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资本市场改革与安全
经济日报 2023-01-31 10:30

在刚辞别的旧岁,尽管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依旧展示出护航经济发展、促进动能转换的强劲韧性。围绕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目标,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动制度优化,使资本市场在改革与安全的平衡中,增强了服务高质量发展的能力。

以持续改革谋进。回望2022年,随着“全面注册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注册制改革为“牛鼻子”的资本市场生态重塑全面提速。在市场入口端,多元融资支持机制的健全完善,增强了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2022年,我国上市公司突破5000家,IPO和再融资合计超过1.4万亿元,其中科创板、创业板和北交所首发募集资金占全年A股募资总额超75%。债券融资机制继续完善,基础设施REITs市场进入常态化发行新阶段。借助多元融资活水,更多符合国家战略发展方向的优质企业跑出“加速度”,资本市场逐渐成为“硬科技”“专精特新”企业的聚集地。

以优化治理固稳。过去一年,存量市场改革以防风险为关键词,以提质为核心,监管部门持续强化对上市公司市场竞争形态、内部管理结构、风险管控等方面的治理监管,为注册制改革加速提供更好的市场生态。2022年底,《推动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5)》在优化制度规则体系、公司治理、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健全打击重大违法长效机制等8个方面制定了详实举措,上市公司提质“路线图”清晰可循。

以开放促进“稳与进”的循环。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制度型开放逐步迈向改革深水区。过去一年,随着与国际资本市场互联互通范围不断拓宽,我国资本市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提升至新高度。中瑞证券市场互联互通首批全球存托凭证(GDR)上市,沪伦通机制框架得到拓展,中国境内企业在境外上市融资发展的道路越走越宽。行之致远,关键在稳。监管的持续优化,为中国企业走得远、走得稳,提供了坚实保障。人民银行联合多家监管当局发布便利开放举措,进一步便利了债券市场跨境联通与双向开放,丰富了人民币债券融资结构。得益于扩大开放的坚定立场,一个全方位制度型开放的韧性资本市场正加速形成。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通过一系列政策的调整优化,资本市场对实体经济预期产生显著的反哺拉动效应。面对房地产行业结构性转型阵痛,2022年资本市场“三箭齐发”,与首套房贷款利率下调、“金融十六条”等形成政策组合拳,为优质房企提供支持,在促进市场企稳的同时,满足企业通过股权融资盘活存量资产的需要。此外,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等政策落地实施,养老金融供给与资本市场长期资金相辅相成,以金融促民生。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展望新年,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金融改革应有更加主动作为,以结构性政策引导资本市场参与到新一轮稳经济工作中来。

作为向实体经济输血的重要系统,资本市场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2023年,资本市场应重点落脚于“进”,聚焦提高直接融资比重目标,以注册制全覆盖作为重要抓手,以交易机制、退市程序、权益保障机制等相关配套制度的完善为重点,深化改革,为适时推出全面注册制夯实基础。在多层次市场建设方面,应在加强区域性股权市场、新三板与北交所、科创板、创业板等市场联动上进一步发力,畅通中小微企业直接融资通道。应聚焦金融数字化转型,通过加强数字金融顶层设计,推动信息网络、大数据平台等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数字金融创新水平,发挥数字普惠金融在乡村振兴方面的积极作用。

文/田轩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