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在北京冬奥会闭幕上,伴随着《欢乐颂》旋律的响起,91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陆续进入“鸟巢”,与在场的所有观众一同欢呼、庆祝。当所有运动员组成巨大的中国结时,更是将整个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推入第一个高潮,给大家留下了难忘的记忆。而这看似欢快随意却又秩序井然的运动员入场环节背后,标兵志愿者们功不可没。
数百遍训练
每天2万多步只为精准“卡位”
来自首都师范大学学生菅鹏飞就是其中之一,他的任务是带领运动员旗手入场,并精准的将其带领到固定位点位上。北京青年报记者了解到,仅这一个环节,菅鹏飞和其他的90多位标兵志愿者训练了数百遍。从去年11月份入选以来,菅鹏飞就开始跟大家一起走点位、熟悉路线。“运动员入场是闭幕式上时长较长的一个重要环节,我们又是这个环节中最先出场的部分,所以不能有半点失误。”菅鹏飞透露,根据导演组的要求,他们需要互相配合形成半圆包围的造型。虽然只是个半圆,但其中的走位路线修改了很多次,每次修改都需要重新练习,经常需要从早上八点训练到下午5、6点。
“有同学曾记录过,在鸟巢里熟悉点位走路线,一天下来得走2万多步。”菅鹏飞坦言,由于“鸟巢”很大,他们已经能够在每次调整完路线之后,以最快速度找到某个出入口或座位作为标志物,以方便下次寻找,并会互相用余光调整站位。
为在引领过程中能顺畅地与运动员旗手交流,沟通路线。标兵志愿者们还需掌握与运动员沟通的技巧。“就自己而言,我特意通过视频、书籍等方式学习了跟运动员们交流会用到的指引准确英语表达,还了解了对应国家的文化和礼仪。有的同学甚至还学习了一些小语种国家语言的简单表达。”菅鹏飞说,在精准引领路线、顺畅交流的同时,我们都希望不同国家的运动员感受到我们的细心和周到。
是志愿者更像半个演员
为练好舞蹈每天主动加练1小时
在走位的同时,标兵志愿者们还需要充当旗手的角色,配合训练。“如果某个国家和地区的运动员全部都赛完返回了,无法参加闭幕式,那就需要在闭幕式上为他们举旗,这也是我们的一个重要任务。为了这个不确定的因素,我们也得练。”菅鹏飞告诉北青报记者,如何保持旗子举起的高度,如何不让旗子在行走挥舞的过程中不缠绕旗杆,都是他们训练的内容。“经常一天练下来,胳膊非常酸痛,抬都抬不起来。”
标兵志愿者们还告诉北青报记者,在志愿者身份之外,他们更还像半个演员。“在场上,我们还需要与所有的运动员们一起伴随着《欢乐颂》的节奏跳起舞来,带动全场的氛围。”非舞蹈专业出身的引领员、首都师范大学学生付婕直言,这几分钟的舞蹈表演,让她没少下功夫。《欢乐颂》的旋律和节奏也早就烂熟于心。
“我深知在闭幕式这样的大盛会上,用舞蹈、欢呼的方式表达欢迎各国运动员的到来、祝贺他们在冬奥会上取得的好成绩是最恰切的。所以我得练,得练好,”付婕说,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分钟,但有些动作确实比较难,比如一些民族舞的动作,她就需要回到宿舍后“加班”。“反复练习和琢磨自己做不好的动作,一练就是1个小时左右。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以最热情的方式招待远方的客人
展现中国大学生的形象
说起辛苦,菅鹏飞和付婕都表示一切都是值得的。“各国运动员来到我们国家参加冬奥会,就是我们的客人,他们此次来就是来享受这次盛会的,而我们的责任就是当好东道主,带领我们的客人们更好地认识我们的祖国。”付婕说,自己特别幸运能参加冬奥会的闭幕式,能有机会真正走上鸟巢的地屏,为这次盛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将终身难忘。”我们的每次出现都不仅代表我们自己,不仅代表学校,而是向全世界展现我们中国大学生的形象,因此我们要付出最大的努力,不给自己留遗憾”。
菅鹏飞也表示:“每次联系,我的脑子里一直想着要用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最热情的方式招待远道而来的客人,发自内心为他们在冬奥会上的出色表现而喝彩。”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武文娟
供图/首都师范大学
编辑/张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