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邮票看古丝绸之路的考古新发现
央视新闻 2022-11-19 09:34

近日,在陕西西安,一套以丝绸之路考古为题材的特种邮票发行。下面,我们以这组邮票为窗口,一起去探寻这条传奇丝路的历史风貌与光阴故事。

古丝绸之路邮票发行 呈现重要考古发现

这组精美的邮票,便是刚刚发行的丝绸之路考古主题邮票,这套邮票是在西北大学倡议推动下,由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外交部门、邮政、文物部门联合支持完成设计创作。邮票图案以文物为主,其造型古拙奇特,风格迥异,来自不同时期的不同国家,一个相同的特征,就是同出于这条穿越千年、绵延万里的古丝绸之路,代表着丝路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与交融。

在这条道路上,有一支特殊的考古队伍,沿着西汉时期张骞出西域的路线,持续进行着对沿途遗址与文物的寻找挖掘工作,这支考古队伍由西北大学和乌兹别克斯坦的专家共同组建而成,历经20多年风雨求索,不断让掩埋数千年的丝路文明,以中国语言的形式重新呈现给世人。

在这组邮票图案中,有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兽“格里芬”形象的铜节约、虎形金饰和羊首形金饰,是考古队在石人子沟遗址群发掘出土的文物,具有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有古埃及神话中的怪物“斯芬克斯”形象的费昂斯坠饰、带心形图案的金头饰,是由中乌联合考古队在拉巴特遗址发掘出土的文物,具有明显的东地中海文化特征。这些代表了世界多元文化的文物,透过漫长的光阴,向我们展现了丝绸之路沿线多国家多民族文明互鉴的历史原貌。

西北大学副校长常江:这些成果为我们廓清了文献记载中古代月氏和康居的考古学文化特征与分布范围。

值得一提的是,邮票所记录的文物中,几乎都承载了创新性的考古发现,其中一项重要研究成果,就是将普遍认为的丝绸之路开通时间,往前推了2000多年。

西北大学教授 王建新:我们至少现在有考古证据表明,距今5000年到4000年期间,它的交通交流就存在了。

“丝路文明”交流交通时间远早于西汉

随着丝路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许多新的文物实证出现,揭示了更多更全面的历史事实。越来越多的实证表明,丝路文明交流交通的时间,远远早于张骞出使西域的西汉时期。

在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展示着邮票中的部分文物,其中包括古希腊神话中的神兽“格里芬”形象的马具,发现地点为距古希腊5000公里以上的新疆巴里坤县。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两组文物,在新疆哈密市的巴里坤石人子沟遗址发掘出土的,它们的年代都是战国晚期到西汉初期。

据专家考证,文物的主人极大可能便是张骞出使西域想要寻找的目标,月氏人。这个传说中的神秘游牧民族,可能在汉朝建立之前便与万里开外的欧洲建立了文化互通的关系。

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石人子沟遗址群,我们认为这一期人就是古代月氏人,而且它有可能是古代月氏王庭的所在地。它很有代表性,它具有典型的游牧文化特征,算是较高等级的贵族的墓葬里发现的。

而另一组具有古埃及文化特色的装饰品,则发掘于乌兹别克斯坦,两地相距为4000公里以上,同样是月氏人的遗物,再度证明了丝路沿线国家的文明互鉴的范围之广大,年代之久远。

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李文瑛:三件金器是用金箔片覆盖在木质模具上锤揲而成的,表现的是侧立的老虎和盘羊头图案,是春秋战国时期亚欧草原游牧文化普遍流行的装饰艺术纹样,这一时期环绕在山地草原游牧人群,对推动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合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

考古人员探寻到大量月氏人文物和遗迹

张骞出西域为寻找月氏人,这个西汉王朝如此看重的民族或者部落,在历史文献中的记载却极为稀少,可供考证的文物也十分罕见。西北大学考古队历经多年的探寻研究,以大量文物和遗迹的实证,将这个只停留在传说中的神秘游牧部落越来越多的信息挖掘出来。

根据史料记载,月氏是生活在中国西北的一支古老游牧民族,生活在“敦煌、祁连间”。由于月氏没有文字记载,没有人知道月氏人的准确来源。能够证实的是,月氏人是第一支有明确记载的,从东方迁徙中亚的古代人群。

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月氏人本来生活在中国境内,后来被匈奴人打败了,然后他们西迁,走到了阿姆河流域,张骞出使西域就去找他们去了,想联合他们共同对抗匈奴。

文献记载,张骞为寻找月氏人历尽艰险,费尽周折,那么这支神秘部落究竟有着什么样不同寻常的活动轨迹?经过多年实地勘察,研究论证,西北大学考古队根据大量物证提出了自己的认识。历史文献中说古代游牧人“居无定所”,而真实情况是他们有着自己的冬季定居场所,还有夏季的统治中心。

继月氏人在中国新疆地区的遗存找到并确认后,考古队又开启了境外调查和发掘。沿着张骞出西域路线,寻找月氏人。

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我们寻找西迁中亚的月氏人的遗存,把它也找到,让这两个地方的遗存来系统的比较,古代月氏的考古学遗存,从东到西的分布。

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交至少从唐朝开始

作为同在古丝绸之路沿线的国家,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建立正式外交关系已有30年,而透过历史的长河,我们看到,至少从唐朝开始,中乌之间便已经开启了往来交通与文化交流。

在该次发行的邮票所记录的文物中,其中的一组文物,分别发现于中国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距离相差4000多公里,年代分别为唐朝和北周,相差400年左右,远隔时空的两个城市,在壁画和浮雕中相互出现了对方国家的人像造型。

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一个是在乌兹别克斯坦的撒马尔罕,阿弗拉西亚卜遗址发现的壁画,这个壁画里头有唐代的中国人的形象,另外一个是在西安发现的一座北周时期的墓葬叫安伽墓,是粟特人的墓葬,粟特人是从中亚来的,撒马尔罕就属于粟特人的故乡。

在中国西安发现的古代粟特人,即现代塔吉克和乌兹别克人的形象,和在乌兹别克发现了唐代中国人的形象,它们隔空重叠,呈现了一个全新的历史事实。

编辑/王朝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