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回乡“智能养鸡”年入150万
扬子晚报 2023-03-23 11:36

大学生回乡养鸡年入150万?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很多人都感觉到不可思议。但其实,这样的案例在扬州宝应35岁的小伙王伟身上就真实地发生着。2010年,王伟大学毕业后回到家乡,用所学知识经营起了养鸡场,十多年时间,他带领员工把传统养鸡场升级优化为兼具科技感和生态感的智能养鸡场,每年养鸡的纯收入达150万元。3月22日,在接受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采访时,王伟笑着说:“这些年我做的,就是把大学学到的知识踏踏实实地运用到了实践中,抓住‘鸡遇’,我觉得现在这个收入还不算高,还有上升空间呢!”

大学毕业返乡 接力做“鸡倌”

今年35岁的王伟,是扬州市宝应县夏集镇潼口村人。2010年,他毕业于淮安生物工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畜牧兽医专业。大学毕业的他,原本可以在外谋得一份不错的工作,他却选择回到家乡,从父亲王庭余手中接过“接力棒”,办起了养鸡场。

“上世纪90年代,父亲靠种地为生,一年下来收入不过4000元。我们一家三口蜗居在一处老房子里,漏风漏雨,生活拮据。1996年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结识了一些养鸡专业户,就决定放下锄头当个‘鸡倌’。”王伟告诉记者,父亲边学边做,后来在当地村委会的支持下,租了一处空地,以500只鸡苗起家,建起了小型养鸡场。

为节省人工,王庭余夫妻俩长年累月待在鸡舍。喂养、打扫、打疫苗、收鸡蛋,亲力亲为。王庭余说:“别人进来都要捏鼻子,嫌臭,我就强忍着臭味进去干活。最累的是打疫苗的时候,需要挨个抓鸡仔,挨个打,打完后常常累得步子都迈不开。”

2000年,当地政府鼓励养殖业做大做强,出台了不少优惠政策。王庭余决定扩大规模,于是在当地潼河附近新建了稍具规模的养殖场,引入了半自动化设备。“到2010年左右,养鸡场的日产鸡蛋多了,但病害防治捉襟见肘,加上我也年纪大了,就准备关闭养鸡场,过过清闲的‘退休’生活。”王庭余说,那时候,儿子王伟刚好大学毕业,“他大学所学的是畜牧兽医专业,我原本以为他会选择在大城市里找一份工作,没想到他回来和我说,想要用自己所学,把咱们家的养鸡场办下去。看到儿子对自家的养鸡场这么上心,并且对我讲解了他设计的改进方案,我感觉到儿子长大了,我也相信他,一个大学生一定比我们老一辈有更创新的想法,所以就把养鸡场交给了儿子打理。”

他的鸡场是这样的

运用生态养殖模式 解决鸡粪臭味还卖出“高价”

“当年我选择在外发展也不是不可以,但考虑到城市里人才聚集,竞争特别大,靠单一的工资生活不是我想要的。我来自农村,农村是我的根,加上国家提倡大学生学成返乡创业,学校也经常引导我们这么做。”王伟告诉记者,回到家里的养鸡场调研了一段时间后,他发现传统的养殖模式卫生环境差,劳动强度大,经济效益不高,就想尝试用生态养殖模式来经营。

那么生态养殖模式究竟如何实施呢?王伟说,比如为了解决鸡粪污染环境问题,他想到了建设有机肥发酵生产点的方式,引进全自动鸡粪处理设备。“这些设备年处理鸡粪3万吨,生产生物有机肥2万吨,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养殖循环,虽然购买这批设备的资金很高,会面临着前期投入大,资金不足的问题,但从长远来看,这种模式是良性的,是能创造经济效益的。”

“在我的养鸡场,你闻不到鸡粪的异味。”王伟自豪地介绍道。记者在养鸡场现场走访,确实没有闻到鸡粪的异味,还看到在养鸡场内的树上有星星点点的鸟巢,可见鸡场的生态环境相当不错。

另外,王伟也告诉记者,其实鸡粪利用得好,也可以生财。在养殖车间,王伟指着一台设备说,“这是智能发酵设备,通过生物手段,将鸡粪转换成有机肥,每天也能赚好几百元。”王伟还与附近一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将鸡粪用于菌菇种植,实现了种养良性循环。仅这一项,就年增收益15万元以上。

