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货热销提出新课题
经济日报 2025-01-15 10:20

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让俄罗斯商品近两年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而虚假宣传、滥用名头等现象,却像扎在红火市场里的一根刺。电商平台应承担起应有责任,监管部门也应加强监管,规范商家经营行为。

据媒体报道,上海、广西、福建等多地市场监管部门近期对辖区内的“俄罗斯商品馆”进行了检查,发现部分商品涉嫌虚假宣传,有些明明在中国境内生产,却打出“纯正俄货”“源头直供”的招牌,价格还挺贵。

说是“硬核俄货”,实则中国制造,这一现象并非线下独有。电商平台上,俄货销量同样惊人,而且不少店铺给自己抬身价,宣称是“俄罗斯国家馆”。消费者满怀期待,对着五花八门的进口巧克力、纯黄豆粉、奶酪、牛筋肠、提拉米苏挑花了眼时,估计想不到,这些商品大多产自中国,所谓的“国家馆”也可能只是个体工商户在运营。

以某电商平台的“俄罗斯国家食品馆(RUSSIA)”为例,该店铺是平台俄罗斯美食店铺榜第三名,半年获好评超20万。但营业执照信息显示,该店铺经营者性质为个体工商户,注册地址为黑龙江省黑河市某住宅楼单元房,连个正式的办公地址都没有。

电商平台上,类似情况并不鲜见。有的店铺标榜自己是“俄罗斯国家经贸馆”,在进口成人奶粉店铺榜上名列TOP3,实则是齐齐哈尔市某精品商店;湖南省衡阳市某食品店和海南省海口市某百货商行都是个体工商户,但在电商平台上化身“俄罗斯(Russia)国家馆”和“Russian俄罗斯国家馆”,让消费者分不清楚。

这么多俄罗斯国家馆,到底哪个是真的?作为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上亿个体工商户在解决消费者衣食住行用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但是,要说这么多中国个体工商户,都能获得俄罗斯官方授权,经营代表其国家形象的食品馆、经贸馆,未免太匪夷所思。

不可否认,俄罗斯商品在中国确实人气很高。这首先得益于其满足了消费者的尝鲜需求。俄罗斯广袤的土地、独特的文化,都为其商品赋予了浓厚的异域风情。翻阅高尔基《童年》中家人分享大列巴的场景,那浓郁的麦香仿佛就在眼前;屠格涅夫《处女地》中的酸黄瓜汤,光是想想都觉得酸爽可口;诵读过叶赛宁的《白桦》,谁又能拒绝一杯桦树汁?

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是推动俄货热销的重要原因。当下消费者追求天然、健康和放心,这恰恰是俄罗斯商品的核心卖点。俄罗斯面粉主打“无添加、吃着放心”,老式奶粉宣传“儿时的味道、能泡出奶皮子”,顺应了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追求,触动了消费者心弦。

良好的消费者基础,让俄罗斯商品近两年在中国市场遍地开花。它拥有如此良好的发展势头,本应成为促进消费、丰富市场、满足需求的典范。然而,虚假宣传、滥用名头等现象,却像一根刺,扎在这好不容易红火起来的市场里。消费者在下单时或许想不到核查商家资质,但平台和监管部门却绝不该对此听之任之。

电商平台应该像严格的守门人,承担起应有责任,对入驻商家进行严格审核,确保商家具备合法的经营资质和诚信的经营行为;监管部门也应加强对线上线下的市场监管,规范“国家馆”的命名和使用;而消费者呢,最好提高辨别能力,保护好自己的钱包,别轻易被误导了。

文/佘颖

图源/视觉中国

编辑/王涵

相关阅读
新赛道别玩老套路
经济日报 2025-01-12
湖南株洲一中俄互贸商品馆被要求整改 国内多地排查整治部分门店被立案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11
国产货“包装”成俄罗斯进口 上海治理“俄罗斯商品馆” 检查47家立案调查6家
解放日报 2025-01-09
网络主播余洋偷逃税案细节披露:向平台支付620余万推广费
四川省税务局 2024-11-18
“盗版董宇辉”泛滥多个电商平台,用户靠什么鉴别?
第一财经 2024-11-07
科普|父母沉迷直播间买古董 子女如何帮助防范风险?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9-23
商家销售“李鬼”泡泡玛特盲盒被起诉 法院:系商标侵权商家赔偿1万元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4-24
养生馆一年多五次易主 预充值17万元大客户遭遇退款难
扬子晚报 2024-04-21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