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理财收益成本倒挂 机构压力陡增 固收理财未来数年收益率难超3.0%?
财联社 2024-04-05 15:01

财联社4月3日讯(编辑 杨斌)随着债市资产收益率的下行,理财投资端收益能否满足负债端业绩基准的要求正引起投资者关注。根据机构最新的数据统计,部分理财产品的业绩比较基准与投资收益率已存在倒挂现象。

目前,3%以上收益率的公募债券仅有2万亿,对于接近27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满足3%业绩基准下限的资产确实“僧多粥少”。但在业内人士看来,理财收益成本倒挂的主要原因或在负债端业绩基准下调的滞后。而抬高业绩基准,是市场“内卷”竞争的结果。

理财收益覆盖成本端业绩基准,已成一大难题

根据普益标准监测的数据,3月最后一周,新发开放式理财产品的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35%,新发封闭式产品平均业绩比较基准为3.20%。

华宝证券分析师张菁的进一步统计显示,按期限来分,3月新发理财产品1个月以内、1-3个月、3-6个月、6-12个月、1-3年、3年以上业绩比较基准均值分别为2.68%、2.73%、2.94%、3.34%、3.52%、3.71%。

财联社此前多次报道过,理财公司下调产品业绩比较基准的现象变得密集。涉及的产品类型主要是定开类产品,在前一个投资周期结束,即将进入下一个投资周期时,将业绩基准下调10-85个基点不等。对于下调业绩标准的原因,理财公告大多表示,是根据市场情况及产品运作情况作出的调整。

尽管如此,由于债市资产收益率日益下行,主要投向固定收益资产的银行理财产品,其资产端收益能否满足负债端业绩基准的要求正引起投资者关注。

现任华西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刘郁在此前的研报中统计,今年规模增幅最大的日开型产品业绩基准下限为2.40%,而其着重持仓的一年期AAA同业存单收益率仅为2.23%。除日开型外其余产品业绩基准下限处于2.90%-3.60%区间内,与其重仓的AAA、AA+级中短期票据收益率2.46%、2.56%相比同样呈现倒挂态势。

图:理财业绩基准下限区间与主要资产收益率

(资料来源:广发固收,财联社整理)

投资收益下行,“倒挂”更重要的原因在于业绩基准的“卷”

出现上述“倒挂”现象,在理财投资端一方面有债市高收益资产减少的客观原因。根据国投证券固收首席尹睿哲的统计,目前,非金公募债的到期收益率集中在2.3-2.8%之间,3%以上收益率的公募债券仅有2万亿。对于接近27万亿规模的银行理财,满足3%的业绩基准下限的资产“僧多粥少”。

图:存量非金公募债各收益率段规模分布

(资料来源:国投固收,财联社整理)

另一方面,理财自身配债规模增量相对不高。根据刘郁的统计,今年1-2月理财合计净买入现券仅有1774亿元,且以短端增配为主,着重买入同业存单。或由于风控标准内的资产端收益难以完全匹配负债端成本,使得整体配置意愿不强。

尽管投资收益率下行,但理财收益成本倒挂的主要原因或在负债端。

金融政策资深专家、冠苕咨询创始人周毅钦向财联社表示,为保持市场营销的效果,理财产品下调业绩比较基础总体是滞后的。由于投资者仍存在将“业绩比较基准”当成“预期收益率”的情况,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可能会影响理财客户对收益的预期,并影响到投资者的投资意愿。

有业内人士将理财同业的非市场化竞争比作“剧场效应”。当一家理财公司通过非市场化手段拉高产品年化收益、抬高业绩比较基准、甚至人为做高7日年化收益等,其他机构只能被迫加入“内卷”。“就好像电影院里,有一排人站起来观影,后排的人只能一起站起来。”

在周毅钦看来,通过较高的业绩比较基准短期虽能维持市场营销的效果,但在投资收益下行不可避免的背景下,只会造成产品不达标率上升,长期损害的是理财的品牌形象。理财公司应做好投资者的教育和解释工作,避免投资者将业绩比较基准的下调等同于实际收益的下降。

刘郁建议,理财可以主动地将比较标准由业绩基准下限切换至存款利率。随着存款利率的长期走低,叠加赎回负反馈后的买方洗牌,依然坚持投资理财产品的客户,可能对产品的收益能力上限没有过高的诉求。若将成本设置为同期限的存款利率,理财产品大多能够基本完成业绩基准下限目标,并且其收益差较为显著。

对于投资者,招商证券银行首席廖志明在研报中表示,在债券收益率中长期显著下行的背景下,需要降低对理财的投资回报预期。未来几年,以固收为底层资产的理财产品可预期的复合投资回报率或很难超过3.0%。不仅是票息降低,债券资产资本利得也会越来越低。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