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州|将在环球度假区周边打造一批精品短租房
北青社区报通州版 2021-10-02 16:02

北青社区报(微信号:tongzhoushequbao)了解到,通州正在研究环球度假区周边区域短租房试点方案,将从安全可靠、精品运营、差异管理、科技保障等方面入手,在环球度假区周边打造一批精品短租房,更好承接环球度假区外溢效应,丰富不同类型的住宿供给。

9月18日,通州推出首批10家特色乡村民宿

环球度假区周边下架“民宿”为违规短租房

近日,有媒体报道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下架大量“民宿”,甚至高达数千套,成为媒体和各界关注热点,也一定程度上引发了乡村民宿经营者和游客的焦虑。

日前,记者实地探访了北京环球度假区周边住宅小区,并采访了公安、卫生、住建、消防等相关部门发现,所谓下架的大量“民宿”,其实是环球度假区周边住宅小区内的短租房。这些短租房缺乏资质属违规经营,存在扰民问题、安全隐患和防疫漏洞,通州区规范短租房管理,并非针对民宿。

探访:隐藏在小区内的所谓“民宿” 其实是违规短租房

 “隔壁每天都有人进进出出,三天两头就会换一波住客,我们都不认识”,家住通州区梨园镇高楼金第的小区的王先生告诉记者,原本安静的生活被隔壁“邻居”完全打乱。形形色色的“邻居”们进进出出,小区的单元楼门老是开着,每天都有新面孔,生活没有了安全感,为此拨打了12345反映问题。

梨园镇新城乐居南区的居民李先生也有同样的困扰,一栋居民楼的19层也开了短租住房,“邻居”像走马灯一样换,“住客基本都是住一两天就走,根本不知道他们什么来历,根而且他们也不去社区登记备案,出了疫情怎么办?”。记者通过百度地图查询,高楼金第、新城乐居小区距离北京环球度假区均在3公里以内,反映同样问题的还有瑞都公园世家等环球度假区周边小区的居民。

原来,今年初,一些商家了解到北京环球度假区将于年内开园,将环球周边部分住宅通过网络平台摇身变成了短租房,对外宣称“民宿”揽客,客流不断,生意火爆。记者采访了通州区住建、公安等部门得知,这些短租房缺少经营资质,也不办理登记备案,并非合规民宿,属于违规短租房,而且小区居民反映强烈,所以进行了下架。

隐患:安全隐患成难题  防疫漏洞引人忧  

记者调查发现,与传统住宿业相比,短租房消费者可以通过网络平台在线选房、电子支付、密码解锁、房客和房东甚至可以无需见面,就能拎包入住,看似方便了住户,但除了扰民问题,短租房自身存在的安全、卫生、监管、消防等诸多隐患令人担忧。

安全隐患成为突出问题。通州区公安分局人口基层支队副中队长杨地介绍,短租住房只出租、不规范管理现象非常普遍,租住人员流动性大、入住时间不定、人员混杂,到底什么人入住?在房间内干什么?房东、经营者及短租网络平台都不掌握,失管的短租住房容易成为卖淫、吸毒人员藏身之所,严重影响社会治安。

此外,住户权益也得不到保障。杨地介绍,短租住房招揽生意,入住不需要登记身份证,离开也不开具发票。如果出现问题,民警无法第一时间核查入住人员情况,旅客也没有相关凭证维护权益。

与此同时,很多短租房不查码、不测温、疏于消杀,暗藏防疫隐患。通州区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一些短租房空间不大、人员出入频繁、通风设施参差不齐,如果连基本的信息登记、打扫消杀都做不到,一旦被病毒打开口子,后果不堪设想。

举措:违规短租住房动态清零 建设一批精品短租房

为了解决短租住房的安全隐患,2020年12月,北京市住建委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管理短租住房的通知》,2021年4月,北京市住建委又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房地产市场秩序整治工作的通知》,要求重点围绕市场商圈、产业园区等违法群租集中区域以及投诉集中小区开展整治工作,持续加大违法群租房、短租房执法检查力度。

根据群众的反映,结合实际情况,通州区制定了《通州区规范短租住房经营管理实施方案》。记者发现,其中一条明确规定,在小区内经营短租房要提前征得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委员会或者本楼内其他业主的书面同意。对于这一条规定,小区居民非常认可,保障了他们的权益。通州区住建委市场科负责人郑晴表示,将短租住房纳入社区管理,加大线上动态巡查。将其他兼营短租住房信息发布服务的互联网平台纳入监管范围,发现违规房源信息立即要求下架,实现违规短租住房动态清零。

清理违规短租房的同时,在供给侧也将有动作,记者了解到,考虑到游客住宿需求和短租房经营者实际利益,通州区正在研究环球度假区周边区域短租房试点方案,将从安全可靠、精品运营、差异管理、科技保障等方面入手,抓紧打造一批精品短租房,更好承接环球度假区外溢效应,给环球度假区游客提供安全舒适的住宿体验。与此同时,该区还在大力鼓励和引导乡村民宿建设,不断丰富环球度假区游客的住宿选择。

通州首批10家合法化特色乡村民宿名单

专家:加强监管不是遏制行业发展  从业者应积极接受监管

针对短租房的管理难题,上海商学院酒店管理学院副教授邹光勇认为,目前不少所谓的“民宿”是私自改建居民住宅空间发展而来,处于监管“灰色地带”。这些房源不与旅客签订有效住宿合同、住宿登记未与公安联网、房屋未通过建筑、消防、治安、卫生等方面检查核验。有旅客认为,这些房源居住便利、价格低廉,但出现问题后自身权益难以保障。这类违规经营活动还给疫情防控、社区治理带来巨大挑战。

“政府加强监管,不是遏制城市短租房行业发展,而是积极引导行业合规有序发展”,他表示,从业者应积极接受监管,切实提升经营质量、承担主体责任。这样不仅能抓住长久发展机遇,更能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积极作用。

来源:北青社区报通州版微信公众号

编辑/董晓莹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