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南晓依
不知道你有没有经历过这样的状态:有时突然就感觉沮丧、消沉,对许多事都失去兴趣,对未来失去信心。
这是能量不足的表现。人处在低能量状态中,就好像即将耗光电量的电池。
如何给自己充电,让自己恢复能量满格的状态呢?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告诉我们,能量有4个源泉: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
我们可以从身体、情绪、思想和精神这四个维度去提升自己的能量水平。
1情绪层面:整理物品,提高掌控感
有人说,整理物品的过程,就好比整理自己的思绪,这话不无道理。
物品放在哪里更合适、更节省空间,这个过程像极了我们左右周旋、试图破局的内心博弈。而物品的无条件服从,给了整理者极大的掌控感和安全感。
随着物品被渐渐归位,人内心的慌乱也将慢慢平息。
身体劳动的同时,思想的流动也同时进行,消极的情绪慢慢得到疏解,匮乏消散,平静和喜悦回归心中。
2情绪层面:规律生活,找回安全感
萎靡不振的时候,最怕就是陷入心理学中所说的“破窗效应”。
比如,心情低落,原本只是想在床上躺一会,后来不知怎么变成在床上待了一整天、刷了一天手机。
跟麻木和痛苦的感受在一起太久了,人的自知力就会越来越差。
但时间不会停下来。等到想要振作时,发现健康受损、事件积压太多、对周遭一切都缺乏觉察,可能会将来之不易的振作打趴在地上。
倒不如就做些不需要消耗精力的事,比如:维持生活最基本、最规律的运行:
到点就起床、洗漱、吃饭、打扫;到学校就拿出书本,踏实听课;在单位就给自己倒杯咖啡、把每日例行工作检查一遍……
规律生活,能让人回到心安的节奏里,在熟悉的场域中,一边疗伤、一边悄悄变强。
3精神层面:逛超市,激活多巴胺
最近几年,逛超市渐渐成为了年轻人认可的一种解压、放松的方式。
超市的营销策略中有很多心理学设计,能够刺激逛超市的人分泌更多的多巴胺。
多巴胺等积极激素活力低的时候,人的各种感知力也会降低,吃东西食不知味,好消息也激不起太大的兴奋。
逛超市则是一场多巴胺的盛宴。
舒适的购物环境、丰富整齐的商品、轻柔欢快的音乐、打折促销的信息、香甜清新的味道等等,会轮番调动我们的感官,从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等多个层面、最大限度的激发多巴胺,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感觉快乐起来。
4精神层面:接触大自然,回归平静
现代社会,人们总是频繁暴露在噪音和大量的信息中。心不静,更容易胡思乱想。
心理学研究发现,适当的独处和安静的氛围,可以降低皮质醇这类压力激素,提升情绪的稳定和心理健康。
美国密歇根大学的专家们提出了“公园20分钟效应”。他们通过实验发现,人们与自然接触20至30分钟,对于缓解压力的效果最为显著。
只要你留神观察,就会发现自然中的植物才不管有没有人注意到它们,它们就在那里静静地待着,安然地生长,不争不抢,怡然自得。
认真观察一颗树、一朵花、一株草,都能得到治愈,慢慢忘却很多烦恼和冲突。
置身大自然之中,它的包容和平静会让我们浮躁的心也稳下来,静下来。
5身体层面:好好睡觉,清理体内垃圾
能量低的时候,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也变低。此刻硬抗不是好办法,不如好好睡一觉,让身心都得到彻底的休息。
机器运行久了要检修,相应的,大脑想法太多太杂、不堪重负的时候,也需要关机重启。
科学研究发现,睡眠不足,不仅会提高患抑郁的风险,还会增加阿兹海默症的发病可能。
而好好睡觉,不仅能清除垃圾情绪、恢复体力,还能增强抵抗力,让我们的学习能力、专注力都有提升。
遇到困惑、拧巴的事情,很多时候顺其自然才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就让自己好好睡一觉吧,睡出好状态,睡出高能量。
6身体层面:适量运动,增加正能量
这两年,流行一段关于跑步的话:三公里专治各种不爽,五公里专治各种内伤。
虽然诙谐,但是确实有用。奔跑过程中挥洒的汗水,吐出的浊气,放佛可以把之前的一切不快都抛诸脑后。
不只是跑步,只要适量运动,都能够通过活动身体实现正能量和负能量的置换。
心理层面上,运动让我们对身体有了更多的觉知,体力、体能上更加自信了;身体层面上,心跳加快、代谢拉高,都会让我们的精气神发生逆转。
现在,久坐、久站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既伤害了身体健康,也积累了很多沉闷的感觉。
身心是一体的,身体恢复活力会给内心注入能量,心力变强才会带领我们走出失落与迷茫。
7思想层面:坚持阅读,滋养灵魂深处
人是群居动物,能量低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可能就需要有人带领自己走出来。
如果身边没有高能量的伙伴,我们可以在书籍中寻找。
泰戈尔在《用生命影响生命》中说,请相信自己的力量,因为你不知道,谁会因为相信你,开始相信了自己。
每一本高能量的好书,都是作者用自身的力量,引燃千万读者的生命能量,启迪我们反思自己的经历,从信念上得到鼓舞,从认知上得到点拨。
我们可以带着各自的困惑,旁观书中的人是如何展开自救的,并把这些思考用于自己的问题,启动解决问题的能量。
读书,能让我们单薄的经历变得厚重,狭隘的思维得到伸展,脆弱的情绪得到滋养。
8思想层面:日常记录,启动自愈能量
每个人都自带解决问题的能力,只需要多在自己身上下功夫。
最懂我们的人,还得是自己。那些害怕、愤怒、悲伤的情绪起源于什么,可能只有自己知道。
心理学者陈海贤认为,写出来有利于问题的外化,有利于情绪的宣泄,还有利于我们反思和修正认知。
不如就把它写下来吧,纸笔交错间,和问题换一种交锋的方式。距离的拉远,让我们可以戴上理智的眼镜,用平和的心去抚平心头的苦涩。
写出来,问题从模糊到清晰,我们也从不知所措走向运筹帷幄,同时开启十级防御。
9
有人说,不在状态也是人生常态。
我们盼望着活力无限,也要允许和承认自己偶而会能量变低、行动力变差,甚至完全不在状态。
能量低迷的时候,不要自暴自弃,稳住状态不打滑,才不会在往上爬的时候浪费太多的时间和体力。
找到提升能量的办法,尽快稳下来,才会早一些走入正向循环,体验更多美好的瞬间。
作者简介:南晓依,企业管理岗,心理咨询师,热爱文字、热爱生活,愿我们每个人都能被热爱照亮。文章首发微信公众号:猫姐能量圈(tqq1214cat)。
编辑/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