“种养结合,也算是循环农业吧!把养殖业产生的鸡粪,经过发酵处理作为有机肥来种田,这是在大学课堂上提到的‘禽—沼—粮’生态养殖新模式,我也算学以致用了。”王伟笑着说。

智能养鸡场大大节约人工 一个鸡舍可养3万只鸡

随着养殖规模的扩大,王伟养鸡越来越智能化。他前期投入180万元引进全自动蛋鸡养殖设备,尝试智能养鸡。只要一部手机,就可以完成日常给鸡喂水、喂料、捡蛋等所有程序。“过去钻鸡窝,现在按开关。王伟养鸡,不像我们以前那样辛苦了。”看到全程智能化养鸡场景,王伟的父亲王庭余不禁赞叹。

“试水”成功后,王伟不断加大投入,十多年间,已投入3000万元,建成智能蛋鸡舍6幢,智能育雏舍3幢以及相关配套设施,并通过智慧农业物联网管理平台,实现鸡舍养殖环境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等数据信息化采集和动态监测预警。同时,采用科学的生产、管理、防疫、投入品使用、粪污治理等质量管控措施,确保生产出的每一枚鸡蛋品质优良。“以前一座鸡舍可以养5000只鸡,现在可以养3万只。以前一座鸡舍喂食一次要半个小时,一天要喂4次,现在都是自动化喂养,一次只需要5分钟。智能养鸡,机械喂料很均匀,配的是中草药预混料,可以增强鸡的体质,减少疾病发生。”王伟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现在一个鸡舍约有3万只鸡,由于是全自动化养鸡,每个鸡舍只要一个工人作业就够了,“每天喂料都是全自动喂料、全自动喂水、全自动捡蛋,节省人工,效率杠杠的。”

年挣150万元 未来有更大“野心”

“我认为养鸡是个阳光产业,餐桌上少不了鸡蛋。要吃鸡蛋就要有人把鸡养好,鸡不出问题不发病,才能挣钱。”王伟向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透露,自己的养鸡场拥有全自动养殖生产线6条,蛋鸡存栏18万只,每天可产鸡蛋6000多斤。不仅有传统的线下模式,还利用线上平台进行推广,并与无锡、镇江等地商超进行合作,年销售2000余万元。同时,还吸引附近10余名村民就业。

富裕起来的王伟并没有忘记乡亲们。随着王伟养鸡场规模的扩大以及知名度的提高,不时有村民向他请教养鸡经验,他总是毫无保留地传授技术,还鼓励大家一起发展养殖业,帮助养鸡户联系销售,卖个好价钱。在他的带动下,许多村民通过养鸡走上了致富路。养殖户万小峰在他的带动下,饲养蛋鸡4万只,年收入20多万元。王伟还吸纳村民在他的养鸡场就业,人均月收入3500元到4000元。“在家门口上班,收入这么高,上班也很轻松,我过去从来没想过。”村民艾金海激动地说。

据介绍,王伟的蛋鸡养殖场目前已变身大伟生态农业公司,占地69亩。20多年前那座小小的鸡窝棚,蜕变成一座多业态的综合园区。走进王伟的养鸡场可以看到,每座鸡舍都相当于“五星级宾馆”,空调系统实时监测,确保温度维持在26℃上下,新风系统24小时净化。鸡粪自动清理,雾化消毒,最大程度上减少疾病发生。“我的鸡场要干净得让人感觉是个企业,而不是一个苍蝇满天飞的作坊式工厂。”王伟认真地说。

“每年挣150万元,我觉得这个收入不算高,以后每年应该都有增加。我想继续扩大生态养殖规模,做大蛋鸡养殖产业,不断延伸产业链,从养殖向禽产品加工、农作物种植有机肥加工转变。我也希望可以带动更多有务工需求的人,共同走上致富路。我觉得回乡做‘新农人’是一件很幸福,很有意义的事。”对于未来,王伟有着更远的规划和更大的“野心”。

文/陈咏 延龙 晶晶 玉喜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