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MINI终于等来了一束光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09-18 09:53 阅读量:40886

一束光能照多远?答案是从德国到中国再到世界。

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2018年7月,德国宝马集团和中国长城汽车正式签约成立了合资公司——光束汽车。不过,这束光在2020年6月后,就淡出了公众视野。

时隔3年零3个月后,有关于它的消息终于更新了。

9月,有相关消息称,宝马集团于2023慕尼黑车展上透露,MINI品牌两款全新纯电动车——三门MINI Cooper和一款全新紧凑型跨界车,将在光束汽车工厂相继投产,并同时辐射中国和国际市场。这一消息无疑说明,“中国造”MINI即将上线,而且上线时间就在2024年。

光束汽车,一个熟悉又陌生的名字

提到光束汽车,可能大家感到既熟悉又陌生,因为光束汽车确实已经脱离大家的视线太久。但在当年,它的成立却备受关注,因为光速汽车涉及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两大巨头,而且MINI也是一个自带流量的汽车品牌。

图片1.png

2018年7月10日,光束汽车正式成立,这家合资公司是由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各持股50%组成,公司投资总额51亿元,年标准产能为16万辆。

2018年8月13日,光束汽车与张家港市政府在南京签署合作合约;2019年11月29日,光束汽车项目在张家港正式启动;2019年12月27日,光束汽车在张家港获得营业执照;2020年6月20日,光束汽车生产基地奠基仪式在张家港举行。至此,有关于光束汽车的消息戛然而止。

图片2.png

不过,就在大家以为光束汽车项目或已生变,不会再有新进展时,宝马集团却扔下了一颗重磅“炸弹”,不止宣布光束汽车将投产两款MINI电动车,且指出这些产品将在全球销售,这无疑又是“中国造 全球享”的又一案例。

但是,细看MINI品牌的电动化规划,或许光速汽车项目的“再次”推进,是一件不得不为之的事情。因为根据规划,到2025年,MINI品牌计划实现50%电动化,到2030年实现100%电动化。

然而,现在投产MINI的英国牛津工厂并未为全面转型电动化做好充分准备,而且由于燃油车和电动车共线生产,也拖慢了它的生产节拍,所以快速上马光束汽车项目或许会是一个好选择。

另外,MINI品牌在今年上半年的全球销量亦有0.2%的微弱下滑,它也需要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车市场为其输血。所以,作为宝马集团在中国的第二个合资项目,同时也是长城汽车的第一个合资项目,光束汽车的顺利落地是双方共同期待的。

纯电MINI不当“第二个”Smart

而提到纯电MINI,就有不少人觉得它有可能走与Smart相同的路径,也就是“借平台”生产,因为宝马目前并无真正意义上的纯电平台,其真正的纯电平台要2025年才会量产,而长城汽车是有纯电平台的,借用过来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和成本。但是,这件事或许只会是大家的一厢情愿。

图片3.png

因为通过官网的一句介绍,我们就可以看出,光束汽车并非是一家,谁在技术上完全占主导的合资公司,而是集双方之所长。

官网原话是,共同研发产品是本项目的重点,光束汽车立足于长城汽车的研发能力和研发资源,同时借助宝马集团在全球市场技术经验和运营实践的支持,实现“联合研发,中国制造,服务全球顾客”的崭新业态模式。

同时,近日宝马集团董事长齐普策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也公开表示,宝马欢迎合作,但这种合作绝非“拿来主义”。“我们目前不会做的是,将其它企业打造的平台直接用到MINI或BMW上,这种‘拿来主义’并不是宝马最擅长的事情。我们需要合作开发、合作制造、合作销售,光束汽车就是这样,这跟‘拿来主义’完全不一样。齐普策表示。

所以,Smart虽然使用吉利的SEA浩瀚平台打造,并且在销量上也并未因浩瀚平台而受到影响,依旧于今年上半年在国内交出了23540辆的销量数据,但是MINI并不会走Smart的“老路”,成为“长城牌MINI”。

当然,无论是借用平台也好,不借用平台也罢,都只不过是品牌为了应对市场竞争的一种选择,并无优劣,消费者也不会因为一个平台就选择买或者不买,最重要的还是整车的竞争力如何。

写在最后:作为宝马集团和长城汽车的合资项目,光束汽车对双方来讲,都有着颇为重要的意义。于宝马而言,光束汽车不仅是宝马集团再次践行“以中国为家”发展策略的又一落地项目,同时它也有助于宝马集团加速转型电动化,提升在中国市场以及全球市场的新能源车销量。于长城汽车而言,光束汽车作为其第一个外资合资项目,不仅有助于提升它的全球竞争力和利润,同时通过与宝马的合作,也可以增加很多以往所没有的经验,毕竟之前长城汽车一直是“单打独斗”。

不过,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不缺少有个性,且兼顾豪华感的汽车品牌,所以姗姗来迟的光束汽车还能否赶得上趟,并不好说。

文/王磊

编辑/王磊-汽车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