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国外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
光明日报 2024-11-21 22:22

作为艺术教育的组成部分,影视艺术教育在基础教育领域已存在并发展了较长时间。由于互联网传播更加便捷和广泛,视觉传达与影视日益成为有巨大影响力的教育手段与资源,影视艺术在中小学艺术教育体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起源和演变

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与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及该国电影产业发展水平息息相关。该类教育起源于电影产业先行且发达的欧美国家。由于这些国家的影视媒体在社会生活中一直发挥着重要作用,其教育部门也将影视艺术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的起源、创建和演变是各种社会力量的产物。电影制作人和具有文化抱负的电影爱好者认识到电影的巨大社会影响力,教育界也逐渐意识到影视媒介对青少年成长的引导力与影响力等。因此,欧洲各国对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的动机,很大程度上来自对青少年进行“保护”的初心。比如,英国电影教育思想起始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儿童电影保护运动。各国为此还加强了对儿童电影供给侧的考察,以德国为例,在政府各项电影资助中,将儿童电影作为一个重要门类加以单独资金扶持。2018年,德国电影资助委员会为8部儿童电影提供了制作资助金,占其所有制作资助金的21%。

而美国作为青少年影视艺术教育最发达的国家,在这方面起步甚早。当代美国社会把电影看作一种可依赖的教育资源。影片对青少年的影响包括思想观念、生活方式、文化、消费、审美等诸多方面。将电影纳入课堂教学有一基本教育目标:帮助学生批判性地分析和理解电影,并让他们参与道德困境讨论以帮助其分析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信念,从而改善他们的人生选择和决策。

初期“防御式”的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观念片面地传输了影视给人们带来的负面影响,而忽视了影视媒介本身作为一种文化生产力而具有的正面教育和引导作用。欧美国家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经历了一个从“防御”到“学习与影视媒介共存”再到“有效利用影视”的过程。随着互联网时代到来,在新的社会文化与教育背景下,这些国家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摆脱过去传统的“保护主义”色彩,逐渐进入“新媒介”发展阶段,形成新型的与不同文化共存、融合的“参与式”影视艺术教育发展模式。

内容和方法

欧美各国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学校内学科化的课程教育,另一种是政府文化机构或民间组织与学校合作的教育活动。比如,法国非常重视推行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自1984年以来,法国的中学便开始推行电影教育,规模虽小但意义重大。起初,14所高中成为法国首批电影教育实验基地,为高二学生开设“电影与视听”选修课。课程教学内容包括电影写作的基本概念、经典电影赏析等。经过两年试点,“电影与视听”被正式列入高中选修课程,并从1989年成为高中会考科目。除了课堂电影教学,政府文化机构还组织了丰富的课外电影活动,民间社团也顺势而为,开发中小学电影教育项目,与学校电影课程互为补充。

好莱坞电影的长期繁荣为美国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奠定了坚实基础。在这方面,美国大学与中小学的互动比较深入,中学开设电影研究与分析方面的课程较为普遍,特别是影像制作课程,主要教授学生制作电影的技巧。这也对加拿大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产生了影响,如2024年加拿大温哥华某私立学校十年级的《电视制作》选修课,教学内容涵盖了剧本、布景、录音、故事架构、叙事结构、运镜、开镜、剪辑与转换、剪辑理论等内容,已深入专业技法教育,接近某种提前的职业化培训。

除了国家制定的学科化课程教育,各国还进行各种政府机构和民间组织的影视艺术教育活动。作为电影起源国家,法国在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推广方面不遗余力。法国电影资料馆长期举办的“电影百年青春”(CCAJ)项目,由阿兰·贝加拉于1995年创立,在启动的最初十年,这一项目主要在法国国内开展,涵盖了从一年级到十二年级学生。随后,又开枝散叶,在西班牙、葡萄牙、意大利、阿根廷、巴西、保加利亚、智利、哥伦比亚、德国、立陶宛、墨西哥等国举行,现已成为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电影教育项目。“电影百年青春”不仅提供了观看电影与制作电影相互关联的体验,而且通过其精心挑选的话题和电影片段,让学生们深入感受与体悟国际电影文化。

