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青年报
雄安新区多方举措协同发力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河北新闻网 2024-06-26 12:00

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应用,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雄安新区作为创新高地,一直在激励科研、促进转化上下功夫。从不断搭建创新应用新平台,到引进全国重点实验室,再到吸引顶流科研“智囊团”不断加盟……雄安新区多方举措协同发力,不断推动技术创新端和产品供给端对接,搭建一流创新平台,营造良好创新生态,促进更多科技成果落地生“金”。

“创新苗”长成“科技果”

6月18日一早,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B2栋9楼,雄安妙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妙心生物”)的医学检验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忙碌地进行样本检测。

“我们是通过参加雄安新区举办的千企雄安行活动后,决定来雄安设立子公司的。”妙心生物副总经理王芳军介绍,今年1月29日,公司完成工商注册后,便开始积极寻找符合开展实验和办公的商业载体,最终落户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公司也成为雄安新区首家“体外诊断试剂+检测服务+人工智能”的生物医学科技公司。

今年2月,雄安新区出台《关于支持现代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措施(试行)》(以下简称《措施》),鼓励生物医药领域开放合作,此举有助于公司的科研研发报证等落地转化工作。王芳军说:“公司研发部门有信心拿到雄安新区的试剂审批第一证。”

硬核政策全力为科技成果产业化架桥铺路。在王芳军看来,《措施》的发布,无疑给落户雄安新区的生物医药企业吃下“定心丸”。“让我们少了后顾之忧。我相信在雄安这块充满创新的沃土上,我们一定能有作为。”王芳军信心十足。

4月9日,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后,妙心生物面向全国重点城市开拓业务和市场,积极同京津冀高校联系,参加专场招聘会。同时,迅速展开科研研发工作并积极邀请行业上下游企业来新区参观考察。6月15日至16日,妙心生物引进并协办了第三届世界肿瘤早筛大会,活动现场聚集了众多院士、学者,以及医疗行业企业及医疗行业从业者。“通过这次早筛大会,我们与企业的上游公司成都棱镜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成功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合作共建共享实验室,共同推动肿瘤早筛技术的研发与应用。”在这一活动中,王芳军收获颇丰。

谈及未来,王芳军说,目前公司正在积极申报《遗传性易栓症风险评估模型》和《呼吸道多种病原体多重核酸检测试剂盒》两项技术专利,并积极申报相关审批工作。“若能顺利通过审批,预计公司今年的产值能达到4000万元,未来的利润和前景会更加可观。”对于下一步的发展,王芳军充满信心。

已见繁花初结果,无边胜景在前方。如今,在雄安新区,有一批像妙心生物一样的科技创新企业,正从“创新苗”长成“科技果”。

搭建创新应用新平台

人工智能算法能够远程完成地下管廊中的设备巡检,监测小区内的垃圾桶有没有满溢等工作;“聪明的车”驶上“智慧的路”已变成现实……在雄安,创新的场景随处可见。而打造和开放创新应用场景,则需要不断搭建创新应用新平台。

5月28日,雄安新区第二届“智绘未来”科技活动周暨老科技工作者雄安行活动在雄安国际酒店启动。活动现场发布了雄安新区高新区创新孵化器和中试基地成果转化加速器以及卫星导航系统与装备技术、国家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雄安中心、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生命科学与生物制造等一批公共实验平台项目,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创新应用。

科技创新平台作为人才、资金、信息等各类创新要素的汇聚地,是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培育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重要载体。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河北雄安新区目前已经汇聚了一批央企、在京高校和科研机构,多个领域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也陆续在雄安新区研究基地落地,未来将提高创新成果转化的速度和效率。

“孵化器、加速器和公共实验平台项目是科技创新的重要支撑要素,为研发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成长提供了全周期服务载体。”雄安新区科学园管委会副主任马扬飚说,随着越来越多支撑要素的发布,雄安新区在科技创新方面已实现不少新突破。

集聚创新要素、打造创新平台、优化创新生态,雄安新区建设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广泛的应用场景。去年年底以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和系列场景大赛围绕创新场景应用,搭建科技、产业、金融紧密结合平台,推动新技术和产品孵化、转化、产业化、场景化。

与此同时,为了让创新型企业愿意来、留得住、发展好,雄安新区还推出产业互联网平台,搭建起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间的桥梁;支持创新主体立足雄安开展技术攻关、高端人才引进和创新创业平台建设。

创新链与产业链紧密结合

在雄安,创新技术与雄安本地需求有机契合,实现了创新链与产业链的紧密结合。

新区以雄安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大赛成果落地转化为牵引,加快各类创新主体孵化培育。目前,雄安新区已设立100亿元雄安产业投资引导基金、10亿元雄安央企疏解基金,并围绕种子培育期项目设立5亿元种子基金,围绕天使轮投资项目设立10亿元天使基金,围绕战略性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设立10亿元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基金,为大赛成果落地及创新主体引育培育提供全方位资金支持。

此外,雄安新区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供应链、价值链“六链”融合,深入推动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发展。今年以来,已成功举办“科创双周show”“创投工坊路演日”等系列品牌活动,对接专项路演项目800余次,为大赛成果落地提供多渠道的资本对接平台。

在5月12日落幕的“雄才杯”创新创业大赛上,前20名获奖团队中已有14个项目完成企业注册,15个项目正在推进注册。同时,雄安新区还将优先推荐大赛优秀成果在新区数字道路、地下空间、服务机器人、智能网联充电、近零碳建筑、北斗应用、智慧农场,以及各类行业相关应用中试验部署,试验部署效果好的技术优先在雄安新区示范应用,树立雄安标准,并逐步向全省全国推广。

与此同时,以服务科技成果转化为主要目标,雄安新区布局一批技术转移机构、创新驿站和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机构,大力发展评估、咨询、服务、转移、专利代理、科技信息等专业化服务,促进企业、高校、科研机构之间的信息传递、知识流动和技术转移,推进国家科技成果展示、交易。

随着转化路径的不断畅通,一批科技成果加速嵌入产业链供应链,推动产业创新、市场创新、业态创新,雄安新区科技产业新生态正在加速形成。(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编辑/李天际

相关阅读
河北雄安新区 公布37个“特岗特薪”岗位
科技日报 2024-05-27
北京市党政代表团赴河北雄安新区学习考察 尹力殷勇与倪岳峰王正谱参加有关活动
识政 2024-05-12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对接企业3239家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5
雄安新区中关村科技园探访:首批70家龙头和专精特企业已聚集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13
阔步走来的“未来之城”——雄安新区设立七周年观察
新华社 2024-04-0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