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达成,证券、基金、期货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间统一
国际金融报 2020-01-19 12:00

据新华社报道,当地时间1月15日上午,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签署仪式在美国白宫东厅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中美全面经济对话中方牵头人刘鹤与美国总统特朗普共同签署协议文本。

从协议内容看,包括序言、知识产权、技术转让、食品和农产品、金融服务、汇率和透明度、扩大贸易、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最终条款九个章节。从生效及履行期看,协议最迟在签署30天后生效且履行期为两年以上。

其中,“金融服务”章节主要谈及金融服务对外开放,取消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外资股比限制等条款。业内人士认为,金融服务开放对中美双方而言都是利好,相关承诺与近年来中国自主、有序推动的金融业开放一致。

取消外资股比限制时间落定

“金融服务”第4.7条“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中提到:

●每一方应基于非歧视原则审核和批准对方金融机构的证券、基金管理或期货牌照的合格申请。双方确认对方拥有牌照的金融机构有权提供己方拥有牌照的金融机构在上述领域内获准提供的完整业务范围的服务。

●中国不迟于2020年4月1日,应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提供者进入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领域。

●中国确认,从2019年7月5日起大幅降低对证券服务提供者控股股东的高额资产净值要求。

●中国确认,当现有美资参股的证券公司变为美资控制、美资控股或美资全资拥有时,允许其保留原持有牌照。

●双方应确保不存在针对对方私募基金管理人的歧视性限制。中国应确保不存在对美国私募基金管理人投资H股(即在港交所上市的中国内地企业的股票)的限制,合格的美资控股私募基金管理人应可基于个案处理方式获批提供投资咨询服务。

●双方确认在期货产品方面不存在针对对方机构的歧视性限制,包括允许对方机构投资己方国内机构获准投资的完整业务范围的期货产品(包括金融、利率和汇率期货)。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自主推动了新一轮金融业开放,大幅放宽了外资在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市场准入。这些措施在很大程度上基本涵盖了协议中关于金融服务的内容,并对所有国家的金融机构都一视同仁。

2019年10月11日证监会新闻发言人高莉表示,2019年7月20日,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办公室对外发布《关于进一步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有关举措》,将原定于2021年取消证券公司、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的时点提前到2020年。

经统筹研究,证监会进一步明确以下安排:自2020年4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基金管理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自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证券公司外资股比限制;自2020年1月1日起,取消期货公司外资股比限制。

与上述条款中“中国不迟于2020年4月1日,应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提供者进入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领域”提及的时间节点相比,证券公司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将比证监会原计划提前。

武汉大学经济学博士生导师管涛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对我国金融服务业的开放,等同于鼓励外资金融机构进入国内市场,并以商业存在的形式为境内的企业、家庭提供相关的金融服务。既然它们是以商业存在的形式进来,就必须遵守国内相关法律法规。

管涛进一步向记者表示,与QFII、RQFII、QDII等合格境内外投资者性质不同,取消外资股比限制主要是为了更好地提供金融服务,而这也一直是国内金融市场过去的短板。目前,国内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不高,通过放开外资持股比限制,引入包括美资在内的众多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将有助于改善金融服务,增加国内金融供给能力。

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方面既是美国的需求,也是中国自主开放的正常节奏。目前,中国金融业改革依旧处于超前,美国在协议中也并没有提出超出中国自主改革前期规划的要求,所以该协议是符合市场预期的。

证券基金市场共迎机遇与挑战

证券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取消将会对证券市场带来什么影响?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宇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开放是双向的。一方面,中美双方均获得了对方市场、业务的准入,彼此可在更大的市场空间中发挥自身专业能力。在中国证券机构“走出去”方面,如果美国同意中国金融机构在美进行更多展业,有利于中信、中金等券商挖掘海外业务市场。

“更重要的是,包括证券等几乎所有金融行业都将对美国开放,这会相应推及到其他以金融服务业为核心竞争力的欧洲发达国家,他们或将很快进入到中国。”邵宇表示。

另一方面,中美证券机构都将面临如何属地化运作,适应当地合规并且真正打开市场等挑战。此前,合资领域“伸展”空间是比较有限的,将来尤其伴随着具体业务准入的打开,独资企业会不会有比较大的改变,就取决于外资机构能否获得本地客户的青睐。

董登新向记者表示,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中提到的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等金融条款,实际上是美国希望中国加大对金融业的开放力度,打开资本市场大门,允许美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开设子公司等分支机构,给予美国金融机构在中国市场的全面金融牌照。

董登新认为,取消证券、基金管理和期货服务外资股比限制可以看出,美国金融机构对中国金融业开放的需求,希望进入中国市场占有更多份额。

这对本土公募基金公司是否也会带来影响?