日本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也颇有特点,“儿童遇见电影”项目创始人土肥悦子,2004年开发了一种特殊的电影教学方法,鼓励儿童与日本最著名的电影制作人,如诹访敦彦、是枝裕和等定期互动。“儿童遇见电影”项目最初提供两种形式的工作坊:工艺工作坊和观影工作坊,2007年又增加了电影制作工作坊。截至2022年,有14所分布在日本西部和北部的学校,包括3所初中和11所小学参与了项目。“儿童遇见电影”十余名工作人员(电影制作人、摄影师、编辑和大学生)乘坐大篷车穿越日本,举办工作坊。其中,电影制作工作坊每次持续三天,每年都会寻求一位重要的日本电影导演参与,为孩子们制作创意短片提供指导。

数字化时代让影视艺术教育拥有更大发展空间,让学生接触影视作品和教学工具更为便利,资源更加丰富,教学实践成本大大降低,电影教学项目也可持续引入新内容与新理念。西班牙2012年设立的 “电影在课程中”项目,是一个面向10至18岁学生且每年举办的国际化电影教育项目,由电影专业人士和来自特定教育机构的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授课。学生用手机或简易家用摄像机拍摄他们眼中的“世界的镜头”,使电影具有触手可及的可能性。无论是虚构电影还是纪录片,课程均鼓励学生描绘一个空间、一群人和集体记忆。项目还要求学生制作一部6到10分钟长的短片,且必须是每个成员参与、创作的集体作品。剧本、拍摄与剪辑均需由小组所有学生共同创作完成。这个项目已成为中小学教师和电影制作人之间共同思考电影艺术的空间。

特征与问题

在诸多国家,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发展大多走过了从创建到落地生根、稳定发展的阶段。纵观上述国家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已呈现出一些共通的特征和问题:

一是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体现所在国家的文化制度和文化环境。不论是用电影进行品格教育,还是用电影进行艺术教育,它都有一个共同目标:培养学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合格个体。因而,在影视艺术教育的顶层设计方面,呈现出所在国家的文化特性。由于教育体系不同,以及国家教育内部的地域发展不均衡等,国家对地方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管理和指导难以真正贯彻“全国化”。目前,世界各地的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精英化特征,尚未真正惠及大多数在校青少年。因此,许多专家都呼吁,让每个孩子像识字一样,都能接受动态影像教育,以便理解并参与当代文化建设,但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的学科定位、文化目标,以及分学段教学方法等问题,不同程度上都悬而未决。

二是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总体发展水平不均衡。由于教育体制的原因,各地资金投入与使用差异较大,影视艺术教育的地方机构、人员设置缺乏稳定性。以课程形式出现的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常常忽略基础教育本质属性,向精英化或职业化方向靠近,而以项目出现的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在知识重点和知识体系上有较大差异,教学时间也长短不一。

三是专业教师人员缺乏针对性培训。由于欧美国家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发展较早,其教师多来自高校影视专业毕业生或影视行业相关人员,其专业素养准备与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的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差异。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属于基础教育范畴,必须符合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教学规律,也必须符合学生特有学习任务的进阶性,具有与高校影视艺术教育截然不同的教育文化生态、教育目标以及教育内容和方法。因此,师资问题也是制约中小学影视艺术教育发展的普遍性问题之一。

(作者:胡谱忠,系首都师范大学戏剧影视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编辑/高艳

相关阅读
教育部印发《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指南》,全文来了!
微言教育 2025-01-22
中小学生跨学科主题学习课时不少于10% 北京出台中小学科学教育“二十条”新政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5-01-03
教育部部署加强中小学人工智能教育
微言教育 2024-12-03
85.8%受访家长觉得加强中小学科学教育重要
中国青年报 2024-11-28
中小学科学教育,如何从“解题”转向“解决问题”
光明日报 2024-04-09
教育部:推进食学教育进中小学课堂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4-01-10
教育部:科学教育实验区、校假期免费向中小学生开放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3-12-22
《国家文化安全观视域下中小学影视教育的模式创新与实践研究》工作坊举办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3-11-22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