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冲世界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忙起来了”
​中国青年报 2024-11-01 08:37

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将于11月4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已公布的议程包括审议国务院关于金融工作情况的报告。美国《华尔街日报》报道称,市场将此次会议视为中国宣布更多刺激措施以提振经济的“重要窗口”。在此之前,在10月25日举行的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上,中国财政部副部长廖岷向美方重点介绍了近期正在推出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并表示具体安排预计于11月通过法定程序后予以公布。

中方自9月起密集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以来,获得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与积极反馈。与此同时,中国对外经济活动也明显“忙起来了”:近期,从中方在喀山提出“五大金砖”新主张推动“大金砖合作”迈上新台阶,到财政部、商务部等经济主管部门负责人繁忙的外事日程,再到中方主办的第七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以下简称“进博会”)、第二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以下简称“链博会”)等国际合作平台将在11月再迎年度盛会……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合作研究部主任刘英接受中青报·中青网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全球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地位,通过本国经济高质量增长和推动各国加强互联互通,为全球经济的复苏和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在当今逆全球化和保护主义倾向抬头、地缘政治冲突加剧的大背景下,中国以确定性对冲外部世界的不确定性。

中国经济活力与韧性集中显现

“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当各国合作时,大家都能受益。当不确定性增加时,合作的价值更为凸显。”10月24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总裁格奥尔基耶娃在谈及当前全球面临债务水平高企、经济增长放缓等诸多挑战时说。

“全球性挑战”也成为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的主要议题之一。10月25日,廖岷在美国华盛顿出席世界银行和IMF年会期间,与美国财政部副部长尚博共同主持召开中美经济工作组第六次会议。双方就两国宏观经济形势与政策,应对全球性挑战,包括共同合作帮助低收入国家应对流动性挑战,以及下一步沟通安排等议题进行了深入、务实、建设性的沟通。

为缓解国内通胀,美联储自2022年3月起开始激进加息,把利率目标区间从0至0.25%提高到5.25%至5.5%的水平,引发多国资本外流和货币贬值。为应对美国国内经济不景气、就业市场不乐观,美联储于9月中旬开启4年来首次降息,降息幅度达到50个基点。

丝绸之路国际商会澳大利亚代表戴若·顾比认为,美联储此次大幅降息,反映出美国自身债务问题危机四伏,并对全球市场产生影响,尤其是与美元挂钩的国家。“一些国家的货币政策将不得不跟随美国脚步,尽管这些措施可能不适合当地的经济环境。”

10月25日,中国商务部部长王文涛在北京会见来访的美国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并表示中方愿通过经常性的政企交流,助力中美经贸关系回到健康稳定的发展轨道。刘英指出,自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来,中国展示出对外经济政策的稳定性、连续性。中国通过加强同世界的交流互动,促进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和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可持续性是中国近期出台的一揽子增量政策的另一特点。”刘英以10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即日起启用公开市场买断式逆回购操作工具为例解释说,“通过释放长期资金为市场注入流动性,进而为实体经济提供高质量、强有力的资金支持。”她预计,之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会进一步协同配合,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

多个指标显示出中国经济“稳”和“进”的积极态势。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市场多元化稳步推进,与全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实现增长;同时,我国跨境资金恢复净流入。国家外汇管理局10月22日介绍,外资持有境内人民币债券的总量超过6400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此外,受境内股市上涨带动,9月下旬以来,外资净购入境内股票总体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的意愿进一步增强。“增量政策的作用正在显现。”刘英分析说。

高盛集团、摩根大通、瑞士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近期纷纷上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速预期。廖岷在2024年世界银行发展委员会第110次会议上公开表态,中国有信心实现全年5%左右的经济增长目标,并继续为全球经济增长注入动力。世界银行、IMF等多家国际机构均有统计数据显示,过去10多年来,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比七国集团(G7)国家贡献率的总和还要多。

欧美的经济打压难以长久

IMF呼吁各国加强合作的核心背景之一是,持续存在的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可能影响全球经济长期增长前景。IMF首席经济学家皮埃尔-奥利维耶·古兰沙认为,如果任由贸易紧张局势升级,各国之间增加关税将导致资源错配,与未来贸易政策相关的不确定性也会随之增加,同样会抑制经济活动。

“确定性、创新性和增长性在中国这边,不确定性可能更多来自美西方一些国家。”刘英说,在个别国家泛化国家安全概念,以防范风险为由,鼓吹所谓“脱钩断链”、构筑“小院高墙”之际,中国在推动区域和全球范围内经济一体化,降低贸易壁垒,提升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通过提升互联互通水平来促进世界经济增长。

