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成人剂量减半?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30 14:57

空调吹一夜会吹出面瘫?“晒背养生”在三伏天做才能“治百病”?夏天洗冷水澡更降温?……8月30日发布的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条近期科学流言进行了辟谣。

每月“科学”流言榜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协会、北京市委网信办、首都互联网协会指导,北京科技记者编辑协会、北京地区网站联合辟谣平台共同发布。

1. “晒背养生”在三伏天做才能“治百病”

流言:

三伏天是晒背好时机,要抓紧伏天晒背养生提升身体阳气、排毒祛湿,做到“冬病夏治”。

真相:

晒背并非所有体质都适宜。根据中医理论,晒背适合于阳虚或寒湿体质。如果环境温度高、晒背时间长,可能由于大汗淋漓导致体内津液大量流失,晒背时间过长可能导致肺热或肝火太盛、肝阳上亢。

三伏天晒背,有些人会出现皮肤红肿、蜕皮、起疹子等情况,这是典型的急性皮肤光毒反应,皮肤因受到过度的紫外线照射,出现红斑肿胀、灼热感、痒痛感,如果不加干预、继续暴晒,还可能出现水疱、大疱并伴有剧烈的灼烧感,严重者还可能伴有头痛、发热、恶心、呕吐、休克等全身症状。老年人晒背更要谨慎,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容易增加心脑血管急症的发病风险。

出伏后,晒背也能继续进行。秋高气爽,外出晒背、接触阳光不仅可以促进钙吸收,还能调节内分泌,畅达情志。环境温度在20摄氏度以上,晒一晒都有好处。但需要注意,秋季气温虽逐渐转凉,但天高云淡使紫外线分外强烈,此时更要防晒伤。

2.儿童用药,按成人剂量减半就行

流言:

儿童用药时,按照成人剂量减半即可。

真相:

儿童用药直接按照成人剂量减半的做法不可取。

儿童和成人在药物吸收、代谢过程中,对药物的耐受性、反应性等存在显著差异。因此,简单地将成人用药量减半用于儿童,不仅可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还可能带来用药风险,严重时会导致肝肾等重要脏器损伤。

儿童用药应该依据医生的专业建议,根据儿童的体重、年龄、病情及药物特性等因素综合确定剂量。家长不应仅凭经验或道听途说自行调整用药剂量,以免给儿童健康带来不必要的损害。同时,家长在给孩子用药时,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适应症、用法用量、禁忌症及不良反应等信息,确保药物对儿童的疗效。

3.蟑螂不能踩,越踩越多

流言:

遇到蟑螂千万不能踩死,否则会导致家里到处都是蟑螂卵,蟑螂越来越多。

真相:

这种说法过于绝对。如果蟑螂是雌性,并且刚巧携带着正处于孵育至成熟阶段卵鞘,才有可能因为踩的动作导致蟑螂幼虫提前排出,如果没有加以干预,这些幼虫很快就会发育为成体蟑螂。但这种情况仅限于蟑螂是雌性且携带卵鞘,卵鞘刚好处于合适阶段。如果是雄性蟑螂,或者雌性蟑螂并没有卵鞘,那么就不会出现这种问题了。

其实,蟑螂不是不能踩死或拍死,而是踩死蟑螂的善后比较重要。蟑螂体内有不少可能会致病、致敏的物质,除了蟑螂携带着的沙门氏菌、大肠杆菌、痢疾阿米巴原虫等,还有蟑螂自己的唾液、分泌物、粪便等。若踩到蟑螂,切记要清除蟑螂的卵鞘、粪便、尸体等,防止其分泌的信息素将其他蟑螂吸引来,同时,也防止残留的虫卵继续发育。

4.金针菇在冰箱里“逆生长”是因为打了激素

流言:

金针菇放在冰箱里,几天后会发现长大了,这是无良商家过量使用激素导致的。

真相:

金针菇子实体的形成需要较低的温度,大概6-10℃较为适宜。而冰箱里同时具备适宜的温度、湿度与避光环境,还有金针菇根部残留的培养基提供营养物质,这都为金针菇在冷藏过程中的生长创造了良好条件,出现所谓的“逆生长”也就不足为怪了。

5.“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极端天气下锻炼更能够增强体质

流言:

“三九”和“三伏”分别对应着一年中最冷和最热的时间段,即使在天气恶劣的条件下,也应该坚持锻炼,这样才能增强体质。

真相:

极端天气下锻炼能够增强体质吗?其实不然。

“三伏天”户外运动很容易脱水中暑,不应该推荐“夏练三伏”。如果非要运动,建议在有空调的室内,或者室外傍晚/夜晚较凉爽时进行,并且运动时每15分钟补水一次,以防中暑。“三九天”也是一样,寒冷的天气很容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再加上冬天雾霾高发,这个时候还强调户外运动,反而得不偿失。

另外,这样的运动方式并不适合老年人。老年人的心肺功能和对运动的适应能力与年轻人相差过多,过冷和过热的天气出门就已经是一大考验,更不要说锻炼了。强身健体是好事,但一定要适度。

6.空调吹一夜会吹出面瘫

流言:

高温天很多人都喜欢开着空调睡觉。有人早晨起床后发现自己面瘫了,觉得是晚上空调和风扇吹的。

真相:

这个说法缺乏依据。虽然面瘫是常见疾病,但成因至今未明。目前的证据并不支持空调或者风扇会吹出面瘫。

虽然有少量不严谨的研究认为冷刺激可能与面瘫有关,但基于现有的研究证据,权威医疗组织机构在解释面瘫的原因时,都不采纳空调、电扇或冷风是诱因之一的说法。实在担心的话,别让空调正对自己的头部吹就好了。

7.夏天洗冷水澡更降温

流言:

夏天天气炎热,不妨多洗洗冷水澡,降温效果更好。

真相:

实际上,冷水澡的降温效果不如温水澡。

冷水澡带来的降温只是暂时的。刚开始洗冷水澡时,冷水确实可以带走皮肤表面部分热量,但是洗着洗着,很容易给身体营造一种“环境变冷”的错觉,导致身体进入“保暖模式”,皮肤血管收缩散热减少,人体的核心温度升高,洗完后反而感到一阵潮热。因此,如果是以降温为目的,更推荐用与体温接近的温水(35℃—40℃),比洗冷水澡更降温。

此外,天气炎热时,人比较容易流汗,此时皮肤毛细血管处于扩张状态,如果突然洗冷水澡,会刺激血管收缩,引起出汗不畅、心悸、头痛等不适。尤其是中老年人,以及有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病史和心律失常人群,应尽量避免在夏天洗冷水澡。

8.选择好的运动装备能提升体测成绩

流言:

高科技“碳板跑鞋”等好的运动装备,能帮助孩子提升中考体测成绩。

真相:

中考体育过程性考核不是“竞速赛”,没必要购买昂贵的高科技“碳板跑鞋”,它不能成为孩子提高体育成绩的“救命稻草”。虽然高科技跑鞋在设计和材料上确实有助于提升跑步效果,但其更适合经过相对长时间训练的跑步者穿着,对未经过训练的人士,尤其是普通孩子并不合适,甚至可能会造成脚部受伤。

中考体育测试是对学生体能和日常体育锻炼成果的综合性评估,装备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日常的科学训练和坚持才是提高成绩的关键。如果将提高成绩寄托于价格不菲的跑鞋上,可谓舍本逐末。

9.舌尖尝甜,舌根尝苦

流言:

舌头上存在“味觉地图”,具体来说就是“舌尖尝甜,舌根尝苦,舌的两侧感受酸和咸。”

真相:

这种说法已经流传很久,但舌头上的“味觉地图”是不存在的。检验的方法其实也很简单,我们用舌尖分别尝一下酸、甜、咸、苦的汤食,然后就会发现,它们的感知并没有太大区别。

每个味蕾通常含有100个左右紧密排列的味觉受体细胞,可以感知甜、酸、苦、咸和鲜味。科学家们发现,味觉其实是通过分布在味蕾上的味觉受体细胞来感知的,其中,咸味和酸味是通过离子通道受体感知的,而苦味、甜味和鲜味则是通过G蛋白偶联受体来感知的。在舌头上的味蕾中,这些味觉受体细胞的分布并没有显著的区位性差异。

编辑/彭小菲

相关阅读
涉及协和医院、美团、坡峰岭景区,北京发布10月辟谣榜
北京网络举报微信号 2024-11-06
数智时代如何对儿童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专家献策——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10-31
牛奶不是给人喝的?关于牛奶的9条流言,院士来解答
人民日报健康端 2024-10-19
随迁子女在京考高职10月10日报名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28
8位校长老师获得北京东城区“杰出”称号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9-10
WTT中国大满贯赛事门票将于8月28日开票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26
北京地铁19号线将延伸:北至昌平生命科学园,南到大兴海子角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8-05
中考志愿填报在即,北京考试院发布8条重要提示
北京日报客户端 2024-07-09
最新评论