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中国传统戏剧被伏尔泰“魔改”后,在法兰西剧院连演16场
上观新闻 2024-04-07 14:57

清康熙年间,法国人马若瑟来到中国。他在学习和研究中国文化时注意到元杂剧《赵氏孤儿》,便将其翻译成法文,继而发表在杜赫德的《中华帝国全志》中。《中华帝国全志》是当时欧洲了解中国“最权威的著作”,《赵氏孤儿》逐渐为欧洲文化界所知。

当时,法国戏剧界流行古典主义戏剧。大部分评论者认为,《赵氏孤儿》不符合古典主义的戏剧规律。因为它既不遵守三一律(戏剧创作在时间、地点和情节三者之间保持一致性),也不符合古希腊悲剧不在台上表现杀戮、死亡情景等原则。而且,元杂剧中人物上场自报“家门”、有白有唱,更让人觉得不解或者说新奇。

1200x900_l20120324_1020124.jpg

资料图:《赵氏孤儿》剧照(图源/新华社)  

于是,这个剧本陆续出现了四五种改编版。比如,伏尔泰的《中国孤儿》(法语版)、墨菲的《中国孤儿》(英语版)、梅塔斯塔西奥的《中国英雄》(意大利语版)等。

伏尔泰的《中国孤儿》在情节和人物上基本脱离了元杂剧《赵氏孤儿》,而更符合古典主义戏剧风格。全剧分为五幕,故事背景设在蒙古人入主中原时期,主要讲述成吉思汗攻占北京后,遗臣张惕为了保护帝国的法定继承人“中国孤儿”,与妻子易达梅一起决定用自己的孩子来顶替应付搜查。

为了增加古典主义戏剧必要的爱情场景,剧中还设置了易达梅为成吉思汗年轻时爱上的姑娘这一情节。他要求易达梅离开张惕、追随自己,以解救“中国孤儿”等人的性命。在和张惕诀别时,易达梅要求丈夫先杀了她再自杀。当张惕举起匕首时,成吉思汗破门而入,表示自己已经被两人的德行征服,并答应放过这对夫妻和两个孩子。

《中国孤儿》先在法兰西剧院演出16场,令整个巴黎为之轰动,后又在宫廷演出,收获了极大关注。

资料图:1765年,法国演员饰演伏尔泰《中国孤儿》中的成吉思汗

约100年后,另一个中国古典戏曲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界的关注。这就是元末明初高明的南戏《琵琶记》。之后,美国作家、记者威尔为了改编这个剧本,开始寻找《琵琶记》的更多译本。20年后,他从马里兰大学教授祖克那里借到了法国汉学家巴赞的法文译本《琵琶记》。随后,他开始对这个剧本进行再创作。

威尔结合美国戏剧观众的习惯和喜好,将原来42出的《琵琶记》改成三幕12场的《琵琶歌》。同时,改变了高明剧本中的忠孝主题,而将全剧重点放在爱情上。由于中国古代的“一夫二妻”观念与当时美国人的理念不合,因而该剧选择以牛小姐退出、赵五娘和蔡伯喈夫妻团圆作为结尾。

《琵琶歌》从1946年2月6日在百老汇亮相后,进行了长达5个月、共142场的演出。整个剧本的制作和演出人员中没有华人。这在中国古典戏曲的西方传播史上都是极为罕见的。该剧女主角赵五娘由当红明星玛丽·马丁扮演,男主角蔡伯喈则由尤·伯连纳扮演,牛小姐由海伦·克莱格扮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后来成为美国第一夫人的南希·戴维斯扮演了牛小姐的使女惜春。

1980年,美国汉学家白之在安德鲁·梅隆基金会的赞助下推出《牡丹亭》全文英译本。在此基础上,以昆曲形式演出的《牡丹亭》逐渐获得西方观众的关注。

20世纪末,美国制作人约翰·洛克威尔和华裔导演陈世争联合上海昆剧团制作了一部完整的昆曲《牡丹亭》,分为6本55场,时长20小时。这一版的舞台设计很有特色。戏台设置一汪月牙形的池水,池中水草若干枚、鲤鱼几尾,另游弋鸭子一对,营造出中国园林意象。陈世争认为,该剧“可以重新发掘艺术形式的精髓”,目的在于“下一个千年为中国戏曲走上世界舞台提供新的可借鉴的经验”。

文/朱夏君(作者系上海戏剧学院副教授)

编辑/崔巍

相关阅读
北京戏剧舞台 交融碰撞焕发生机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0
上海歌剧院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首登国家大剧院 再现兰亭之美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5-11
逝者|学贯中西,能兼著译,哈姆雷特有余音 柳絮才华,林下风气,奥菲莉亚失知己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2-01
人艺再办群众戏剧展演:焦菊隐诞辰日,普通人登台演《雷雨》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12
高贵与雅趣:法兰西喜剧院的范儿
北青艺评 2023-11-16
原创国风国潮作品热演:让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更“火”起来
上观新闻 2023-11-15
作曲家刘索拉:中国传统音乐是创作当代音乐的最大资源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06
北京戏剧舞台:创作重燃活力 传统孕育新生
张之薇 2023-09-1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