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识课上,孩子们模拟考古发掘盘龙城:3500年前的盘龙城已是鱼米之乡
武汉晚报 2023-10-31 13:07

在身边的公园里,就能发现商代早期先民遗迹。10月28日,由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主办的2023武汉公园历史文化通识课邀请盘龙城遗址博物院宣传策划部副主任、从事考古研究多年的宋若虹担任主讲,在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带领青少年们通过模拟考古发掘体验的方式,探寻商代先民的衣食住行。

一场特大洪水“冲”出3500年前的商代遗址

“盘龙城被发现之前,武汉的历史还只能追溯到夏口城。盘龙城的发现,将武汉城市历史往前推了一千余年。”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内,盘龙城遗址博物院讲解员郝雨涵在馆内的沙盘地图前为青少年们分享了盘龙城的历史故事。

1954年,长江爆发了一场百年罕见的特大洪水,出于防洪抢险的需要,遂取土于武汉市北郊,就此发现了这处古遗迹。在这里,考古学家们发现有城垣、壕沟、宫殿基址群、贵族墓葬、铸铜手工业作坊等遗迹,展现出了盘龙城遗址极高的地位和影响。

考古发现,盘龙城的地理位置选择、城垣建筑建设都引领了之后的时代潮流。盘龙城位于长江之滨,汉江交汇之处,有便利的水资源,水上交通便利,是商代早期的区域政治经济中心。城垣建筑也开创了武汉城市建设的先河,“宫城内的两座宫殿基址,是我国最早发现的‘前朝后寝’的建筑格局,‘前朝’就是议政之处,‘后寝’就是生活起居之所,这一建筑格局也被历代王朝沿用。”郝雨涵介绍,在宫殿区墙体旁,还发现了11节陶质排水管,这代表3500年前,商代先民建房时,就有完备的排水系统。

除了地理位置和建筑风格,盘龙城遗址内,还出土了青铜器、陶器、玉器等遗物3000余件,包括我国目前所见商代早期最大的青铜圆鼎;我国目前唯一一件带鋬觚形器;中原文化系统目前最早的绿松石镶金饰件;目前所见商代早期最大的有领玉璧……这些精美文物,无一不彰显商代时期盘龙城文化的高度发达。“盘龙城遗址是长江流域已知布局最清楚、遗迹最丰富的一处商代前期城址,誉为‘长江流域早期青铜文明中心’‘商王朝南土都邑’。”郝雨涵说。

商代先民捕鱼也吃藕 盘龙城3500年前已是鱼米之乡

俗话说“民以食为天”,盘龙城依山傍水,商代先民们在这里也过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生活。

《墨子·公输》中记载:“荆有云梦,犀兕麋鹿满之,江汉之鱼鳖鼋鼍为天下富。”考古研究表明,居住在盘龙城的商代先民主食有水稻和粟,副食来源于各种禽类、兽类及鱼类。

“南方地区1万年前即已开始种植水稻。盘龙城地区地上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是栽培水稻的理想场地。”宋若虹说。

“盘龙城地理位置优越,很多食物来源于自然采摘与猎捕,此处也出土了大量陶器,炊器。虽然此处几乎没有发现粮食等实物遗存,但根据文献记载和同时期其他地区考古发现,当时旱地上可种植稷粟,食用的蔬菜主要有萝卜、青菜、韭菜、桑、藕等;食用的瓜果主要有桃、枣、杏、李、梅、甜瓜、榛、栗等。 我们可以合理推测,当时的商代先民很有可能就已经吃着米饭,用从河里捕捞的鱼、采摘的藕,烹饪鱼汤、藕汤。3500年前的盘龙城也是一个鱼米之乡。”宋若虹说。

在公园也能考古 让历史更易“触摸”

近年来,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结合悠久的商代历史与优越的生态环境,设计开展一系列自然观察、考古研学活动,让更多的市民游客走进盘龙城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神秘商代文化、自然之美。

据宋若虹介绍:“盘龙城遗址博物院是市民周末探索的热门之地,我们通过针对不同年龄段开展特色活动、举办展览,让更多的人来到公园,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了解商代先民生活环境与我们现在生活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市民在身边的公园里就可以看到、触摸到商代历史,树立文化自信,让历史不仅仅是书本上的知识。”

活动过程中,盘龙城遗址博物院社教讲师贺潇华、杨紫瑄,带领孩子们触摸出土的陶片,登上3500年前的城墙遗址,体验亲手发掘青铜器,成为小小考古员。今年9岁的孙尚君是个历史迷,让他印象最深的便是从盘龙城遗址中出土的青铜器:“原来青铜器是金色的,因为氧化才变成青色。在考古体验发掘的时候,我也挖到了一个青铜鼎,上面还有龙纹,这是只有贵族才能使用的图案,真是太神奇了。”

据了解,武汉市园林和林业局公园管理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当前,经自主申报、专家实地测评选出了全市首批22座具有历史价值的公园。接下来,还将邀请武汉的中小学生们走进武汉历史文化公园,让他们在专业讲解员带领下,在公园里,讲述武汉历史故事。  

文/詹丽 孙姝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