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 贾府的室内陈设,暗藏哪些有关等级的玄机?
凤凰网读书 2023-03-21 18:00

不一般的荣禧堂

自从上古年间周公制“礼”之后,等级与礼制便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这样一个等级分明、尊卑有序的社会中,与颜色、服饰、卤簿一样,建筑的外观与室内陈设,都需要遵从等级制度与礼制文化。无论是否有其原型,《红楼梦》小说里的“荣国府”,同样体现出了这一点。

中国古代住宅布局基本是客厅、卧室和书房,其中最重要的是客厅,即厅堂,它是家庭中最重要、最开放的地方。无论是祭祀会友,还是教育后代,都在厅堂中进行。荣国府中的“荣禧堂”正是这样一个地方。

《红楼梦》第三回“贾雨村夤缘复旧职林黛玉抛父进京都”,清,孙温,现藏旅顺博物馆。黛玉初到贾府时曾到荣禧堂,书中描绘其内部陈设如大紫檀雕螭案及其上的金蜼彝、玻璃醢均彰显其钟鸣鼎食之家

林黛玉初进荣国府时就到过这里,按小说里的描写,“进入堂屋中,抬头迎面先看见一个赤金九龙青地大匾,匾上写着斗大的三个大字,是‘荣禧堂’,后有一行小字:‘某年月日,书赐荣国公贾源’,又有‘万几宸翰之宝’”。

这匾额与题词,就显示了贾府与皇家不同寻常的关系。所谓“赤金九龙青地大匾”,金为富贵之色,龙乃皇家专用之物,九是数字之极,三者合一尽显贾府的高贵富有和赫赫权势。而匾上“荣禧堂”三字竟是皇帝亲笔“书赐荣国公贾源”的,下面还有皇帝的“万几宸翰之宝”。这在封建社会,堪称至高无上的荣耀。无怪乎林黛玉进贾府之前,其父林如海就告诉她,“这个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了。

而《红楼梦》的第七回也提到,焦大“从小儿跟着太爷出过三四回兵,从死人堆里把太爷背出来了,才得了命”。可见贾氏的先人的确为皇帝卖过命,立过功业,所以才获封“国公”高位。

接下来,《红楼梦》还“借”“时时在意,步步留心”的林黛玉之眼,展示出荣禧堂的内部陈设:“大紫檀雕螭案上,设着三尺来高青绿古铜鼎,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一边是金蜼彝,一边是玻璃醢。地下两熘十六张楠木交椅。”

这段话字数不多,但信息量却相当大。古时候的普通人家,在其厅堂中的条案上一般陈设花瓶和镜子,取其“平静”的寓意。但荣禧堂的做法与之大相径庭。“螭”是一种无角之龙,传说中的龙生九子之一,《说文》中将其描绘为土黄色。“鼎”“彝”“醢”原是夏商周三代的祭祀礼器,代表贾府乃是身份高贵的“钟鸣鼎食之家”。案的上面“悬着待漏随朝墨龙大画”。其中的“漏”是漏壶,即古代的一种计时器;“随朝”的意思是按照大臣的班列朝见皇帝。“墨龙大画”就是巨龙在云雾海潮中隐现的大幅水墨画,旧时以龙象征皇帝,“潮”“朝”谐音,隐喻朝见君王的意思。可以说,这幅画不露声色地炫耀了贾家的显赫权势。

河北正定荣国府荣禧堂。荣禧堂是荣国府祭祀会友的厅堂,墙上的“待漏随朝墨龙大画”,不露声色地炫耀了贾家的显赫权势

值得一提的是,荣禧堂摆设的“雕螭案”是用紫檀木做的,交椅则是楠木制成。这些木材都是名贵之材。紫檀木木质坚硬,香气芬芳。《元史》记载:“至元二十四年(1287),使马八儿国……又以私钱购紫檀木殿才并献之。”《南村辍耕录》则说元宫里的紫檀殿大小和文思殿差不多,即“三间,前后轩,东西三十五尺,深七十二尺”。这就说明紫檀木用于建筑的历史至少可以追溯至元朝。

