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家乡红薯代言”密云区高岭学校开展跨学科主题实践课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0-31 21:18

“作为高岭的一份子,我觉得可以利用网络直播带货等方式,建立高岭红薯品牌形象,并加强品牌推广和宣传工作,让我们高岭镇石匣村的红薯产品拥有更广阔的市场,促进家乡经济的发展。”密云区高岭学校八年级2班学生张昊天说道,七年级1班同学王月茹则表示“红薯的用途十分广泛,我认为家乡可以进一步丰富红薯产品种类,例如红薯粉、红薯饼干等,满足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提高家乡红薯产业的收益。”其他同学也踊跃发言,各抒己见……这是密云区高岭学校开展的跨学科主题实践课上精彩的一幕,学生们正在讨论任务单上的作业题:高岭镇石匣村是发展红薯产业带动农民致富的典型村。作为高岭的一份子,你能为红薯致富可持续发展做出什么贡献呢?你又有什么建议呢?

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这次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以“传承农耕文化,践行生态文明”为主题,由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组织。“通过课程,可以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态文明思想,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创新与实践的能力。”密云区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主任张艳秋表示。

高岭镇位于密云水库东北部,水库沿线23公里,为保护水源、实现富民增收,高岭镇石匣村于2015年创办全村农户入社的北京石匣碧水甘薯种植专业合作社。昔日不起眼的小甘薯,如今成为了保水增收的“金疙瘩”。高岭学校校长刘庆胜介绍说,学校充分利用校内校外地域资源,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基础上,按照大目标、小步走、长周期的工作理念,构建了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的高岭特色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以金融、农耕、冰雪等为主的系列跨学科特色课程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养,推进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实现五育并举、立德树人。

据了解,本次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由五个环节构成,第一个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环节,学生根据任务单要求,自主前往了解、探索农耕文化墙展示的中国农耕历史、本区域种植的农作物、二十四节气、传统农业、现代农业等相关知识,并通过查阅,观察等手段,完成任务单学习,编制手工作品。在手工编织中,学生利用玉米叶、高粱杆等农作物残余,做出了手工蚂蚱、小马、杯垫、帽子、凳子、老式盖帘等作品。

第二个环节是劳动体验,农耕园里,同学们手拿农具投入到火热的秋收劳动中,他们真正从“知识的课堂”走进“实践的课堂”,从“书本的世界”走入“自然的世界”,亲自农耕,践行农耕文明。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进行小组分工合作,分别对红薯、花生、大豆、玉米等农作物进行田间劳动。在体验农作物收获喜悦的同时,同学们还对本小组农作物的生长情况,收获情况进行探讨、思考、绘画,并积极进行废物利用,手工制作等。

在合作探究和展示交流环节,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再次进行深入交流探讨,完善手中任务单,整理汇报展示材料,紧接着在报告厅进行了实践成果展示交流活动。各小组轮流上台展示、介绍自己小组的收获成果及相关感悟。“硕大红薯,致富高岭”组,展示了自己小组收获成果,总结本小组关于红薯的相关发现,并介绍高岭红薯产业;“花生落下,却有道理”组主要介绍了花生相关知识,以及收获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用科学的道理解释相应现象;“大豆榨汁,美味无比”组积极展示本小组大豆的相关成果,特别着重介绍大豆的用途以及营养价值。“资源利用,难以比拟”组,着重介绍本小组的手工制作与创造,进行心得体会交流,启发创造活力;“美丽农耕,密云魅力”组,通过展示书法、绘画作品,彰显美丽农耕,通过齐唱《云水谣》,歌唱密云魅力。

最后,在教师研修学院课程建设办公室国萍老师的主持下,开展了交流研讨。高岭学校校长刘庆胜作“以跨学科实践活动,促学生综合素质提升——高岭学校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课程为例”汇报。接着,张艳秋从文化弘扬传承、区域发展、生态优先角度,引出“推进区域生态文明教育的思考与实践”研讨。最后,密云区教委中教科老师俞百慧对密云区中学跨学科主题实践课程建设研修活动提出行之有效的建议。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让学生感悟农耕文化,感受劳动的价值和意义,落实劳动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培养学生团结合作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高岭学校一直努力践行生态文明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教育的理念,“在跨学科学习交流过程中,同学们不仅了解了相关农耕知识、拓宽了学习领域,还发扬了敢于质疑、敢于思考、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树立了‘知家乡、爱家乡、建家乡’的家国情怀,更提高了环境保护、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意识。”刘庆胜说道。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叶婉 通讯员 王玉梅

编辑/李晓萌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