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通州区启动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
现代教育报 2024-04-13 15:54

4月12日,北京市通州区次渠中学举办“科技逐梦,蕖英绽放,科技创新,强国有我”首届科技节,作为教育部确定的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正式摁下建设工作启动键。活动当天,在北京教育学院、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北京师范大学、北京科学中心等多位专家指导论证下,学校确定发布“科学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未来三年,次渠中学将着力六个方面做好十项重点工作,构建高质量科学教育体系。

北京教育学院副院长汤丰林在启动仪式上指出,在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建设工作中,要守好学校教育主阵地,统筹推进科技创新与科学普及;要盘活校内外优质资源,主动探寻与科普场馆、科研机构、高校的合作途径,用好社会大课堂;要明确不同学习阶段学生的科学高阶思维培养目标,做到大中小学段纵向贯通培养。

记者从通州区教委了解到,通州区共有三所学校入选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次渠中学作为其中唯一的农村学校,对于探索实施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新路径,带动区域整体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发挥着重要的示范引领作用。通州区教委副主任袁静华强调,区域三所实验校在建设过程中,要着重把握聚焦课程建设、提升实验教学、拓展活动资源、完善多元评价四个重点,总结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经验。

“学校依托区域内独特的运河文化和生态资源,将历史文化学科与信息科技、地理、物理等科学学科相融合,开发形成运河人文科技特色教育课程。”次渠中学校长李万峰介绍。当天活动中,次渠中学项目式学习与科技课外小组带来20余项科学教育成果展示,学生们争相体验科技创新带来的乐趣。

在航海社团展台前,设置了巨大的充气水池,两艘“自由号”航船模型正在“神奇舵手”的操控下展开竞速。社团负责教师杨华介绍,学校依托运河文化,带领学生了解各种各样的船型、动手制作航船模型、配备动力装置,并组织学生进行实操趣味竞赛。“这是郑和下西洋时采用的沙船纸质仿真模型,这是南湖红船电动模型……”展台前,社团学生代表详细地介绍每一种船的来历、特点以及制作方法。蕖轩建筑模型小组展示的“锦绣江南”“中华庭院”模型同样来源于运河文化,学生深入学习了解江南地区园林特点,进行构思设计,动手制作亭台楼阁、小桥流水,创作出一个个精美的模型作品。在次渠中学,学生们以“河流+科技”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活动,自主对“京杭大运河”进行研究,结合现代科技,完成了建筑模型、航船模型、车辆模型等多种作品。

“未来三年,学校将从课程体系构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条件和质量监测、学生评价机制改革、家校社协同共育、理论研究成果转化等六个方面,深入推进实验校建设工作。”李万峰介绍,目前学校制定了科学教育课程体系框架和实施方案,申报了《农村初级中学创新人才培养路径的研究》课题,并分阶段明确了学科建设、实践研究、跨学科合作、教育资源整合等十项具体任务,通过三年的实践与完善,将探索形成适合农村学校的科学教育实施有效途径和人才培养创新模式,希望能为区域乃至全国农村学校科学教育提供一些可借鉴的经验。

编辑/叶婉

相关阅读
中小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北京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新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北京出台20条中小学科教新政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1-03
85.8%受访家长觉得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重要
中国青年报 2024-11-28
北京建设370所美育特色示范校,涵盖大中小学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15
馆校合作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提升培训第二期开班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30
科技馆为主场 培训中小学教师科学教育实践能力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7-23
十位专家获聘上海中小学科学副校长
科技日报 2024-06-12
中小学科学教育,如何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 2024-04-0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