10月23日,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多举措扩大对最不发达国家单边开放,包括:从今年12月1日开始,对原产于同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100%税目产品适用关税税率为零的特惠税率;今年进博会将为37个最不发达国家提供120多个免费展位,为这些国家优质特色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和接驳世界市场搭建平台和桥梁,等等。俄罗斯卫星通讯社在相关报道中提到,中国用实际行动和成果证明,开放的大门只会越来越大。

“随着‘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日益加强,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的趋势愈发明显,我国在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方面,企业出口产品的国别方面可以考虑面向更多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刘英前不久赴沙特阿拉伯参加一场研讨会,感受到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正与沙特“2023愿景”深度对接,双方在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制造业、新能源等行业都有巨大合作空间。沙特阿拉伯投资大臣哈立德·法利赫曾表示,海湾合作委员会与中国之间的合作交往基于互信。分析人士认为,增进政治互信、促推互利合作,也是中方希望通过频密互动向世界释放的积极信号。

在刘英看来,“未来更大的市场发展可能并不在欧美,而在发展中国家。”东盟已连续4年成为中国在全球的最大贸易伙伴。IMF预计,世界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金砖国家来推动,而不是更富裕的西方国家。刘英进一步指出,欧美从意识形态出发的经济科技打压根本难以长久,“个别国家希望通过打压和遏制的方式,迫使中国这个制造业大国的企业跑到欧美投资,以推动其所谓的‘制造业回归’,这其实是不理智不现实的,反而激发了中国的科技创新潜能和内在发展动力”。

“一面对抗中国,一面又需要中国,西方陷入自相矛盾。”保加利亚“一带一路”全国联合会主席扎哈里·扎哈里耶夫说。这一矛盾窘境也反映在近期西方内部的认知裂痕上:10月28日,美国敲定对中国半导体、量子技术和人工智能领域的投资限制新规,称相关措施旨在防止美国投资推动中国相关科技发展从而“威胁美国国家安全”,新规将于2025年1月2日生效。对此,英国《经济学人》网站的报道直言,“美国高估了限制整个中国科技发展的能力,也低估了美国为此所付出的代价”。

10月29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对华电动汽车反补贴调查终裁方案终版文件,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BEV)征收为期5年的最终反补贴税,该政策定于10月30日零时生效。同期来华访问的欧盟成员国芬兰总统斯图布表示,中欧需要避免陷入关税升级、贸易争端加剧的恶性循环中。在终裁出台前欧盟成员国内部的两次投票中,芬兰均投出弃权票。芬兰外交部高级官员尤卡·库尔马指出,现有证据不足以证明中国政府给电动车企的支持对欧盟造成实质性损害。

外资用“脚”为中国经济投下“信任票”

10月25日,在同王文涛会见时,库克表示,苹果公司将中国视为重要市场和关键供应链伙伴,将致力于在华长期发展,持续加大对供应链、研发等领域的投入。苹果公司愿继续为推进中美经贸领域沟通交流发挥桥梁作用。对此,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称,“这家美国科技巨头重申了对中国市场的承诺”,希望推进“苹果智能”在中国上线。

另据统计,今年链博会境外参展商比例达32%,超过去年,其中美国企业居首;欧美参展商占境外参展商的比重达50%,世界500强和行业龙头企业占参展企业的比重超过60%。用中国贸促会副会长张少刚的话说,外资持续看好中国市场,中国仍是他们在全球配置资源中最佳的供应链合作伙伴。

“企业实际上对市场、对盈利、对未来看得很清楚,欧美政客为了谋求自身政治利益搞‘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那一套实际上并不得人心。”刘英表示,外资企业来华投资是中国当前营商环境和市场前景的一个风向标。美中贸易全国委员会近日发布的2024年《中国商业环境调查》也显示,过去1年美企在华营收企稳,80%的受访企业实现盈利,计划将今年在中国创造的利润用于再投资。

“中方将继续以实际行动回应国际社会‘看好中国’的期待和各国企业‘做多中国’的热情,为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新动力、新机遇。”外交部发言人林剑10月30日强调,“中国经济‘稳’和‘进’的积极态势也为世界经济的复苏注入稳定性。”(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马子倩 记者 陈小茹)

编辑/田野

相关阅读
IMF总裁:全球经济因美贸易政策面临更大不确定性
新华社 2025-01-11
共同为世界经济注入更多确定性
经济日报 2024-12-27
以中法关系的稳定性应对世界的不确定性
人民日报 2024-01-27
中国经济为世界增添确定性
经济日报 2024-01-19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张玉卓:以自身的确定性来应对全球经济的不确定性
澎湃新闻 2023-06-27
中概股不确定性有望尽快消除
经济日报 2022-04-24
俄乌冲突等多重因素给亚洲经济增添不确定性——访IMF亚太部主任李昌镛
新华社 2022-03-31
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性
北京青年报客户端 2022-01-26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