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这种“天才病”常被误诊,而且开始低龄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04-19 09:30

有这样一种疾病,患者时不时就像坐上了“情感过山车”,情绪忽而高亢、忽而低落,最可怕的是,患者的自残风险约是健康人的100倍。从画家梵高到政治家丘吉尔,都被这种双相情感障碍(即躁郁症)所困扰。由于它似乎更偏爱天才,因此也被称为“天才病”。

近年来在门诊中发现,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发人群开始低龄化,尤其是15岁至19岁的年轻人,并且有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的特点。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从首次发病到确诊的时间可以长达10年,近四成的患者常被误诊为抑郁,而长期抗抑郁治疗容易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反而会加重病情。

今天,北京回龙观医院的闫静怡、何锦分享一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患病经历,以帮助大家了解这种疾病,尽可能更早发现它的存在。

【患者自述】

(1)及时就医找准病因

2019年的冬天,我在南方的一所985大学读书,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我一边在自己喜欢的单位实习,一边准备毕业论文。

随着天气越来越冷,我感觉头越来越重。最初,我以为是自己在论文上投放了过多精力,难以胜任实习工作,于是提前结束了实习。然而,我的状况并没有因此改变,内心好像被冰封住一般,让我难以喘息。奇怪的是,几天后我又恢复了活力,情绪亢奋、说话语速极快、精力充沛、思维敏捷。然而,稍不顺心就又陷入易怒、易冲动的状态(这是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临床表现)。

之后,我便开始做噩梦,梦中的我正在杀死我自己,好像是一个我在杀死另一个我。噩梦重复了好几天,到第5天的时候,我撑不住了,决定寻求帮助。我和妈妈通电话,事无巨细地汇报了自己的异常情况,又上网查询与这种症状相符的疾病。根据我查询到的知识,结合自己的童年经历,我觉得最近发生在自己身上的异常都与双相情感障碍这种疾病相吻合。

整理好行装,妈妈带着我一起找到了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专家团队的刘华清教授。在就诊过程中,刘教授总是能“接”得住我,用一种很开放的态度关注我和他说了些什么。

记得当时,我把候诊室的薄荷糖吃掉了大半碗,妈妈见状立刻就崩溃了,觉得我已经病到失控的地步(父母稳定的情绪对于孩子来说至关重要)。但刘教授把薄荷糖的事情放在一边,继续专注于我说了什么,并和我核对一些细节。其实我也明白,吃掉那么多糖确实是反常行为,但刘教授的反应让我感觉自己不是异类,正在被接纳。

果然,最后我被确诊为双相情感障碍,开始接受治疗。由于就医及时,阻止了我的病情进一步恶化,但也留下了两个遗憾:一是我对其中一种药的副作用非常敏感,没能够按时、按量服药,导致后来躁狂发作;二是虽然刘教授是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领域的顶尖专家,但我羞于开口讨论自己的心理问题,所以只接受了单纯的药物治疗,而没有进行辅助心理治疗。这些遗憾,导致了后来疾病复发。

(2)药物和心理治疗缺一不可

第二次找到刘教授时,我已经因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发作暂停了工作,在家休养。由于疫情原因,我暂时无法正常接受治疗,于是我通过网络向刘教授求助。刘教授询问了我目前的就医、服药、日常起居和工作状况,称赞我的“思考力很好”“分析总结得很好”,当晚就挤出时间通过网络指导我。他建议我接受长程的心理治疗,并且推荐了一位心理治疗师(患者能找到一位让自己信赖的医生是治疗的关键一步)。

的确,我始终以药物治疗为主,缺乏心理治疗的辅助。在接受药物治疗并进行辅助心理治疗后,我明显感到自己的状态越来越稳定。同时,和治疗师的定期访谈也让我逐渐放下心防,在谈及儿童期的经历时虽难掩泪水,但我终于愿意讲出来,不再一个人默默承受。

