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野生动物栖息地已建或在建项目22个
解放日报 2023-09-22 08:04

今年3月,位于崇明区新村乡的麋鹿极小种群恢复与野放项目新添两位成员,让上海首个麋鹿野放栖息地内的野生麋鹿从4头增至6头。目前,两头小麋鹿健康成长,向社会公开征集的名字将在11月公布。

记者9月21日从市绿化市容局召开的通气会上获悉,目前上海已建或在建的野生动物栖息地项目共有22个,后续将根据相关标准进行评估并公布符合要求的栖息地。

栖息地与周边“共赢”

上海市绿化市容局野生动植物保护处四级调研员刘晓萍介绍,截至2022年底,上海地区共记录到鸟类518种、兽类46种、两栖类15种、爬行类36种。

自2013年起,上海在借鉴国内外典型城市化地区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模式的基础上,在基础生态空间内“见缝插针”选择了一批生态基底好、野生动物分布相对集中、土地用途较为稳定的区域,创新性地开展了“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项目。

野生动物栖息地建设也是2023年10月1日将施行的《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的核心内容。

《条例》要求相关部门对上海栖息地状况进行调查、监测和评估,编制栖息地保护方案,采取多种措施对原生状态退化的栖息地进行修复。修复后,由主管部门进行评估,将符合要求的列入名录,按照相关技术规范精心维护管理。

野生动物栖息地的规划建设和运营维护必须考虑如何实现其与周边社区发展的“共赢”。《条例》明确,可以根据栖息地实际情况开展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自然观光等活动,更好地发挥野生动物栖息地的生态服务功能。

拓宽收容救护渠道

上海野生动物收容救护体系和运行的现状,距离理想状态还有较大差距,但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的需求却在不断增长。

根据上海市林业总站提供的数据,今年1月至8月,全市共收容救护野生动物1087次。

针对收容救护的野生动物数量持续处于高位、指定收容救护机构负担较重的现状,《条例》要求主管部门加强收容救护能力建设,同时明确可以组织从事野生动物科学研究、人工繁育等活动的组织和个人依法参与收容救护工作,进一步拓宽收容救护渠道。

“一方面要管控源头,严厉打击违法贸易、强烈谴责弃养、不科学放生等行为,另一方面要积极寻求与社会力量的合作。”上海市林业总站副站长李梓榕表示,城市中的野生动物收容救护是市民朋友比较容易和野生动物建立关联的一种方式,欢迎有条件、有技术、有能力协助开展收容救护工作的社会组织、科研单位、企事业单位参与。

今年,上海首个区级专业陆生野生动物收容救护点在浦东新区的黄浦江畔启用,执法部门缴获或被弃养的“异宠”,还有意外受伤的乌龟、蜥蜴等野生动物,在上海中心城区有了被照料和关爱的歇脚处。据悉,上海大自然野生昆虫馆提供了场地、技术力量,还主动承担了收容救护点的日常运维费用。

这种引入社会第三方开展协作的模式将在上海复制推广。

禁止投喂野生动物

科学对待野生动物的方式是“四不”:不害怕、不投喂、不接触、不伤害。

以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貉为例,近年来,人为的“溺爱”,比如一些小区居民的无节制投喂,导致小区内貉数量急剧增长,还导致貉行为的异变,认为有人投喂是理所应当的事,不惧怕人类、脾气暴躁。

对此,《条例》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禁止投喂野外环境自然生长繁殖的野生动物。

“不过,对于市民反映比较多的投喂流浪猫狗问题,由于流浪猫狗不属于野生动物,所以暂时还无法根据《条例》来处理,主要以倡导性条款来提醒。”刘晓萍表示,绿容部门会通过加强文明倡议、科普推广等方式,减少无节制投喂行为,比如定点定时投喂、见到流浪猫狗再投喂、投喂后打扫清理场地、设置貉够不到的高处投喂点等。

文/陈玺撼

编辑/倪家宁

相关阅读
江西文联举行野生动物摄影作品展 呼吁保护动物及其栖息地
中国新闻网 2024-11-16
上海:野生动物与人类社会边界模糊 居民热心投喂致貉泛滥 最好的方式是保持距离
解放日报 2024-07-26
秦岭:连接破碎化栖息地 修复生态廊道 为野生动物搭建“鹊桥”
西安晚报 2024-06-12
全市陆生野生动物种类增至612种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打造自然教育场所,上海已建成野生动物栖息地22个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03-04
广东首批陆生野生动物重要栖息地共47处
中国新闻网 2023-12-30
野生动物日益“城市化”市民如何与之做好邻居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2-09
促进人与动物的和谐共生:《上海市野生动物保护条例》表决通过 10月1日起施行
解放日报 2023-06-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