由于清代家具注重装饰,喜用比较奢侈的材料,所以紫檀木在清代更受追捧。可惜它原产于印度次大陆,且多散生而不成林,寻找、砍伐和运输都很困难,号称“寸檀寸金”,自然只有贾家这样的达官贵人才消费得起了。至于“楠木”,它木性稳定,不开裂、不变形,极为耐腐,纹理细腻。现存最大的楠木殿是明十三陵中长陵祾恩殿,殿内共有多达60根巨柱,均由整根金丝楠木制成。清代更是将楠木作为御用之材,可见其稀有珍贵。荣禧堂能够一口气摆出16张楠木交椅,自然也体现出了完全不同于一般民宅的尊贵、气派、荣耀。

荣禧堂陈设图。《红楼梦》描绘荣禧堂内摆着“两熘十六张楠木交椅”。楠木在清代是御用之材,可见珍贵,也从侧面体现贾府不同于一般民宅的尊贵气派

至于“交椅”同样也是一种地位的象征。人们或许也会联想到,在一些古典章回小说里,“坐第一把交椅”干脆成了首领的代名词。实际上,交椅是一种从明代流行起来的坐具,整体给人以庄严肃穆、稳重大气的感觉。一般交椅靠背与扶手处浑然一体,由三到五个部件榫接而成,扶手处以圆形如意头居多。

在晚清小说里,经常可以见到八张椅子四个茶几这样的陈设,与《红楼梦》里的荣禧堂不同。这是因为,曹雪芹生活的时代尚是清代中期。大厅上两熘十六张交椅虽然已是固定性的陈设,但还没有配套茶几夹在两张椅子当中这样的做法。当然反过来,这也可以理解为,《红楼梦》里的荣禧堂,恰也成为清代中叶家具陈设方式的真实写照。

风格迥异的贾母上房

话说回来,荣禧堂固然体现出了威严权势,但这种过于正式的“气场”有时也会让人感觉拘束而不自在。小说对此就提道:“原来王夫人时常居坐宴息,亦不在这正室,只在这正房东边的三间耳房内。”

相对而言,上房就透出浓厚的生活气息,原因也很简单,这类房间是贾府里重要成员日常居住的地方,自然不能没有“烟火气”。在诸多上房里,贾母上房又尤其引人注目。林黛玉初入荣国府来见外婆(贾母)时就看到“正面五间上房,皆是雕梁画栋。两边穿山游廊厢房,挂着各色鹦鹉、画眉等鸟雀”。在整个荣国府里,上房一般都是三间,唯独贾母上房为五间成了一个特例。

《红楼梦》小说这样写,自然有它的道理。贾母,也就是“史老太君”以及贾府上下尊称的“老太太”“老祖宗”,娘家史氏为“四大家族”之一。她是贾代善的妻子,贾赦、贾政和贾敏的母亲,贾宝玉的奶奶,林黛玉的外婆,另外史湘云也是她的内侄孙女。贾代善过世之后,在贾府里就属贾母辈分最长,地位崇高。她的八旬之庆,正日子是八月初三,从七月二十八就开始在荣、宁两府齐开筵宴,直到八月初五,整整七日。热闹豪华,非往日家庆活动所比,显示了这位老夫人的尊荣。她的“五间上房”,因此也就不足为奇了。

在小说里,贾母上房似乎也叫“荣庆堂”。但不同于书中对荣禧堂的集中描写,对荣庆堂内部格局的描写散落在全书的好几个章节里。比如林黛玉一开始来的时候,在上房里看到“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在交谈之中,人们又可以得知,“今将宝玉挪出来,同我在套间暖阁儿里,把你林姑娘暂安置碧纱橱里。等过了残冬,春天再与他们收拾房屋,另作一番安置罢”。这就说明,贾母上房里有套间暖阁与碧纱橱。

后来,小说又借王太医之眼看贾母上房里的陈设:“只见贾母穿着青皱绸一斗珠的羊皮褂子,端坐在榻上,两边四个未留头的小丫鬟都拿着蝇帚漱盂等物;又有五六个老嬷嬷雁翅摆在两旁,碧纱橱后隐隐约约有许多穿红着绿戴宝簪珠的人……这里王夫人和李纨、凤姐儿、宝钗姊妹等见大夫出去,方从橱后出来。”