往事已逝不可追,我无法改变幼时不好的经历,但学习如何与之共处、如何更好地生活,是我能够做到的。感谢我的治疗师,在这段艰难的路上陪伴我前行,见证我的成长。

(3)勇于“解剖”自己获重生

结合这几年就医的心路历程,我愿意分享自己的经验,以便帮助到更多病友。

1.生病并不可耻,也不意味着绝望和失败。谁都有可能遭遇生命的滑铁卢,谁都有可能被疾病折磨。梵高在精神病院里依旧能画出《星空》;丘吉尔首相终身和这种疾病抗争,没有屈服。我也是这样,确诊之后依然可以凭借努力获得国家级优秀毕业生、专业资格考试特高分等荣誉,也可以顺利完成海外学习、成为引进人才。所以,我们一定要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不放弃追求生命中美好的东西。

2.不要什么事情都自己扛,一定要学会求助,千万不要觉得寻求帮助是可耻的。由于专业原因,我学习能力、调研能力比较强,家里人早就习惯了有难题让我自己去想办法解决。可是当我生病时,再让我自己去解决,只会大大增加我的压力,加重我的病情。谢谢妈妈,谢谢刘教授,谢谢心理治疗师,他们为我铺开了一张强大的保护网。

3.心理治疗可以迟到,但不能缺席。药物可以控制住情绪,使它相对稳定,但想要在长期康复中减少复发,心理治疗包括家庭支持治疗是必不可少的。

4.我第一次就医时的猜测是对的:“儿童时代遗留的问题导致现在发病”。成年时的思维、情绪和行为模式很大程度是奠基在儿童时期的,是冰山总有浮现的一天。国外一些顶尖的儿童医院,接诊的年龄范围从出生到21岁。换句话说,十五六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可能对“儿童”这个词有些排斥,但在出现精神障碍时,恰恰更需要儿童精神医学。

【医生的话】

孩子康复需要父母共同努力

北京回龙观医院儿童青少年心理障碍知名专家团队刘华清主任医师

好的医患关系其实是一种合作关系,患者赋能于医者,医者赋权于患者。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在就医时通常处于抑郁发作期,跟单纯的抑郁发作非常相似,此时如果躁狂症状还没有表现出来,就特别容易被误诊。

就像前文所说,双相情感障碍从发病到被确诊平均需要8-10年的时间,这是非常让人心痛的数据。如果更多人了解此类疾病,患者的自我觉察能力和家人的观察敏锐度就会提高,就能更早地发现疾病的征象,患者也能及早就医,得到更准确的治疗,这将大大缓解疾病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的痛苦。

对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通常是给予药物治疗为主、心理治疗为辅的诊疗策略。大家也许已经注意到,文中的患者在诊疗过程中总是提及母亲,却很少说到父亲。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我们应该重视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的调整,尤其重视增强父亲的功能。孩子的康复过程如果有父母的共同参与,很可能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双相情感障碍的治疗是一个系统工程。首要的是患者生物节律的维持,其次就是社会节律的维持。除了家人、朋友之外,如果还有更多的人来关照、理解、爱护这些患者,让他们在社会大家庭中感受到善意和被接纳、被包容,也有利于他们更快康复,回归正常工作和生活。

健康人难以想象,这些年轻人的身心受到了多大的冲击,又将需要多久才能走出人生的至暗时刻。但是作为医生,我们在寻找治愈方法的同时,也希望患者怀着希望,等到拨开阴霾的那一天,像参天大树一样勇敢站在温暖的阳光下,并且接纳和宽容那些埋藏在岁月中的陈旧疮疤。

【延伸阅读】

双相情感障碍有迹可循

根据《中国双相情感障碍防治指南》,双相情感障碍包括抑郁和躁狂两种情形,它们发作时有不同的特点。

● 抑郁发作

症状表现以情绪低落为主,并且有下列症状中至少4项:1.缺乏兴趣和愉快感;2.精力减退或疲乏感;3.思维或运动迟缓;4.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5.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6.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7.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病程时长:符合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持续2周以上。

●躁狂发作

症状表现以情绪高涨或容易激惹为主,并且有下列症状中至少3项(如症状表现仅有容易激惹,则下列症状需至少4项):1.注意力不集中;2.话语量增多、语速加快;3.思维奔逸、联想加快;4.自我评价过高或夸大;5.精力充沛、不感觉疲乏、活动增多、难以安静;6.鲁莽行为(如挥霍、不负责任或不计后果的行为等);7.睡眠需求减少。

病程时长:符合症状表现和严重程度持续1周以上。

编辑/彭小菲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