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货“包装”成俄罗斯进口 上海治理“俄罗斯商品馆” 检查47家立案调查6家
解放日报 2025-01-09 11:06

近期,上海街头出现大量“俄罗斯商品馆”,红白蓝三色为主的外观配色,店招、内外墙上被放大突出的“俄罗斯”字样以及熊、“哈拉少”等俄罗斯元素的图案、语句,外包装上有密密麻麻的俄文。可这些商品的“含俄量”很低,大多是被“包装”成俄罗斯进口货的中国本土商品。近日,12345市民热线收到的涉及“俄罗斯商品馆”的投诉举报数量增长较快。

记者昨天从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获悉,去年12月23日以来,上海市区两级市场监管部门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了两轮排查整治,截至目前,共检查47家“俄罗斯商品馆”,对其中涉嫌违法的6家开展立案调查,涉嫌违法违规的行为涉及无照经营、仅销售预包装食品的食品经营者或食品展销会未备案、虚假宣传等。

记者昨天跟随黄浦区、杨浦区市场监管部门执法人员对“俄罗斯商品馆”开展复查,发现部分“俄罗斯商品馆”整改不到位,有一些商户仍企图通过混淆本土和进口商品,误导消费者购买中国产“俄罗斯进口货”。

地铁8号线鞍山新村站1号口对面,就是一家“优选商品馆”,店招上有一只挥手的卡通熊,底部是白蓝红三色长条纹,透过透明玻璃门窗,店内悬挂的俄罗斯国旗很显眼,俄罗斯元素满满。商户用“全场八折”粘纸盖住了店招上的“中俄”两字,店内墙上的“硬核俄货”的“俄”字也被白纸盖了起来。走进店内,商品按照进口和国产进行了分区。

杨浦区市场监管局四平市场监管所二级主办周琳告诉记者,这是商户整改的结果,此前检查时,店招用的是“俄罗斯进口产品品鉴会”,所有国产和进口产品都混在一起,误导消费者的嫌疑更大。

即使进行了整改,但记者发现,很多商品仍有较强的误导性。在“国产区”,记者拿起一款包装正面是全俄文标签的肉肠,将它转到背面,此处的中文标签才“暴露”出它是国产货——标称产地在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生产商为绥芬河市维卡食品有限公司。

隔壁货架上的一款袋装奶粉更“大胆”,直接在包装袋贴上“俄罗斯国家馆”的字样。可翻到背面,密密麻麻的文字标签的第五到六行里“藏”着它真正的产地:“受委托加工单位:齐齐哈尔市碾子山乳品有限责任公司”。它只是一款标称由俄罗斯品牌方委托中国生产企业采用进口奶源加工的奶粉。似乎是怕“穿帮”,这款奶粉还在标签上用加大加粗的字体强调“原产国:俄罗斯”。

业内人士指出,原产国和原产地是两个概念,商品在标签上突出“原产国:俄罗斯”,有混淆概念、误导消费者认为这是俄罗斯进口商品之嫌。《进出口货物原产地条例》规定,完全在一个国家(地区)获得的货物,以该国(地区)为原产地。所以,在中国生产的奶粉,即使工艺、技术都是俄罗斯的,即使委托生产者是俄罗斯的,原产地也还是中国。

西藏南路上,也有一家刚完成整改的“俄罗斯进口商品馆”。黄浦区市场监管局半淞园市场监管所四级主办张澍扬介绍,此前检查发现经营者的店招为“俄罗斯进口优选商品国家馆”,但当事人无法提供与“国家馆”有关的证明。同时,该店部分商品尽管包装上有中文标签标示了产地为中国,但商品标价签没有注明强调这一点,容易误导消费者认为商品是进口的。

记者注意到,该店已将店招改为“进出口商品展销”,并调整了商品标价签。比如,一款“坚果列巴棒”特意在塑料标签板的左上角加贴了一个商品标价签,上面标明产地为黑龙江。如果只看产品包装的正面,醒目的“俄罗斯”三个大字很容易误导消费者。

上海市市场监管局表示,将持续关注此类店铺的经营情况,指导商家规范诚信经营,已要求此类店铺做好索证索票,确保商品来源合法正规;不同产地商品分区摆放,确保标识显著,便于消费者辨别。对于涉嫌违法违规的商家,消费者可投诉举报,向监管部门提供线索。

文/陈玺撼

编辑/倪家宁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