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曾流行一句话:生活不是轨道,是旷野。
看到它,就仿佛看到自由在眼前浮现:
一边是日复一日百无聊赖的生活,一边是想走就走,环游世界的美丽梦想。
余华曾说:没有轨道的人,到不了旷野。
想追寻远方,脚下一定会走过苟且。
1
电影《普罗米修斯》里有一句台词,“人生是旷野,不是轨道”。
意思是生活不应该被固定的道路所束缚,而应该是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探索之旅。
这句话一度在网上掀起热议,许多人甚至为此辞去稳定的工作,离开安稳的生活状态,去追求那虚渺的旷野。
这不禁让我想到身边人的故事:
我的二姑子曾是一名教师,有着一份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
受网络自由主义的影响,24岁的她辞去工作,选择来云南旅居。被问及如何维持生计,她满怀信心地回答,通过旅行摄影来赚取生活所需。
在经历了半年多的自由旅行后,她发现远方并不全是风景,也有颠簸的交通,混乱的青旅。
走在路上,没有让她解放灵魂,甚至有一些身心疲惫。
最终她重新回到了教师的队伍,回到朝九晚五的工作中。面对给自己价值感的工作,她比之前更觉得有成就感。
深以为然,我们总是觉得理想很美好,现实却是一团泥泞。想要改变现在的生活状态,却又不知如何改变,于是冲动离职似乎成了唯一的解药。
但余华曾给出建议:不要在不该离开轨道的时候离开轨道。
如果想离开,至少先找到下一个自己喜欢且合适的轨道,再离开。
否则前路尽是未知的荒野。
现实中,许多人妄想追求内心的某种意义,而选择离开生活的正轨,但最终会发现,自己迷失了方向。
无独有偶,曾经一度有人觉得在家不上班是件好事,但知乎有一条针对要不要全职在家的高赞回答:“你可以不上班,但不能不工作。”
这条高赞回答,背后是一位全职妈妈的内心独白。
她分享了全职在家带孩子六年的经历,无时无刻不围绕着孩子转。
从嗷嗷待哺,到蹒跚学步,再到牙牙学语,中间穿插半夜喂奶,背着孩子上街买菜,上个厕所孩子在门外大哭,独自抱着孩子在医院打点滴……
种种育儿琐事,磨尽自己的棱角。
她慢慢发现自己整个人的精神状态变得很空虚,生活犹如一潭死水。
尽管把孩子带得很好,但周围的人认为这是理所应当的,她感受不到任何成就感。
她认为生活不应只有琐碎的家务活,而要有一份自己喜欢,能够赋予她人生意义的工作。
之后她开始在网络上绘画,并开办了自己的全职画展:
她的作品中有她可爱的女儿,也有梦见的星海,婚姻的围城,并因此收获了大量粉丝。
罗丹说过:“工作是人生价值,人生快乐,也是幸福所在。”
如果你对现在的工作不满,比起逃离,更重要的是找到自己想要的工作是什么。
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自我实现,常与世界互动,我们的精神世界才得以丰富和成长。
2
蒙田曾说:“灵魂如果没有确定的目标,它就会丧失自己。”
找到自我何其难,但也唯有认识到真正的自我,才能探寻适合自己的路,才有勇气披荆斩棘,抵达顶峰。
16年前,11岁的牛钰在汶川地震中被掩埋三天三夜后奇迹生存,但她的右腿因严重感染而被高位截肢。
为了保住左腿,她前前后后经历了30多次手术。
可是手术结束后,面对终身残疾这个事实,小小的她难以接受。她敏感,安静,小心翼翼地在人群中穿梭。
从那场灾难的阴影中走出来,牛钰用了整整十年。
这十年里,她经历过迷茫,痛苦和挣扎,一度找不到生活的意义,也看不清未来的方向。
在汶川地震十周年之际,她决定用一场马拉松让自己重新开始。她露出她的小钢腿,认真装扮一番,微笑地走向人群。
在往后的日子里,她通过运营自媒体账号,书写自己的故事,去鼓励那些与她经历相似的人。
在漫长的人生征程中,艰难困苦如影随形。然而,正是这些苦难塑造了我们的品格,磨炼了我们的意志。
每一次挫折都是成长的机遇,每一个困难都是梦想的阶梯。
在困境中磨砺,在坚持中成长,终能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芒。
3
有人说,读余华的作品,仿佛遇到了“速效救心丸”。
他的作品以直白质朴的语言,结合现实主义的手法,为我们展现了生活的真实和人性的多面。
但是,这位当代著名的文学作家,早年的文学之路并非一帆风顺。
他年轻的时候,因父母的原因成为一名牙医,从小在医院长大的他很快适应了这份工作。
但牙医工作的枯燥乏味,常常让余华感觉人生无望:难道我这辈子只能和牙齿打交道了吗?没有别的出路了吗?
在拔了上万颗牙齿后,他终于决定辞职。
他向往文化馆的工作环境和氛围。
这让他萌生了通过写作进入文化馆的想法。
而后,经历了不断地投稿和被退稿,他慢慢摸索出自己的写作风格。
余华的过往经历,包括他的童年和少年时期,对他后来的作品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在医院的太平间里度过无人看管的童年,见惯了生离死别,这些经历让他的文字冷静而深刻。
他在采访中曾说过:《十八岁出门远行》就是我的旷野,之前的作品都是在那个轨道里去写作的。
但我觉得没有轨道是到不了旷野的,轨道是很重要的,我们之所以走上轨道,是为了最终能够去旷野。
他通过自己的作品和经历,向我们展示了一位作者是如何不断地寻找和挑战自我,最后到达自己的“旷野”。
旷野,其实是我们心中向往的某种生活,如何走向它,是需要我们亲手铺好脚下的轨道。
轨道的方向正确,我们才能抵达心中向往的旷野。
正如一位网友所言:
人这一生,每一种经历都不是浪费,都会给你积攒一种生命的体验,给你提出不同的思考。
正是这些生活的酸甜苦辣,赋予了他创作的灵感,成就了他今天的辉煌。
而这功成名就的路途,不过是他追随内心,探索自我旷野的必经之路。
不管是先有人生轨迹,才敢追求心中的广阔天地,还是心中有了无限的旷野,才去铺设通往那里的轨道,这都是我们内心深处的渴望。
我们在旷野的自由与轨道的确定性之间徘徊,总是对未能触及的另一边充满向往。
但当你真正踏上那片旷野或那条轨道时,又常常会怀念起另一边的美好。
人生就是这样,在稳定与冒险之间摇摆不定。
你不会永远待在旷野,也不会一直奔跑在轨道上。
你只需积极地对待生活,生活也会以同样积极的方式回馈你。
拥抱变化,珍惜当下,你会发现,无论是旷野还是轨道,都是人生旅途中不可或缺的风景。
作者 | 夏居安
来源:帆书樊登讲书
编辑/韩世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