“影响不大。”管涛向记者表示,目前,国内很多公募基金公司属于中外合资,今后可能存在外资独资或控股公募基金公司的情况,但它们都要结合我国国情发展,这存在一个本土化的过程。同时,也促进了金融业的相互学习和竞争,推动金融服务业的质量改善。

从我国近20年来的金融服务业对外开放进程来看,并没有带来大的金融风险。即便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对本土其他派系公募基金公司影响不大。参考银行业来看,外资入股银行比例已不再受限,但外资银行不一定比本土银行更具有竞争力,因为机构的控股方不同,在经营风格上会有很大差异。另外,外资进入国内市场还会存在“鲶鱼效应”。

海外头部证券公司和基金机构的入场,会在本土环境中搅起多大波澜?

“外资的进入无疑会加剧证券行业的竞争格局。中国就有100多家券商,但这些券商体量远远不及美国高盛集团等重量级玩家,本土券商将面临巨大冲击。”邵宇直言,在中国市场,本土券商对投资人等方面的市场了解,始终是竞争力所在。但外资券商对金融科技等方面的理解无疑是领先的,二者之间肯定会要进行比较正面的对冲跟竞争。

“不容忽视的是,随着中国取消外资股比限制并允许美国独资的服务提供者进入证券行业,本土券商无疑将面临巨大竞争压力,中国亟待组建可以抗衡的国家队航母级券商,确保资本市场稳定和安全。”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也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如何应对外资冲击是一个重大的课题研究。除了规模优势外,高盛集团等外资证券在资本、人才、经验、金融工具等方面都具备全球竞争力,中美证券机构之间在综合竞争力、全球风险对冲能力上存在巨大差异。

在与海外头部证券机构竞争中,本土券商如何取胜?邵宇认为,本土券商能做的就是去深耕,挖掘自身市场优势。另外,本土券商在走出去的时候,必须找到海外的合作伙伴,学习了解海外运作规则。更重要的是,加强对金融科技等技术的投入。

一家公募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全面放开外资公募持股比例对本土公募的短期冲击有限,长期要看外资公募的本土化适应能力。“我们更关注外资评级机构的放开。之前公司一直做惠誉评级,但由于过去国内不认可外资评级机构,也不能对外宣传,所以就停止了相关合作。”

多家外资系公募相关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公司股权结构变更属于高层机密,外资股东方面的动态暂不方便向外透露过多消息,一切变动以公司公告为准。

期货:棉花短期难言反转

中美农业合作是双边关系的重要支柱。中美第一阶段经贸协议第三章“食品和农产品贸易”中覆盖乳品、禽肉、牛肉、猪肉、加工肉类、水产品、大米、水果、饲料和宠物食品等双边农业合作重点领域。

其中,有关农产品关税配额主要有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一是中国应确保自2019年12月31日起,小麦、大米和玉米的关税配额措施应符合中国特定农产品关税配额案专家组报告及世界贸易组织协定,包括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加入世贸组织议定书》和中国第152号减让表第一部分第 1(B)节中的承诺。

二是中国每年小麦、大米和玉米的总体关税配额应于当年1月1日前分配至最终用户。中国应确保不抑制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的足额使用。

三是中国对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资格、分配、返还、再分配和处罚的要求,不得区别对待国营贸易企业和非国营贸易企业,并应同等适用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中的国营贸易配额和非国营贸易配额。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管理措施中,获得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分配的“最终用户”和“企业”包括国营贸易企业。

四是中国应于每年10月1日前对未使用并返还的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量(包括未使用并返还的分配给国营贸易企业的配额量,或定为“国营贸易配额”的配额量)进行再分配。仅有新申请者和除退回未使用小麦、大米和玉米配额的企业以外的企业,应有资格获得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再分配量。

五是中国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的所有分配量均应为商业可行的装运量。

六是中国应确保规定并公布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申请条件和分配原则,分配原则应与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管理商品的进口、加工或销售相关。中国应确保充足数量的国营贸易企业和非国营贸易企业实体(包括新的配额申请者)有资格获得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分配,并确保不抑制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的足额使用。

七是与中国的世贸组织义务相一致,中国将应美国请求,提供与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分配和再分配相关的信息。

八是每一方如有关于小麦、大米和玉米关税配额管理的现行法律、法规和公告,应在公共网站上公开,并及时公布上述内容的变更情况。依据“双边评估和争端解决”一章,双方将应其中一方请求就关税配额管理进行磋商。

在中美宣布签订第一阶段协议后,中国将进口2000亿美元美国商品,对于棉花的采购料亦在清单内。

方正中期期货分析师彭博认为,目前市场预计中国将采购约80万吨美棉,这意味着国内棉花的供应将进一步增加,打压棉花走势。但对于棉纺织产业的对美出口税收有望进一步解除,这对于棉纺产业是较大利好,2018年开始受到打压的棉纺织品出口有望逐步恢复。

总体来看,中美经贸协定对于棉花走势影响中性偏多,仍需关注削减关税的时间点及减税幅度。后市关注点有望回归到棉花供需基本面上来,目前棉花仓单压力巨大,下游消费是否实质性好转仍需观察。棉花短期难言反转,暂时以震荡偏多走势对待。

文/国际金融报记者 朱灯花 李岚君 夏悦超 蒋金丽

编辑/范辉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