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呼应守护文化遗产 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在京启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13 19:18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从南到北串联起二十座城市。在美丽的通州北运河畔,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筑拔地而起,以北京新文化地标展示着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勃勃生机。11月13日,2023中国大运河文化带京杭对话暨北京(国际)运河文化节(以下简称“2023京杭对话暨运河文化节”)开幕式·主论坛在京举办,汇聚了国内外政产学研各界嘉宾,共同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建言献策。

南呼北应,为传承运河文化而聚首

“北京历史悠久,文脉绵长,是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有力见证,在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新征程上,有责任更好发挥作为历史古都和全国文化中心的优势。”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莫高义表示,北京市将大运河文化带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建设的标志性工程之一,扎实开展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实施229项文物保护工程,白浮泉复涌,京冀段通航等,探索形成线性遗产保护新经验。“今年,天津、河北两地首次共同参与,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上迈出新步伐。”莫高义希望加强保护传承,携手推进大运河遗产保护,同时深化人文交流,携手促进大运河文化传播,完善机制平台,携手汇聚大运河保护合力。

浙江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赵承表示,大运河是历史之河、时代之河、未来之河、人民之河,既要守护好这一宝贵遗产和文化瑰宝,也要坚持古为今用,推进运河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运河滋养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通过做深“研究传播”文章、做精“创新转化”文章、做实“富民为民”文章,浙江省将持续擦亮大运河这张文化“金名片”。

杭州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黄海峰表示,沿岸城市要携手共搭文脉赓续之桥,携手共造融合发展之舟,携手共建文明交流航道,用好京杭对话的战略平台和合作契机,不断探索协同发展新路径、拓宽驶向未来新航道,让古老大运河焕发时代新风貌。

经验分享,共同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

活动现场,北京市委宣传部分管日常工作的副部长赵卫东,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范庆瑜,北京市通州区委书记孟景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东亚多部门地区办事处(驻华代表处)主任夏泽翰(Shahbaz Khan)通过主题演讲,从活化运河文化、文旅融合、协调发展、文化惠民、国际运河文化交流互鉴等多个角度,分享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建设经验。

作为“大运河上漂来的城市”,自古以来,北京与大运河命运相连、休戚与共。赵卫东从高标准加强保护传承,努力建设“文脉之河”、高站位推进协调发展,致力编织“生态之河”、高质量促进活化利用,着力打造“发展之河”、高品质增进民生福祉,全力缔造“民生之河”四个维度,分享了北京大运河文化保护发展首都担当。他表示,“我们愿与大家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着力打造大运河这一中华文化重要标志,赓续壮美运河千年文脉,使之成为宣传中国形象、展示中华文明、彰显文化自信的亮丽名片。”

“今天,我们有幸沐浴在大运河的滋养之中,未来,我们更有责任守好这方传世瑰宝,让大运河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范庆瑜围绕奋斗、共享、包容、开放、创新分享了五幅“运河图景”。她表示,大运河滋养着沿河百姓,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早已紧密联系在一起,推动运河保护、传承运河文化,就是在开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通州作为京杭大运河的北起点,自古就是人文荟萃的水陆都会和商贸重镇。孟景伟表示,运河流淌至今,见证了通州由北京市远郊区向北京城市副中心蝶变升级的过程。通州坚持“一年一个节点,每年都有新变化”,实现了从“生机勃发”到“高质量发展步伐加快”的深刻转变。他表示,未来通州还将深度做好“运河”文章,在大运河文化带建设中发挥带动作用,在创新与发展中传承运河文化精髓,赋予运河文化新内容、新形式、新生命。

大运河文化的繁荣兴盛离不开国际交流、文明互鉴。活动现场,诸多国际专家和名人通过视频分享,对活动表达祝福,并希望加强友好互动交流,推动世界运河文化繁荣。其中,夏泽翰谈道:“大运河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这是对其卓越普遍价值的认可,也是为了造福全人类,保护其历史意义和文化多样性的承诺。”他表示,希望通过这次活动,弘扬与大运河相关的艺术和传统,加强大运河保护的国际合作,构建一个更加包容和可持续的未来。

成果落地,赋能美好生活

今年的开幕式·主论坛上,诸多成果实现落地,助力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共建共享。

大运河文化的传承和兴盛,离不开文旅产业发展。活动现场,北京大运河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与杭州市商旅运河集团完成签约,未来双方将在水上文旅产品打造和运营管理等方面展开合作。

活动现场,北京市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陈名杰发布了大运河北京段文博领域建设成果,展示了2020年至2023年北京大运河考古、文物保护、环境整治改善、世界文化遗产检测、文化高质量供给等方面取得的多项新突破和新进展。

活动现场还发布了《中国大运河生活图鉴》,该图鉴由“五方合作机制”联合推出,由中国新闻周刊出版,是国内首本以生活方式呈现的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成果的图鉴,通过8大板块、128个单项串联起京杭大运河沿线20座城市的美食美景、风物精华,是助推中国大运河“出圈”,赋能美好生活的创新之举,让大运河在生活方式的流行中共建共享。

与此同时,在开幕式现场,推出了一场集中展示中国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展览,吸引了诸多观众。展览以“千年大运河 时代新风貌”为主题,设置了文物展区、图片展区、图书展区、文创展区、互动展区等,浓缩了中国大运河文化带沿线的重点文化成果,多维度展示了大运河的勃勃生机。其中,文物展区陈列了与大运河文化带有着不解之缘的国宝级文物,包括来自首都博物馆的国家一级文物伯矩鬲、克盉、金丝冠搭配白玉练雀饰件、錾花山水人物金八角盘,来自中国丝绸博物馆的国家三级文物明黄地直径纱、宝蓝地银万字缎及清光绪十九年护照、《大运河》织锦台布等展品。

实习生 李浩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董振杰
编辑/朱葳
校对/熊伟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