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记|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新华社 2022-03-22 16:00

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资料照片)。3月21日是国际森林日。翻开世界植被类型图,北回归线附近大部分陆地被荒漠和稀树草原所覆盖,而在中国西南,云南西双版纳因为拥有热带雨林生态系统,就像一颗璀璨的绿宝石镶嵌在这条“回归沙漠带”上。

3月16日,茶农在景洪市大渡岗乡茶园森林化改造示范基地采摘茶叶。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拥有北回归沙漠带上保存完好、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是关系到我国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这片仅占全国五百分之一的国土面积,庇护着全国四分之一的野生动物,五分之一的高等植物物种资源。

3月16日在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雨林一景。”如今,西双版纳全力开展雨林保护、雨林修复,在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中不断探索,擦亮“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

两头野生亚洲象在野象谷森林里洗沙浴(3月15日摄)。“北移南归的象群从2021年12月9日回到原栖息地后,就一直稳定活动在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几乎整个冬天都在森林里,时不时还会进入野象谷饮水、洗沙浴。”云南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科学研究所所长郭贤明说,据监测分析,回“老家”后,象群状态良好,未见异常,3头小象也胖了一圈,“可以说,保护区水源、食物充足。

在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委会曼吕村小组,当地居民在给自家房屋周边种植的朱蕉浇水(3月16日摄)。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一景(3月15日摄,无人机照片)。从全球范围来看,由于非法猎杀、栖息地减少等原因,亚洲象数量呈现整体下降趋势。值得高兴的是,通过多年的保护,我国野生亚洲象种群数量由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150头左右增长至目前的300多头。

野象在野象谷嬉戏(3月15日摄)。亚洲象是亚洲现存最大和最具代表性的陆生脊椎动物,也是维持森林生态系统的“工程师”。这些庞然大物在雨林中穿行,为其他小型动物开辟出一条条“高速路”。象群踩踏、撞倒部分植物,会让茂密的雨林打开林窗,让阳光能够透过高大乔木的树冠,为林下的植物创造生存空间;一些植物的种子可以附着在大象的皮肤上,或藏在其粪便中,传播到更远的地方。

工作人员在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自然教育基地野外工作站培育区为植株幼苗除枯叶(3月16日摄)。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地区的部分野生动物,左上图为印度野牛,右上图为蜂猴,左下图为鹰鸮,右下图为版纳鱼螈(资料照片)。

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景洪市嘎洒镇曼点村委会曼吕村小组(3月16日摄,无人机照片)。

3月16日在纳板河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拍摄的望天树。望天树,国家一级保护植物,傣语名为“埋岗转”,意为“仰头看天才能看到树顶”。一棵70岁的望天树高达50多米,个别的甚至高达80多米。望天树的发现,为中国热带雨林的存在提供了关键的证据。除了亚洲象、望天树外,这块“北回归沙漠带上的绿宝石”还庇护着鼷鹿、蜂猴等野生动物750余种,版纳青梅、白旗兜兰等高等植物5000余种。

西双版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勐养片区内森林一景(3月15日摄)。“谁说中华无热带,大好河山满金银。”民族植物学家裴盛基谈起往事精神矍铄,他介绍,国际上要证明一个地区是热带雨林地区,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有龙脑香科植物大量个体自然分布存在;二是龙脑香科植物在该森林群落中应该形成优势林,能实现自然世代更替。

3月14日,野象监测员在景洪市大渡岗乡213国道附近的丛林中搜寻野生亚洲象。西双版纳州委书记郑艺介绍,近年来,西双版纳严厉打击种植毁林等破坏森林资源行为,出台巩固种茶毁林整治成果“十条”和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十严禁”,加大生物多样性跨境联合保护和违法犯罪跨区域联合打击力度,探索全民共保共享、公众公益参与、跨州跨境跨流域保护新路径。

西双版纳热带森林地区的部分野生植物,左上图为云南石梓,右上图为云南苏铁,左下图为四树木,右下图为南亚孔雀藓(资料照片)。

文图/新华社

编辑/杨小嘉

相关阅读
图记|青海湖畔,民警守护“高原蓝宝石”
新华社 2025-01-10
塔克拉玛干沙漠:随风而动的沙漠“流动包”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4-11-10
分享美景!秋天的新疆罗布湖像沙漠里的绿宝石
央视 2023-09-13
图记 | “自行车热”回归
新华社 2023-04-27
擦亮交通强国的春运“名片”
经济日报 2023-01-30
观展 | 新现实视角——北回归线油画群体2022作品展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12-03
图记 | 塔里木河:沙漠中的绿色走廊
新华社 2022-10-06
图记 | 暑假,去沙漠里植出一片绿
新华社 2022-07-19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