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镇雄警方深耕“生态警务”守护赤水源头
法治日报 2023-12-06 20:42

赤水河是长江上游一级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赤水源镇银厂村,流经贵州、四川等省。赤水河入长江水质稳定保持Ⅱ类标准,是名副其实的“生态河”。保护赤水河,对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意义重大。

近年来,作为保护赤水河流域生态环境工作的第一站,镇雄县公安局把赤水河保护作为重大政治责任来抓,树牢“赤水之源·生态警务”理念,坚持党支部结对共建、互助联建,构建“河长+警长”“行政+公安”的保护体系,守护一江清水出云南。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镇雄县公安局赤水源派出所所长罗谦告诉《法治日报》记者,近年来,赤水源派出所优化党建引领机制,做到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优化执法协作机制,积极与县林草局、农业农村局、河长办等县直部门协调联动,形成“信息+”“互通+”“移送+”的综合治理协作机制,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基础信息库。全面落实两个“1+3”警务模式,一段水域和一片林区配备1名民警、1名义警、1名警务助理,实行一对一包联、分段管护。推行“服务宣教联动、基础信息联采、矛盾纠纷联调、安全隐患联排、水域治安联治”的保护模式。

镇雄县副县长、县公安局局长龚国喜介绍说,2020年初,时任赤水源派出所所长刘国勇到任后,带领全所民警、辅警和义警在赤水河沿岸开展走访排查、蹲点守候、法治宣传等工作,守护赤水河成为刘国勇和战友们的工作常态。

2022年1月,罗谦从刘国勇手中接过接力棒任赤水源派出所所长。所长变了,但使命没有变。罗谦经常带领民警、辅警和义警深入山中、林间、河畔开展护林巡河。

赤水源派出所构建“主防网”,结合“河湖警长制”“森林警长制”要求,强化生态环境资源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密织“群治网”,发挥“警长+N”和社会力量作用,组建生态义警巡逻队10支,构建巡防体系,增加巡河、巡林频次,拓展“防护”的力度、深度和广度。延伸“打击网”,广辟信息收集渠道,加强源头治理,实现终端发力、末端见效。公开有奖举报制度,探索推行“互联网+”工作模式,广泛动员群众提供线索,最大限度挤压违法犯罪空间。

蜿蜒奔流的赤水河,演绎着巨变镇雄的多彩乐章,诉说着一个个鱼水相融、万物共生的动人故事。

“警察同志,我在树下捡到一只鸟,好像受伤了,请你们救救它。”2023年8月10日,一名热心群众将一只腿脚受伤的小鸟送到赤水源派出所请求救助。经核实,该鸟为国家三级保护动物池鹭,后经医护人员护理痊愈后,将其放归大自然。这是该所深入开展生态保护宣传,提升群众保护生态意识的最好体现。据了解,2020年以来,该所通过警民协作共救助野生动物56只。

据罗谦介绍,近年来,赤水源派出所常态化组织民警、辅警和义警“三支队伍”开展涉生态领域法律法规和专业技能学习,采取“1名社区民警+老党员、巡河员、护林员、义警、警务助理”的“1+N”模式组建普法宣传小分队,紧盯主干道、山水边、家门口、手机端四个“阵地”开展“沉浸式”“环绕式”宣传,发放宣传资料1.2万份,张贴安装宣传横幅、警示牌115条(块)。

同时,该所还坚持专项行动与常态打防、严打整治与整体防控相结合的措施,增强打击、治理、宣传、保护的针对性,不断实现“办理一案、警示一片、守护一方”的工作目标。

赤水源派出所辖区森林覆盖率达58%,赤水河流域水质长期保持Ⅱ类以上,赤水河镇雄段监测到鱼类59种,生物由2020年初的36种增加到42种。放眼望去,山更绿了、水更清了、景更美了。

“初心如磐,赤水为证,回首过去,展望未来,全县公安机关将一如既往、驰而不息,把守护赤水河源头的忠诚、担当和使命,镌刻在赤水河畔的山川、河流和土地上。”龚国喜说。

文/记者 石飞 通讯员 李阔 罗曼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