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发烧”的年代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6-05 13:00

◎金兆钧(乐评人)

所谓“发烧碟”,指的是高保真唱片(High fidelity)。High fidelity是声音技术的专业术语,指的是能完美再现原著声音或影像的设备和载体,通常没有失真,有一个精确的响应频率。

中国音乐最早的一张发烧碟是何训田与朱哲琴合作、易友伍制作的《黄孩子》,其后是何训田与朱哲琴再度合作的《阿姐鼓》。事实上,自从《阿姐鼓》获得成功,很多投资人和制作人都投入了“发烧”类唱片的制作。

刘伟仁在《阿姐鼓》的市场判断上落后了一步。

于是他投资给黄荟制作了发烧碟《苏武牧羊》。

作曲家黄荟

黄荟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长得绝对像个印度人,也是精灵古怪的性格。我听了《苏武牧羊》后对他说:你这成了中国民族民间乐器博览会了。

黄荟自此长期制作另走一路的此类发烧碟。

1988年初,在广电总局工作的朋友赵文江约我们“四大闲人”见面,说武汉音像出版社新上任的年轻老总苏晨要出版一张发烧碟,找我们听一听。

赵文江特地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找了一台比较好的设备。

发烧碟的名字叫《盘王之女》,听介绍,是武汉音乐学院比较早搞电子音乐的刘健制作的,内容是古老的瑶歌,主唱盘琴的爷爷是瑶族的歌王。

我们听下来去附近吃饭,苏晨热切地想听我们的意见,我们相互看看,秦杰笑着说:苏晨啊,你想听实话还是假话?

苏晨说:当然是实话了,我可不是为了让你们说好话来的。

大家开口,痛批一顿。秦杰首先指出:这孩子学过唱歌吧?

苏晨说:她是个小学音乐老师,估计没上过音乐学院那么专业吧。

秦杰说:肯定受所谓民族唱法的影响啊,原始味可真说不上。

张树荣说:录音师既然是录《阿姐鼓》的苏前,这动态也不够啊。

宋小明说:问题是作曲家恐怕不是特别懂,写的就不够“烧”,这演奏一听也不是录音的那帮高手啊。

我则说:比如里面有酒歌的摔酒坛子的音效,一听就不是地地道道的采样。

七嘴八舌,眼见着苏晨嘴上起了一圈大泡。

赵文江说:你们把人家吓住了,他刚接手出版社,一下子投了四五十万,砸了可没法交代。

秦杰说:我们这无所谓交代,你真的发行了砸了才没法交代呢。这不是哥们儿吗?别人我们还不说了呢!

苏晨还是蛮较劲的,居然再次追加投资,乐队全部来北京重新录音。还说服本来爱好唱现代民歌、想当小歌星的盘琴再度上山,跟爷爷琢磨瑶族老歌的原汁原味。前后追加,耗资也近百万了。不久我们再听,确实大不一样。

唱片社特地来北京开了发布会,我写了碟评:《古乐新声——〈盘王之女〉听后》:

《阿姐鼓》的问世和成功在某种程度上昭示了一个音乐上新开拓时期的来临。这一开拓意味着,经过了80年代流行音乐迅速发展但鱼龙俱下、民族音乐新创作相对低迷的混乱后,对于中国音乐发展的思索和探索试验正在重新获得生机。

一方面,充分学习把握和借鉴利用现代世界音乐特别是电子音乐的技术手段以扩大音乐的表现力,另一方面,重新认识到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作为创作源泉的重要意义并深入挖掘它特有的审美价值。

这两个方面的努力在“发烧”级录制水平上的制作构成了这种新探索的主要特征。《阿姐鼓》之后,我们已经听到了其后的《央金玛》和《苏武牧羊》,最近,由武汉音像出版社制作的《盘王之女》也以独特的姿态加入了这一行列。

《盘王之女》选材于湖北瑶族古老的民间音乐,由名不见经传的年轻瑶族女歌手演唱。结构上与《阿姐鼓》西藏文化点描式的结构方式以及《苏武牧羊》情节化的结构方式不同,《盘王之女》采用了史诗式的俯瞰角度,勾勒了至今仍保存着相当原始的瑶族文化与生活的风貌,不重具体的摹写而着重于特定生活底蕴和民族性格的刻画。既有龙虎风云的磅礴气势,也有生气勃勃的风情写照。

在音乐上,作曲家在深入挖掘具有强烈个性的瑶族民间音乐素材的基础上充分运用了现代作曲手段,在音色的处理上尤为突出,特性色彩乐器、人声和MIDI音色作为三大色块特性分明,有时如重彩油画,有时如写意山水,从而构成了较强的听觉冲力。人声上对民间唱法原本韵味的强调成为音乐中生气的主要支撑。在录制上,唱片也下了很大的功夫,无论是动态还是声场的空间定位,细致的音色层次都不乏出色的处理。

作曲家刘健

重要的是,《盘王之女》总体上的效果具有强烈的生活气息,并且给人距离很“近”的感觉。这使得它不同于《阿姐鼓》的神秘寥廓,也不同于《苏武牧羊》的纵深高远,虽然表现着古老民族的文化,却不乏鲜活的生活气息和温暖。

现代中国音乐创作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其实不过在于这几个方面:如何真正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如何真正地营造出时代的声音时空?如何具有独特的个性和具有穿透力的独特语言?所以,无论是绝对的“原汁原味”还是热衷的“适应市场”都不可能完成这个任务。它需要完整的创作思维,特别是一种文化深度的体味,它还需要一种胆识,创新的胆识,打破自己固有思维与创作模式的胆识。从《阿姐鼓》到《盘王之女》,我们高兴地看到有这样的作曲家和制作人开始了这样的努力并取得了成绩。

结局很不错,不久,依据这张唱片制作的《刘健和他的瑶歌》在国家广电总局主办的第三十五届亚洲—太平洋广播联盟大会上获得大奖。

作曲家刘健于2012年2月13日不幸英年早逝。

2024.5.30

供图/雨驿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