服务费和劳务技能培训费等均系伪造,与国外合作公司签订的合同也都没有甲方签字和盖章。

据犯罪嫌疑人童某供述,他于2023年起伙同他人成立出入境服务有限公司,在搜索网站、门户网站等投放劳务中介类广告进行推广,对前来咨询的客户谎称可以提供全球范围的签证办理和劳务输出,包括厨师、护理、美业等“低门槛、高薪酬、无语言门槛”的工作岗位,又伪造资质初审表和工作匹配表骗取被害人的信任,利用诈骗话术诱骗被害人缴纳高额“一条龙”代办费,并通过“春节放假”“国外海啸”“岗位紧缺”等话术拖延。

实际上,该团伙在承诺办理期限内(一般4—5个月)即注销公司,拉黑已缴费的求职者,遣散客服人员,仅留下组长以上骨干成员重新注册公司后继续施骗。截至案发,童某等人已先后注册3家同类公司,涉案金额逾400万元人民币。

如何避免“境外招工”陷阱?

上海市公安局宝山分局刑侦支队政委李国平介绍,此类案件在诈骗手法上具有共同点。首先,诈骗团伙往往都以工作环境好、收入高、办理快、门槛低等为诱饵,吸引求职者添加客服私信咨询。当求职者表达出兴趣后,再根据不同求职者的背景和需求,由客服组进行个性化诱导和说服策略,从而提升岗位的“吸引力”。

在收取办理费用方面,客服会先收取一两千元报名费,在求职者到公司考察或看了相关资料取得信任后,签订合同收取数万元服务费。之后再向求职者提供虚假的雇主邀请函、资质初审表、工作匹配表等看似正规的纸质资料,甚至真实的旅游签证,骗取被害人的信任。最后,诈骗团伙会通过拖延话术,不断延长办理周期,为实施诈骗争取时间和空间。

求职者如何避免落入“境外招工”陷阱?上海警方建议,对于境外招工信息,求职者可通过国家商务部官网查询相关派遣公司是否被列入“国家对外劳务合作企业名录”,仅凭对方提供的表格资料,并不能证实公司的正规性。同时,各国劳务派遣政策存在差异,具体求职政策可以通过相关国家大使馆或官方网站进行求证。需要提醒的是,任何旅游签证都不能等同于境外劳务签证,求职者需分清签证类型,避免被蒙蔽。

文/邬林桦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培训贷、虚假招聘、就业歧视…… 求职时防范警惕“陷阱”
工人日报 2024-10-26
@求职者:虚假招聘、就业歧视……这些求职“陷阱”要警惕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0-20
以案说险|低门槛高收入?骗子招数又“升级”,中荷人寿提醒您守好自己的钱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09
3万元就能“零门槛”办劳务签证出国工作?别被骗子忽悠了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6-29
高薪零门槛出国务工?上海宝山警方侦破首例“境外招工”诈骗案
中国新闻网 2024-06-27
境外高薪诱骗,收费内推、保offer,猫腻合同……求职应聘,警惕这十大陷阱
工人日报 2024-06-24
招聘变“培训”、“用人”为名骗人为实 上海警方打掉“招转培”诈骗犯罪团伙12个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6
花钱买工作?警惕求职中介“付费内推”陷阱
中国青年报 2024-04-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