这些文字描述虽然比较零碎,但脉络还是相当清晰,仍旧可以从中勾画出贾母正房的室内布局。在五间上房里,中间的三开间是明间,其左右是次间、梢间。明间一般作为客厅,主要用来日常接待来客、家常宴饮之用,贾母的明堂空间由三个开间合并为一体,阔朗宽敞,还能反映出主人的高贵地位。至于次间、梢间则是主要的休息场所。

另外,贾母上房的西梢间中有“套间暖阁儿”,是贾母的卧室。而东梢间则用“碧纱橱”与西侧的房间隔断,碧纱橱内有床,是林黛玉初到荣国府的卧房。这其中的“暖阁”是从屋中分隔出来的小居,里面设置火炉和熏床,使人可以在阁中取暖。而“碧纱橱”是一种应用隔扇将室内空间的次间或梢间与厅堂空间进行区分的空间形式,隔扇以进深方向进行固定分割排列,隔扇数量都是以偶数出现,中间两隔扇可自由闭合,为两空间进出的通道。隔扇上部采用透雕的装饰手法,所以要在镂空窗后贴合一层纱绸,以保障空间内的私密性,由于大多数窗纱采用碧绿色,因此得名“碧纱橱”。

虽然与“荣禧堂”只有一字之差,但“荣庆堂”并没有庄重肃穆的感觉。从功能设计上说,它虽然具有接待来客、家常宴饮之用,但很少承担家族的礼仪活动,所以室内空间布置以舒适为主,在其正中就摆放了一架木榻。小说后来提道:“(荣庆堂)当中独设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自己(贾母)歪在榻上。榻之前后左右,皆是一色的小矮凳,宝钗、宝琴、黛玉、湘云、迎探惜姊妹等围绕。”从中就可以看出这木榻在贾母正房中的中心地位。

贾母上房室内布局图。贾母上房应是面阔五间,中间是三开间的明间,一般作为宴饮接待的客厅,次间、梢间则是休息场所。西梢间有套间暖阁,是贾母卧室,东梢间则用碧纱橱与西侧房间隔断,是黛玉初到荣国府时的卧房。来源/黄云皓着《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

所谓“木榻”是一种坐卧具,它比床要小,呈长方形。木榻有大小之分,较大的又名“罗汉床”,一般是有护栏的,小的称美人榻。木榻也有地位之分,地位较高的是独坐榻,较低的为共坐榻。古人一般都将木榻陈设于厅堂待客,中间放置一几,两边铺设坐垫,典雅气派,形态庄重,是一类讲究的家具。自五代时期的《韩熙载夜宴图》以来,历朝历代的绘画作品里频频可以见到古人以榻或罗汉床为中心待客的场面。明代以后,特别是在清代,这种礼仪已成定式。

另外,《红楼梦》小说里还提到,后来众人在游览大观园时,在潇湘馆歇脚。刘姥姥讲,她在贾母房中看见大箱子大柜子十分威严,柜子的高度比她所住的屋子还高。这就是所谓“顶箱柜”,出现在明朝末期,在清朝的上层社会家里受到追捧。因此它出现在贾母上房里倒是不足为奇的。

上房里的炕

除去贾母上房之外,小说里还提到了贾政(与王夫人)及王熙凤的上房,相对贾母的上房而言,它们都显得有些等而下之了。比如,林黛玉看“到东廊三间小正房内。正房炕上横设一张炕桌,桌上磊着书籍茶具,靠东壁面西设着半旧的青缎靠背引枕。王夫人却坐在西边下首,亦是半旧的青缎靠背坐褥。见黛玉来了,便往东让。黛玉心中料定这是贾政之位。因见挨炕一熘三张椅子上,也搭着半旧的弹墨椅袱,黛玉便向椅上坐了”。

按理说,贾政是荣国府里的掌权者,又是贾家当时唯一在朝廷做点正经事的人,皇帝因恤先臣,还额外赐了贾政一个主事之衔,升了工部员外郎。以这样一个身份,区区“东廊三间小正房”似乎显得有些掉价。但从另一个角度理解的话,贾政若要会客,自有荣禧堂可用。因此他的上房只是单纯的起居之所,并无会客功能,从室内所摆放的家具并无供客人专坐的椅子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大约只是因为林黛玉为贾政亲外甥女所以才在此相见,更尽了亲人之意。

不过,从《红楼梦》的叙述看,贾政不常管理府中大小俗务,每日只看书着棋,同一众清客闲聊,是名副其实的甩手掌柜。这样一来,荣国府的实权,就落到他的侄媳妇、贾琏的妻子、八面玲珑、聪明泼辣的王熙凤手里了。小说里贾敷、贾敬、贾赦、贾政四人名字谐音为“福晋摄政”,便是一种暗示。

按照《红楼梦》的描述,贾府的收入主要是世袭俸禄、皇帝恩赏以及庄地产业地租。即便有贾政在朝为官,但其官职不过是员外郎升任郎中,从五品至正五品,收入也十分有限。小说写刘姥姥初见王熙凤时,王熙凤对她大叹苦经,所谓荣国府“不过借赖着祖父虚名,作个穷官儿罢了,谁家有什么,不过是个旧日的空架子”,“外头看着虽是烈烈轰轰的,殊不知大有大的艰难去处,说与人也未必信罢。”

贾母上房明间示意图。荣庆堂应是贾母上房的名字,相较于荣禧堂的肃穆,这里以日常舒适为主,厅内当中便设有一榻,引枕靠背脚踏俱全,贾母常靠在榻上与子孙共叙天伦之乐。来源/黄云皓着《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

以此可见,对于贾府日渐拮据的经济状况和败落的势头,这位“管家人”是最清楚不过的。同样也是通过这位刘姥姥,小说为读者展示了王熙凤的上房布置,“只见门外錾铜钩上悬着大红撒花软帘,南窗下是炕,炕上大红毡条,靠东边板壁立着一个锁子锦靠背与一个引枕,铺着金心绿闪缎大坐褥,旁边有银唾沫盒”。王熙凤的上房也是三间,各自由壁板隔开,中间是堂屋。王熙凤住在西内间,东间为贾琏的大女儿巧姐睡觉的房间。

贾政与王熙凤的上房都是三间,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共同点,房内有“炕”。《红楼梦》书中多次提到炕,从书中也可了解到炕其实是人们平日生活的中心,不但休息、闲坐在炕上进行,就连平日吃饭也经常在炕上进行。可以说,炕也是整部《红楼梦》里最具北方和满族人生活特点的家具。

入关之前,满族生活在白山黑水之间。寒冷的冬天,“墙厚几尺,然冬间寒气侵入,视之如霜”,没有炕是断然不行的:一是可以休息、睡觉;二是可以生火做饭;三是可以取暖。满族的前身女真族早在金代就已经有了炕。所谓“其俗依山谷而居,联木为栅,屋高数尺,无瓦,覆以木板或桦皮,或以草绸缪之。墙垣篱壁,率皆以木,门皆东向,环屋为土床,炽火其下,与寝食起居其上,谓之炕,以取其暖”。

清代初年,江南文士吴兆骞(苏州吴江人)因为科场冤案并父母兄弟妻子流徙宁古塔(今黑龙江宁安)。他的儿子吴振臣生长在宁古塔,晚年根据亲身经历写了一本《宁古塔记略》。这本书也记载当地满族人使用的炕:“屋内南、西、北接绕三炕,炕上用芦席,席上铺大红毡。炕阔六尺,每一面长二丈五六尺。夜则横卧炕上,必并头而卧,即出外亦然……无椅凳,有炕桌,俱盘膝坐。”

曹雪芹既然是旗人出身,他对炕自然也是相当熟悉的。《红楼梦》里不但多处出现了炕,还有炕沿、炕头、小炕、地炕等专有名词,也提到了一些与炕有关系的物件,诸如炕桌、炕柜、炕席、炕被等。不过,曹雪芹少年时一直生活在气候较为温暖的南京,即便遭遇抄家后迁回北京,比起关外大地终究不是那么冷,取暖条件也多样化了,因此《红楼梦》除了炕之外也出现了床。曹雪芹笔下往往炕与床并用,袭人就可以“向对面床上瞧了一瞧,只见芳官头枕着炕沿上”,南北风俗兼而有之,不露痕迹。但总的来看,《红楼梦》里的床只是一种单纯的寝具,并不具备炕那样的社交功能。

参考文献:

黄云皓:《图解红楼梦建筑意象》,曹路:《〈红楼梦〉中的室内设计研究》,王昆仑:《〈红楼梦〉人物论》,陈正万:《从秦氏卧室到太虚幻境——兼谈秦可卿香艳性格》等

编辑/陈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